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里尿裤子了怎么办?在教室里肚子疼怎么办?在教室里受伤了怎么办?尿裤子不是问题,“不敢说”才是;不舒服可能只是小问题,忍着不说可能会变成大问题。本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画面、容易接受的语气、可以理解的小事,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勇敢地开口求助。愿每个父母和老师都能读到,也期待父母和老师都能读给孩子听。
尿裤子不是问题,“不敢说”才是。
不舒服可能只是小问题,忍着不说可能会变成大问题。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画面、容易接受的语气、可以理解的小事,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表达“需求”,如何“求助”。
写给这样的孩子们:
1.太内向的孩子,即便不舒服,甚至是很难受,但从来不敢说;
2.太敏感的孩子,总是习惯性地忍着,然后盼着有人来问自己,才敢说出来;
3.太乖的孩子,明明很想说,但从小就被教育“有问题要举手,老师点名了才能讲话”、“要安静,不能打扰其他人”,所以有时候举手了,但如果没被点名的话,也还是没办法说;
4.不会表达的孩子,说了,但说不清楚,说得很含糊,以至于让老师、家长误以为“不严重”、“没什么大事”。
这本书的宗旨有4点:
1.告诉孩子,只要感觉到不舒服,一定要说出来。
不管是在家里、在教室里,只要觉得不舒服,一定要说出来。可以举手说,甚至可以使劲地挥舞你的手臂。如果还是没有被点名,你甚至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如果站起来说了,还是没有受重视或者得到允许,你甚至可以直接冲出教室去找其他人帮忙。
2.教会孩子,如何向老师求助,如何请老师帮忙。
不管是被别人欺负了,还是遇到了难题,又或者是身体不舒服,要勇敢地找老师帮忙。要让孩子相信老师是一定会帮助自己的,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演练一些求助的话术,比如,“老师,我肚子疼,你能帮我给我妈妈打电话吗?”
3.告诉孩子,如何更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状况。
因为什么不舒服,是尿憋不住了,还是想拉粑粑;哪里不舒服,是肚子,还是胳膊;疼痛到了哪种程度,是轻轻敲门的那种疼,还是像擂鼓的那种疼。
4.让家长和老师坚信一点: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舒服。
有些老师或者家长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担心,觉得有的孩子说的“不舒服”是想偷懒,是捣乱,是错觉之类的。孩子说不舒服,一定要重视起来。
首先是希望家长们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说”:
一是怕老师批评。
二是觉得丢人。
三是太胆小了。
那家长该怎么做呢?
1.告诉孩子:尿裤子是很正常的,出现意外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2.跟孩子取得共鸣:宝贝,一直穿着湿哒哒的裤子是很难受的;宝贝,你的身体不舒服,一直忍受痛苦,这会让我很心疼。
3.向孩子强调两点:一是老师一定会帮你的;二是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4.和孩子一起练习表达。建议家长和老师多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父母可以扮作孩子,演绎孩子心里的纠结状态。比如:
“我好想尿尿,可是老师还没下课,好着急啊。”
“糟糕,我不小心尿到裤子了,老师会不会骂我呢,小朋友会不会笑话我呢”
“哎呀,撞脑袋了,好疼呀,怎么办呢?”
然后引导孩子找答案:
不管是大便还是小便,只要有了那种“胀胀的、慌慌的的感觉,一定要举手跟老师说”:“我想上厕所”“我想尿尿”“我有粑粑”。
如果不小心尿裤子了,要勇敢地跟老师说:“我尿裤子了”“我裤子脏了”“老师,可以帮我换一条裤子吗?”
如果受伤了、难受了,不管有没有得到老师的许可,不管老师有没有注意到你,你都要想办法让老师知道。
小杨叔叔,儿童文学作家,多媒体人,常年致力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研究。主要作品有《可以不睡觉,一直玩吗》《被欺负了,可以打回去吗》《不会做,没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