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贮藏保鲜加工原理与技术》重点阐述了芒果采后贮藏保鲜、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新理论和技术装备,芒果品质分析与质量安全控制以及芒果加工工厂设计等全产业链的新成果;系统展现了当前芒果保鲜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本书既有新的理论和技术,又涉及贮藏保鲜加工中具体的生产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芒果贮藏保鲜加工原理与技术》是一部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推广人员及企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对加快我国芒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序
芒果,被誉为热带果王,是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香味独特,风味浓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矿质元素和酚类等营养物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芒果生产国,品种资源丰富,主要产区集中在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热带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热带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芒果产业得以迅猛?展,百色芒果、三亚芒果、华坪芒果、攀枝花芒果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了一批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芒果品牌。芒果的保鲜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新产品不断涌现,已形成了包括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种植生产、技术服务、市场流通、产品粗深加工、休闲旅游等各环节的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芒果已成为热带地区的重要水果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热带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老区及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带动热带地区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书作者李丽研究员、孙健研究员、毕金峰研究员、胡美姣研究员等均是我国长期从事芒果贮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等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多年来他们紧密围绕芒果保鲜和加工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前沿动态潜心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等芒果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该书作者结合国内外芒果产业发展的*新进展,系统阐述了芒果贮藏保鲜、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该书既有*新理论和技术,又涉及贮藏保鲜加工中*具体的生产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统全面,是一部具有理论深度的专著,也是一部适用于科研院所、农业推广人员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值此著作完成之际,我很高兴看到这部书稿并为之作序。衷心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对我国芒果保鲜加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助力我国芒果产业的发展。
宋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8月
前言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与柑橘、香蕉、葡萄、苹果并称世界五大水果,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热带果王。世界上种植芒果的国家达100多个,我国是第二大生产国,目前已培育和引进100多个品种,在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福建、四川、贵州和台湾等地有大面积分布且发展迅猛,其中广西为全国*大的芒果产区。随着我国果品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芒果已发展成为南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也是热带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对推动乡村振兴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意义重大。同时,因芒果主要分布在热带老、少、边、穷山区,产业的发展对带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南部边陲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水果,采后生理代谢旺盛,在常温下迅速成熟,发生果肉软化、果实失重和腐烂等品质劣变,而低温冷藏易使芒果遭受冷害。芒果成熟具有季节性,旺季易造成囤积,在贮运、销售过程中损失可达20%以上。为延长保质期并提高附加值,芒果常被加工成果汁、果干、罐头等产品,以降低鲜果损耗率,但加工过程中如果技术方法不当,易发生褐变、营养风味损失等严重问题。因此,芒果采后保鲜与加工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作者所在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芒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长期从事芒果保鲜和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归纳总结团队十余年来的相关研究与产业化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内外芒果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撰写了《芒果贮藏保鲜加工原理与技术》,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满足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需要,也可为科研、生产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主要涉及芒果采后物流保鲜、加工技术与装备、副产物综合利用、品质分析及质量安全等产业链环节。本书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著作。本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李丽研究员、孙健研究员负责编制大纲、修改和统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胡美姣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李昌宝研究员进行校稿。参加本著作撰写的人员有(以章节前后为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郑凤锦、何雪梅撰写第1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李丽撰写第二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胡美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李昌宝和辛明撰写第三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易萍撰写第四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刘国明撰写第五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叶冬青撰写第六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毕金峰、易建勇撰写第七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盛金凤撰写第八章和第九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唐雅园撰写第十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唐杰、任惠撰写第十一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黄方、隆宇涵撰写第十二章。感谢参与撰稿工作的杨莹、李杰民、零东宁、李志春、陈茜、胡瑶、覃翠钠、黄敏等,他们参与了书稿中图片、数据整理及文字校对等工作。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书中未能详尽罗列,在此,向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相关研究工作和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粮油果蔬作物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大宗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研发示?、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芒果加工成熟技术推广、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芒果加工关键技术应用及示范推广、国家级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马来西亚热带水果加工新技术的引进、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特色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果蔬发酵精深加工研发创新平台、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广西大宗特色农产品物流保鲜与加工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示范、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芒果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受体ETR1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HMGR和DXR在芒果萜类香气物质合成中的作用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粤桂联合基金项目)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粤桂地区芒果微波真空干燥机制 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书撰写时间紧、任务重,也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专家、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
作者
2023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李丽:硕士,研究员。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产品物流保鲜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专家。兼任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21项,参加各级项目53项。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科学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各级奖励45项。发表论文116篇;主编或参编中英文专著7部;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2项、团体标准1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件。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孙健:博士,研究员。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果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共计5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68项。发表论文272篇;出版著作9部(主编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件;参与制定地方标准37项。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四青年奖、广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