本书就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利益相关者逻辑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国标”和国际认证的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该专著的出版对西华大学会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全过程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必将大力提升西华大学会计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质量, 同时, 必将对我国会计类、工商管理类一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驱动下,衍生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将对会计这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导致其经济业务事项的不确定急剧校会计类专业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等专业)是为社会各经济实体输送专门的会计类人才的专业,如何应对社会经济新技术、新环境对高校会计类专业提出的更高更新的挑战则显得关重要。本文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路或想法,仅供参考。
一、新技术驱动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由于出发点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如: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对交易机制进行不断的设计改造,利用市场中的机会来终提升企业价值;商业模式其实是商业逻辑框架,具有很强的完整,企业可以依此进行日常经营,创造企业的价值;商业模式先于企体战略存在,本质上是一括交易的具体内容、主体对象、定价方式等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等等。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渠道之间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联结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这个系统负责组织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如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作业方式、销售方式、信息、品牌和知识产权、企业所处的环境、创新力等,以形成消费者无法自给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因而具有自己能而别人不能,或者自己在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特。简而言之,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大化而设计并实行的一种交易机制。
目前,新技术的驱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平台经济模式、会员制商业模式、数据变现模式、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非绑定式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长尾式商业模式、众筹商业模式以及多边平台商业模式等,这些商业模式的产展,对会计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①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如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等;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如财务共享平台、云会计工作模式、会计信息处理模式等;③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如职业判断能力、“业财融合”能力、会计人员提质转型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