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定 价:50 元
丛书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 作者:谭志湘著,谢柏梁,红线女艺术中心编
- 出版时间:2018/6/1
- ISBN:9787519035822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25.78
- 页码:18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领着现代粤剧史开篇,红派艺术在现代粤剧花旦行当发展进程中具有初创和里程碑意义,唱腔流派影响深远。
《红线女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讲述了红线女为粤剧奔波的往事,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理解大师,走近大师,思考一代艺术大家的诞生,思考戏曲文化的意义价值,传承、发展、创新等等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
40年前,我看过红线女的《搜书院》,后来这出戏被拍成戏曲艺术片,我又看了一次。那时给我的感觉,丫鬟翠莲是个妙龄少女,演员似乎也是个妙龄女子,但从演技看,这是个相当成熟的演员。20世纪60年代,我又看了红线女与马师曾联合主演的《关汉卿》,应该说这出戏的主角是关汉卿,而红线女饰演的朱帘秀很有光彩,又不抢戏,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一曲“蝶双飞”唱得回肠荡气,让人久久不忘,成了生旦并重的双主角戏。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文革”磨难的红线女又进京,演出了《昭君出塞》《昭君公主》《刁蛮公主》等戏,其中还有现代戏《白燕迎春》。“红线女独唱音乐会”创造了一个奇迹,她一人支撑起一台两个多小时的晚会,一次又一次出场,根据不同的曲目,还要抢着换装,几乎是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她似乎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观众也忘了演员的年龄,在这一刻年龄完完全全被淡化了。她是那么光彩照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经历了岁月的风霜雪雨,走过了坎坎坷坷的生活之路和艺术之路,红线女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依旧年轻,只是艺术上显得更成熟,更老练,更自由,也更加得心应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有人说红线女会保养,留住了青春。从我和她的接触中,我感到是艺术理想支撑着她的精神大厦,是对艺术孜孜不断的追求,使她忘记了疲惫。她真是视戏如命,粤剧是她生命组成中的重要部分。红线女的身体并不好,常常生病,有人告诉我,她白天还躺在医院里打吊针,那样子是很虚弱的,谁也不相信她在晚上能够登台演戏。可到了台上,白日躺在病床上的红线女已是踪影皆无,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个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红线女。这成了不可思议的事。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想正是这一点精神支撑着红线女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让人惊叹,让人叫绝,让人赞佩。
红线女创造了“红腔”“红派”。“红派”“红腔”是如何诞生的呢?中国的戏曲流派艺术甚是发达,但不是每一个好演员都能创造流派的,有的名演员可以称之为表演艺术家,但不一定能够独创流派。可以称之为“一派”需要一定的条件,最起码的是艺术上有独特独到之处,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为观众认可,有继承、师法者。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旦”,他们各成一派,是经过了岁月的淘洗、观众的筛选后诞生的,在流派诞生的过程之中走过曲曲折折的创作之路,创作了传之于后世的代表剧目,从这些代表剧目中观众可以领略到流派艺术的特色。如果用这样一些标准来衡量红线女的表演艺术,“红派”是当之无愧的。先说观众的认可,粤剧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地方剧种,红线女在南国拥有大批的观众不足为奇,在香港、东南亚一带有“红迷”也不足为怪,‘让人称奇的是在中国的北方。在美国,很多人都知道“红线女”这个名字,特别是在一些青年之中,知道红线女的人不少,很多人认识广东粤剧是始自红线女,喜爱粤剧也是始自红线女。红线女的观众面很广,有知识分子,有一般的工人、农民、市民,还有旅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及外籍华人,他们是“红派”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
红线女·红派·红腔(代序)
走近红线女
空调时代
难以忘怀的“蒙古包
饭后那一锭檀香
电影情结难舍亦舍
客厅中的周总理画像
在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枝白玫瑰
一出《搜书院》风靡大江南北
毛主席给她亲书“座右铭
“蝶双飞”的创新与红线女的超越
脱胎换骨演女兵
十年“文革”一场噩梦
噩梦醒来红豆相思
永无终止的开始(代后记)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