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作集收录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与戏剧叙事理论两个专业博士生的20部戏剧作品,体裁包含话剧(多幕剧、小剧场戏剧、独幕剧、儿童剧等)和戏曲,题材不限校园、社会、情感、历史、医疗,大戏、小品兼具,原创、改编并举,既有传统技法也有先锋意识,风格各异,呈现了学院派学生的精气神和关注点,从中可以了解上戏编剧学博士生剧本创作的总体水准,也可以一探上戏在编剧教学方面的理念、目标与方法。
★用戏剧呈现生活的可能性,挖掘细节中潜藏的魅力,抵达期许的艺术境界。
★二十部诚意之作,用剧本叙述二十个难忘的人生故事。
★学院派的文学技艺,生活派的现实关注。
【前言/序言】:序
艺术专业博士培养五问
序《上戏编剧学博士生剧作集》
陆 军
前些时候,上海戏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刘庆教授给我打电话,希望能编一本编剧学博士生的剧本集,为他主持的艺术博士学位培育点建设课题做些相关的配套研究。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便欣然答允了。一方面,我一直在编剧学博士生教学中倡导学生不仅要做学术研究,也要会戏剧创作,这么多年来,始终从学术研究和戏剧创作这两个维度去设计教学、要求学生,因而学生创作的剧本存量丰裕,增量也一直没有间断;另一方面,有关上戏学生剧本的编选出版我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包括 2014年创编《上戏新剧本》(每年4期)、2017年创编《编剧学刊》(2023年增设剧本专栏),以及已正式出版的《上戏新剧本》(全50卷)、《上戏编剧学研究生创作档案》(6册)、《上海校园戏剧作品选》(5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剧作选》(2册)、《新剧本创作选》、《倒春寒新剧本创作选》、《乘着戏曲的翅膀》等,如果再加上我推动出版的《师生剧作集选》(3册)、《宋捷师生戏曲剧作选》等,总共也有十来种、七八十册了吧。所以,编剧本集,对我来说,是一件很乐意做、也很有信心做好的事情。
在顾飞老师的努力下,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与戏剧叙事理论两个专业的博士生积极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作品遴选、修改与编辑。20部剧稿中包含话剧(多幕剧、小剧场戏剧、独幕剧、儿童剧等)和戏曲,有大戏亦有小品,有原创亦有改编,有传统亦有先锋,体裁多样,手法丰富,风格各异,总体上来说,大致可以体现学院派学生作品的精神品相。但等到准备送出版社时,我忽然想起,刘庆副院长要编选剧本集,是从艺术博士学位培育点建设的角度来考量其意义的,这与我过去主要以鼓励与推介学生创作成果的初衷并不 一样。换句话说,这个剧本集,应作为未来艺术博士课程设计、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参照之一,既要体现上戏编剧学博士生剧本创作的总体水准,又要从这些剧本的字里行间窥探到上戏在编剧教学方面的理念、目标与方法。这就逼迫我重新思考编选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剧作题材布局、内容要素、叙事特征与风格样式,特别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对上戏编剧学博士生剧作质量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博士生编剧教学水准的一次特别检讨,更是对国家即将启动的承担艺术博士培养的相关高校前期准备的一次自我检查。这样一想,欣慰之余,感慨就多了起来。联系到自己主持的编剧学学科建设,如果从培养艺术博士的角度去考量,至少有五个问题亟需我们回答,或者说需要进一步回答好:
第一,艺术博士的培养目标准备好了吗?
艺术博士与传统意义上编剧学方向所归属的文学博士,在培养目标上应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培养一流的、具学院派背景的优秀剧作家?还是培养擅长剧本创作的优秀学者?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编剧学艺术博士培养需要准确把握自己的目标指向。为此,2022年7月暑假期间,我曾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专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艺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艺术博士,旨在为国家培养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艺术门类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技能,深入了解本艺术门类的国际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精品的生产,并能掌握本领域的系统理论和学术思想,具有在本艺术门类进行深入的、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的领军人才。显而易见,这样的培养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作为教学文件,自然有它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并非易事。按照我的理解,简单说来,艺术博士培养目标指向专家,文学博士培养目标指向学者。至于艺术博士能不能培育出专家型的领军人才,除了教学团队与艺术博士生创新性治学的双重努力,关键取决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能否在招生政策上有创新性的突破。一句话,我们的生源准备好了吗?
当然,未来常见的情况一定是,在艺术博士培养过程中会产生 一些著名学者,如同在文学博士培养过程中会涌现一些著名专家的道理一样。这不是培养目标的失败,恰恰相反,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必然结果。作为教育者,应该同样为之高兴。……
陆军,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戏曲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编剧学学科启创者。 刘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论、戏曲写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有《明清时期的戏剧管理》《上海滑稽史》《管理与禁令:明清戏剧演出生态论》等。 顾飞,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
艺术专业博士培养五问
序《上戏编剧学博士生剧作集》………………… 陆 军
话剧 《闪亮的青春》…………………………………… 李世涛
话剧 《同乐坊》………………………………………… 周爱华
话剧 《弄堂口》………………………………………… 陈文梓
戏曲 《倩女离魂》……………………………………… 吴韩娴
话剧 《送别》…………………………………………… 张洪霞
儿童剧 《外公的便当》………………………………… 林 琳
话剧 《让我们谈谈爱》………………………………… 陈梦梵
话剧 《渔阳里的大人物》…………………………… 陶倩妮
话剧 《借问汤先生》…………………………………… 黄锐烁
小剧场戏曲 《地狱罗生门》…………………………… 刘才华
话剧 《风雨仁心》……………………………………… 丁 烨
话剧 《桃花小源》……………………………………… 何心怡
话剧 《毯毯大道》…………………………… 何心怡 杨 蕊
话剧 《莫比乌斯鸡》…………………………………… 杨 伦
戏曲 《对山救我》……………………………………… 高 媛
话剧 《孤岛来客》……………………………………… 郑 欣
话剧 《雷经天》………………………………………… 刘 思
小剧场话剧 《女士们的游戏》………………………… 顾 飞
独幕剧 《礼伤往来》………………………………… 及鹏飞
儿童剧 《寻找耳朵的小棕熊》………………………… 杜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