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古义演绎、中外通约、名实错位、正本清源和制名指实五章,内容包括“封建”本义、皇权时代(秦至清)的“封建论”、《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日本的“封建论”、欧日封建制“酷似”、“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等。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曾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之一) 等。
冯天瑜教授是中国文化史领域代表性的学者。先后出版了《中华元典精神》《“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多部经典性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数百篇学术文章。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等。曾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湖北出版政府奖,并多次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汤用彤学术奖、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等。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10年被湖北省授予首届“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2021年被授予“湖北省杰出人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