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小说第1卷1919-1937)
定 价:68 元
- 作者:乔以钢著,刘堃编
- 出版时间:2022/12/1
- ISBN:9787568606899
-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46
- 页码:289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丛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按文体(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归辑,按照年代予以分卷,收录了1919-2019百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从文学角度集中呈现了中国妇女对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做出的贡献,全面反映了女作家在不同文体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小说各卷主要包括该时期女性小说创作全貌、代表作家简介、精选女作家优秀中短篇作品等内容。《小说第1卷》主要收录1919-1937年创作的冰心《两个家庭》、凌叔华《绣枕》、苏雪林《棘心(节选)》等作品。
本卷收录了1919-1937年间,陈衡哲、苏雪林、庐隐、冰心、冯沅君、凌叔华、罗淑、林徽因等8位作家的21篇小说作品。这一时期的现代女性小说,既表现了女性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时代转换当中所面临的观念冲突,也呈现了女性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元的经验;既开创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书写传统,也承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脉络,属于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是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个发展期,也是中国现
代女性文学发展的第一次浪
潮。女性文学的创作成绩,
首先要在白话文学的发展框
架中来认识。在五四“新文
学”运动的洗礼下,历经数
千年的锤炼和文人墨客反复
推敲琢磨、被公认为“至善
至美”的文言,逐渐被“引车
卖浆者流”所使用的白话所
取代,白话文学在“教育和
启蒙大众”的目标下,随着
现代报刊媒介的传播,日渐
蓬勃地发展起来。
就文学属性、文学价值
和文学品格而言,文言文学
自有其不可取代之处,古代
社会也有通俗小说之类的白
话文学,但现代白话文学的
兴起、“白话文运动”,属于
时代转换之际的文化革命与
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属于传
统中国转型为“现代中国”、
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一
部分,其被赋予的革命性价
值和伦理价值,在其实际达
到的文学成就之先就已经确
立了。
发起和参与这场启蒙运
动的,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
为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战士,
其中有不少女性,如陈衡哲
、冰心、凌叔华、冯沅君、
庐隐、苏雪林等。白话文运
动发生在中国,其酝酿期却
延伸到大洋彼岸。当时留学
美国的胡适提出了白话文学
的主张,却遭到周围朋友的
反对,感到很孤独。唯一对
他表示同情的是女留学生陈
衡哲。陈衡哲尝试创作的第
一篇白话作品《一日》,发
表于1917年《留美学生季
报》第2期,作为支持胡适
倡导白话文学主张的具体行
动。陈衡哲是20世纪中国第
一批完整接受高等教育和学
术训练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
,她的小说《洛绮思的问题
》首次提出知识女性所面临
的“职业追求、智力生活与
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一伦理性命题,这个主题
在20世纪女性文学的创作中
一再出现,乃至成为现代女
性文学的某种“原型”或“征
候”。
此后三十年,女性作家
在回应救亡、启蒙、翻身等
“现代中国文学”的主流命题
的同时,也在不同的维度上
开拓着女性文学的内涵。文
学是作家人格、性情、成长
环境与个人阅历相互激荡所
产生的“心灵感应”之结果,
女性文学自有其不同于其他
文学的特点。孟悦、戴锦华
在《浮出历史地表——现代
妇女文学研究》一书中,将
五四运动后十年的女性文学
描述为“从女儿到女人”,并
认为这一时期女作家们的重
要作品总是围绕一位“女儿
主人公”来展开的,故事不
外乎:“她们有的背叛家庭
,违抗父母之命,毅然寻求
爱情和人格独立,而又负荷
着对双亲家庭的罪孽感,有
的则尚未受到新思想熏陶,
在旧式教育的严格规范和旧
式家庭的封闭空间中虚掷青
春,有的以一颗少女的迷惘
困惑的心,承受着新旧文化
的冲突与夹缝的压力。”这
里对所谓“女儿性”的描述,
既从性别角度说明了女作家
的年龄和文化心理特征,又
从女性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阐
明了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
题。
如果说女性的生存也有
一个“体制”的话,那么这个
“体制”毫无疑问就是家庭—
—婚前生存于“父亲的家”,
婚后生存于“丈夫的家”。五
四运动前后出现的第一代现
代女作家之所以能够从同时
代女性当中脱颖而出,主要
原因之一是她们大都出身于
比较富裕的仕宦之家,拥有
一个相对开明、支持女儿读
书的父亲。她们的父辈,多
是当时的“识时务之俊杰”,
有的及时顺应时代之变,成
为军政要员,有的则隐居乡
里,以开明士绅的身份襄助
地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他
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点,都是
勇于接纳新知识、新事物,
重视子女教育,鼓励女儿上
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他们
自身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
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
有精通,在家庭教育中给了
女儿丰富而扎实的文化艺术
熏陶。因此,这一代女作家
(如陈衡哲、冰心、凌叔华
、林徽因)就有了共同点:
她们都是“开明爸爸”的女儿
,她们都接受了新式教育(
有的上了教会中学和大学,
有的直接留学海外),她们
的精神世界可以兼容古典文
学修养和现代知识体系,她
们或多才多艺,或是作家而
兼学者,文字格调清新高雅
,上承古典闺秀余绪而别具
“五四”新姿。她们都面临着
新时代女性的新课题:如何
处理“自由恋爱”等新观念与
传统伦理价值的冲突?又如
何在学有所成之后追求自我
实现和人生价值?
……
若论艺术成就,能够与
凌叔华相提并论的,是同属
“闺秀派”的林徽因。林徽因
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但在她
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一
篇《九十九度中》可谓成熟
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手法的
优秀之作。作者选取北京夏
季炎热的一天,以挑夫流动
的脚步,将貌似互不往来的
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场景
连缀在一起,展示出20世纪
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的多元
样态。作品以谋篇布局之精
巧和结构之完整,达到了短
篇小说的艺术化境。林徽因
使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按
照各个人物在物理位置上的
远近、意识流的相关程度、
情绪的流转变化等,把不同
的场景片段组合在一起,中
间不做任何过渡,却能够使
读者从这些片段的组合当中
,读出富裕、悠闲的上层社
会和受
陈衡哲
洛绮思的问题
一支扣针的故事
西风
苏雪林
棘心(节选)
庐隐
海滨故人
冰心
两个家庭
超人
相片
冯沅君
隔绝
旅行
慈母
隔绝之后
凌叔华
酒后
绣枕
花之寺
中秋晚
罗淑
生人妻
地上的一角
林徽因
窘
九十九度中
文珍——模影零篇之三
敬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