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主讲“反腐”“修身”的杂文集。
从新闻记者到纪检干部,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汇成此集。微言大义,激浊扬清。把道理讲实,讲细,讲透,把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讲明白,让人知大势、明纪法、存敬畏、行正道。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命运,关怀个体感受,发声,是为了社会更美好。那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不但要说,还要常说,只有大家都说,这个社会才是健康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
《松间轻语》文章篇幅不长,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李伟明先生娓娓讲述中,读者很容易被其细腻的文笔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吸引,同时读后又会让人引发无限思考,发人深省,《松间轻语》可谓是一部融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优秀集子。
20世纪90年代末,著名
杂文家邵燕祥先生发表过一
篇题为《不再做反腐文章》
的杂文,大意是说自己多年
来写了许多反腐文章,都够
出一本书了,但贪污腐败的
案件连年直线上升,可见写
了也没用,所以不再为此浪
费笔墨。我当时正值对社会
满怀憧憬的年纪,读了邵先
生的文章之后,深不以为然
,专门写了一篇与他唱反调
的小文章《不说也不行》,
认为“丧失了说的权利,我
们就会更可怜,只能眼睁睁
看着别人放肆贪污腐败”,
所以,“该说的,还是要说
,说了未必有用,不说一定
没用”。该文先后在《宁波
日报》《江西工人报》发表
过,除了自己有印象,当然
谈不上任何影响。
那时,我在报社工作,
写这篇小文章是站在舆论监
督的角度,认为群众应该通
过“多说”,对贪官造成一定
的舆论压力,免得他们太肆
无忌惮。
我也没想到,十几年后
,自己会从一名新闻记者变
成一名纪检干部。一晃,在
纪检机关工作快八年了,先
后干了三个岗位,分别是地
级市纪委宣传部部长、监督
检查室主任,县级市纪委书
记(按例兼任市监委主任)
,不管是哪个岗位,都与反
腐败直接相关。纪委的宣传
部,按我的理解,其存在的
**意义就是以不同的方式
对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监督
检查室则属于办案部门之列
,直接处理问题线索(也就
是处理人)。至于纪委书记
,那更是党风廉政建设与反
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职
责范围内。不管在哪个岗位
,我都觉得,一体推进“三
不”(不敢腐、不能腐、不
想腐),最需要时间、也是
最难解决的就是“不想”的问
题。
在纪委工作,看问题的
角度已和当年在媒体时有所
不同。纪检监察机关要做的
不仅仅是监督干部,还应着
眼于呵护干部成长。如何才
能让公职人员自觉远离腐败
?当我面对面接触了大量活
生生的案例之后,更加感到
,要让干部少犯错误,岂能
不做“反腐文章”。从关心干
部的角度来说,反腐倡廉的
相关话题、相关道理一定要
说,不但要说,还要多说常
说。
的确,有些人认为,反
腐败靠“说”是没用的,贪官
们并不会把那些道理听进耳
里记在心里。一度,我也对
此颇为疑惑,不敢确定廉政
教育这个环节是否多余。直
到有一次,和一名落马的县
级政府一把手在留置场所面
对面,当我问到他这个问题
时,他非常肯定地表示:廉
政教育非常有用,就是你们
平时“说”得太少了,以至过
一段时间后,自己紧绷的神
经又渐渐松弛了,加上大权
在握等原因,于是最终没避
免今日这个结局。他还说,
如果不是因为平时也算看了
一些案例通报、接受了一些
警示教育,使自己有所收敛
,那么,他犯下的事还会更
大。
既然连落马官员都认为
我们说得太少,有必要多说
,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我
们平时说得到底够不够?说
的方式到底行不行?说的效
果到底好不好?倘若能把握
节奏,改进方式,注重效果
,对干部多些贴心而管用的
沟通交流,让他们切实知大
势、明纪法、存敬畏、行正
道,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
了干部吗?
