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发表过一篇散文叫《默默坚持拂晓前的奔跑》,想起那段遥远的拂晓前奔跑的往事,常常让我感动,它隐喻着我对写作的初心和对文学炽热的追慕。一路走来,我仍然坚持在文字里飞翔。诚如文友陈明选****我那样:“理性地工作,又诗意地生活,无论顺境逆境,认真地体验生命旅途上的所有风光美景。”
喜欢这篇充满激励力量的文章,就拿它的标题作了本散文集的书名。书中篇什,字里行间,浸淫着乡土的原味,幽发出陌上的气息。我热爱它们,犹如热爱自己的乡陌。我的乡陌版图,狭义上是广东省阳春市春南峨凰嶂下一个叫罗城的乡村,广义上可延伸到后来工作生活所在的市区及周遭的漠阳江大地,直至我走过广阔的周边县市及更远的他乡。
几年前,我发表过一篇散文叫《默默坚持拂晓前的奔跑》,想起那段遥远的拂晓前奔跑的往事,常常让我感动,它隐喻着我对写作的初心和对文学炽热的追慕。一路走来,我仍然坚持在文字里飞翔。诚如文友陈明选微博评论我那样:“理性地工作,又诗意地生活,无论顺境逆境,认真地体验生命旅途上的所有风光美景。”
喜欢这篇充满激励力量的文章,就拿它的标题作了本散文集的书名。书中篇什,字里行间,浸淫着乡土的原味,幽发出陌上的气息。我热爱它们,犹如热爱自己的乡陌。我的乡陌版图,狭义上是广东省阳春市春南峨凰嶂下一个叫罗城的乡村,广义上可延伸到后来工作生活所在的市区及周遭的漠阳江大地,直至我走过广阔的周边县市及更远的他乡。
乡陌里,生存着我的亲人、戚友、乡贤、同窗、陌客,也有乡土风物、风俗、日常碎杂,它们皆有生命,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我和它们之间存在过某种方式的交集,发生过偶然或必然的联系。村陌会一直保留着我生活过的痕迹,小到对春花、夏果、秋风、冬寒的一回感触,跟母亲去菜地的一次拾菜,冬夜围着火堆的一次促膝长谈,遭受过父亲的一顿打骂,夏夜门前乘凉看过的流星,听奶奶讲过屡遭抛弃的往事;大到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读书考学,家族中的前辈离世,乡亲生离死别,无一不存记在乡陌的角落,无言而有情。
这么多年来,我游走在乡陌之中,痛哭过祖辈、父辈的长夜,嗟叹过阴差阳错的际遇,看过众生万象,神交过乡土流芳的先贤,遇见过渺小如尘的凡人烛光,躬耕过乡土的田亩,目染过乡俗乡情,阅览过他乡的风景,这一切都萦绕于梦,挥之不去,恳求我将它们慢慢写出来,以文字的方式。无知者无畏,我以笨拙的笔法作出了懵懂的回应。
本土作家蔡少尤老师屡屡与我谈起,为什么而写作,写作是个人内心喧发的主观能动,它的本质首先是解放自己的灵魂,创作的过程使人内心安宁,别人阅读,或多或少受到一种影响,达成某种安抚的契约。我深以为然。长久以来,我持这点烛光在暗中前行,直至2016年,沿途得到了许多文学前辈的指引和鼓舞,以及众多的领导、编辑老师、文友的勉励,他们是我的贵人,依赖他们的点拨、助推,我从文学小道暗中独行,走到了拂晓天光,与他们在大道上结伴而行。我由衷地感激和敬重他们。
听凭兴趣,我陆续写出乡陌中的人和事、风和俗、亮和光、怜和叹、赞与弹,发到报刊去发表,如释重负一般。回首初始的文字,尽显粗糙、幼稚、青涩,却不乏温度、热度和质朴的脉动,大多是散文,也有寥寥的诗行、屈指可数的小说,发表在《阳江日报》《阳春报》《阳江文艺》,零星可见《人民日报》,省作协《作品》《广东文坛》《广东地税》、广东作家网等刊物和网络平台上,统共有六七十篇。
2013年,我加入了微信生活,之后几乎天天打卡,在手机上敲出千字文,或一段说说,或几行诗句,信手拈来,或倚马可待,或朝花夕拾,或细琢慢磨,皆饱含鲜亮的生活气息,在广博的朋友圈网络平台发出,立马得到朋友们的回响。当读和写成为一种习惯,就保持了对世界的熟络,保持了对生活的新鲜感,保持了对文字的驾轻就熟。我喜欢这种随行随记的状态,我乐此图文同框的场景说说,我依赖这种合适的文字喧发。匡算一下,8年的朋友圈,我发了数千篇(段)数十万字的朋友圈文体,其中不乏自己喜欢的长谈短说,这是一个庞大的体量,几乎是个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史,我不时重温它们,哪怕细微的事体,也会告诉我,我曾经美好过,也曾经忧伤过。
不知不觉,我的业余写作走过了16个年头,在热心朋友的建议下,在师长的真诚鼓励下,我尝试对过往的文字做一个回拢,就像把那些久违的故人、新交的朋友,雅集在一起,这种想法,由来已久。2021年季春,在阳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林迎,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钟剑文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帮助下,我有幸参加了2021年阳江市作协丛书出版计划。源于惰性,加上生活工作诸事纷扰,很惭愧,直至7月末,林迎主席亲自来电催交书稿了,我才仓促动起床板,埋首在以往集结的报纸堆,在新旧电脑的“黑洞”里,在那些沉睡的优盘中,我一一艰难找寻它们。此外,还不厌其烦地,从我8年的朋友圈里,一寸一寸地刷屏,把那些可爱的文字君请出来。搜索、归类、编辑、打磨,每一项看起来似乎普通、寻常,然而事非亲历不知难,干起来却是那么烦琐、苦累,何况时间紧迫,不得不连日来夜以继日操刀,颈椎、肩膀、腰椎不胜其负,爆发出锥心、刺骨般的痛,我终于经受住了密集的痛楚和压力,如期在8月初提交了书稿。蓦然回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亲友们已然云集我的厅堂,居然有那么多,数以百计,厅堂坐不下,只可请出其中的代表,近80位,它们成为我的座上宾。感谢您的赏光,祝会晤愉快。
黄世端,笔名端子,1970年生,广东阳春人。毕业于广东省财政学校、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本科学历。现在税务部门工作。初在边壤山乡,写作解寂寥。追崇修辞之美,反映生活或使人想起生活。广东省税务作家协会会员、阳江市作家协会会员、阳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作品》《广东文坛》《阳江日报》、广东作家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参加各级征文比赛屡获一等奖,小说《破窗而入》获岭南风。2017年广东地税小说征文一等奖。
陌上烟火
松园楼怀古
西山观瀑
五楞头随想
罗水故地乃祖居
田园将芜,胡不归
你好,家乡的“都江堰”
逐绿小城记
冷坑,风景不曾谙
过年犹忆探村时
就这样翻过庞洞坳
巍巍乎,鹅凰
聆听家乡路的脉动
做客高村
唉,秋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