正是有感于此,从担任
纪委宣传部长开始,我便有
意识地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
闻所感所思所悟,陆续写了
一批不妨称为“廉政随笔”的
文章。文中提到的案例,有
些是外地的(都在权威媒体
公开报道了),有的则发生
在身边(当然,这种情况,
就不具体点名了—也没必要
点名,因为,教训主要体现
在事情上,至于发生在谁身
上并不重要)。文章在报刊
发表后,还在自己的公号推
送过,希望与更多的读者尤
其是公职人员分享这些体会
。这一部分文章,主要收录
在本书的上辑。
做了数年的廉政教育,
我觉得,这事并不算什么技
术活,它未必需要太高深的
理论,太高大上的形式。它
更需要的是,把道理讲实,
讲细,讲透。也就是说,要
实实在在把利害关系讲明白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
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对多数干部来说,能结合
其自身利益,把贪腐的后果
说清楚,让他们端正三观,
守住内心,基本就算成功了
,太空洞的说教反而没法让
人入耳入心入脑。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
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
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
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高
层把廉洁文化建设放在这种
高度,可谓正当其时。全面
从严治党快十年了,除了继
续保持惩治的高压态势,确
实需要着力解决一些根本性
的问题。而文化的力量,正
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解决
问题,关键要看我们是否重
视发挥它的作用,是否懂得
借助它的力量。我想,作为
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有
机会,还是要多和公职人员
谈谈这些切身的体会,聊聊
这些粗浅的道理,尽可能从
思想观念上影响一批人,让
他们切实认识到贪腐的无意
义。尤其是对年轻的公职人
员,更要把这件事摆在重要
位置。新入职人员是一张白
纸,让他们走正第一步,走
好每一步,需要的就是廉政
教育时时抓.廉洁话题常常
说。如果这一代人的内心厚
植了廉政文化之根,若干年
后的政治生态就可能大有改
李伟明,男,1973年生于江西省宁都县,杂文作家。赣州市第二届“十大红都之子”。出版《我想我说》《平常人事》《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那时心情》《历史不会开玩笑——李伟明读史随笔选》《青春误会》《吴村逸事》《疑似梦境》《书田守望》《向古人借智慧:历史的回音》等著作。
不但要说,还要常说——《松间轻语》自序
上辑 人在职场
工作需要好心情
知道与做到
守住“雅好”
加固“第一道防线”
几千个号码背后是权力的威风
诺基亚之败,领导者之鉴
给“问题”一条出路
俭以养廉
文化滋养其“根”,才有“枝繁叶茂”
走好第一步,走正每一步
勿为“浮云”遮望眼
且防“平流无石处”
行走乡村话“振兴”
水务局何时“不逼供”?
岂因“进退”而沉沦
“船到码头”当慎终
“穷怕了”可怕吗?
着手解决内心的问题
谨防虚荣心催生贪欲
警惕“甘言”
覆者悔己迟,来者防未萌
“如醴之交”不靠谱
念及亲人泪滂沱
收人钱财矮三分
警钟还须时时敲
人在“低谷”尤须慎
侥幸之念不可存
透过“抠门”说“私心”
保佑贪官的菩萨定然不是好菩萨
权力太大莫得意
不事苞苴梦亦清
喇叭与脾气
小小点赞耐寻味
物欲填不满精神的空虚
形式主义为何屡治不绝
身处“淤泥”当如何
宁为草芥不为藤
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看病与监督
不以文采论英雄
下辑 心游万仞
可以没钱,不可无信
不知沙县小吃,无须惊愕
手表与时间
你是不是想多了
保留一点简单
何时告知原因
“享受猪肉二斤”
攀登的乐趣
从遵守时间规定做起
“敕封状元”散发的腐朽气息
“回炉”事件的道歉关乎诚信
十几架相机包围一株瘦梅
有图未必有真相
让灵魂跟上
有感于电信诈骗团伙的落网
“撞脸”源于创造意识的缺失
别了,职称外语
当心网络掏空了大脑
重要的是过程
“准考证新闻”泛滥引发的杞人之忧
当“宽松教育”不再那么“神”
常识不可漠视
为“壳”所累难致远
时评何妨“慢一拍”
“水浒市”及地名、区划
倒车上坎
偷换概念非私事
“神医辈出”的背后必有不作为
上错车
廉官“李有叔”,原来是误读
过度城市化的三大隐忧
争论何妨求同存异
碍人碍己,帮人帮己
当幸福来得太突然
减到最后是杂文
让人负累的“仪式感”
我不是“红人”
文凭这东西
多问一句
心有他人即为侠
网上拉票检验什么
华荣之言后为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