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双面人,即指那些在古今之变中陷入悖论的农民。作者以粤西梧县程村为调查对象,通过书写三代人的人生史,呈现一个普通村庄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当地基层乡镇治理的转型、半工半农结构的形成,以及乡土人情、精神信仰等多个维度,进而直入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乡村的史记。每个关心乡村及个体命运的人,都能从中发现时代巨变的轨迹和个人的心声;这也是一部迈向普通读者的人类学专著。
记述了从1949年延续到21世纪、横跨60余年的乡村人生故事,聚焦三代、六类人,他们命运的沉浮、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样貌。
作者扎根田野,通过长达9年的走访,在与村民、官员等群体的接触中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又在人类学的视野中,触及社会、政治、经济、宗族等维度,直抵中国文化的内在机理。
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呈现转型中多面、立体的乡村社会,从学术的角度诠释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前言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十章。第一部分文本,共七章,分别呈现实地调查乡村的时空格局和六类人生史;第二部分阅读与反思,共三章,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和信仰的角度对文本中的经验材料进行结构化分析,并给出文化自觉的省思。
如此安排,缘由如下。
经验材料是经验研究说理的首要依据。夹叙夹议,有利于让材料紧随观点表述,但过硬的分析框架也可能会将原本具有整体性的材料碎片化。在这点上,本书有重整体经验的旨趣。不过,更重要的是,笔者想保持经验说理的开放性。经验于笔者,就像一本社会的无字之书,故称其为文本。后面的分析其实只是笔者的阅读心得。对阅读心得进行更深层的文化反思,同样也是某种自问。面对同样的文本,读者完全可能有其他的分析和设问方式。先摆出整体文本,或许可以让读者有更多自我阅读反思的余地。
简要勾勒出时空格局后,以六类人生史呈现经验,乃受《史记》启发所致。太史公著史,笔在人生史,意达之处却既有个人命运、人生哲理,更有深层结构、春秋大义。在当代不同社会研究路数下,结构和行动者关系引发的论争很繁杂。以史为鉴,人生史其实是能动的人与结构互动的轨迹。人受制于结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结构,建构新的结构。以当代社会科学结构化的分析框架驾驭经验材料,固然已有成熟的模式可资参照,甚至像笔者这样的年轻学者实际上也已习惯如此。但以人生史的叙述呈现经验细节,然后附以结构化的解读和文化要义的梳理,应该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在这点上,跟诸多同人一样,笔者深嵌在当代文化和学术框架里,实在不敢奢谈去接续某种传统,但却痴信,某些特别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更能让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心灵相通、心有戚戚焉。
先将文本以时空格局、人生史为主要内容整体呈现出来,然后再附上结构化的阅读和文化反思,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期待本书能包容更多普通读者(由此,其文风也力求直白)。笔者希望受过中等以上教育者皆有可能理解说理部分,或至少可阅读书中的文本。笔者完全无意否定高深研究,也不认为所有高深研究都可得以通俗化地呈现,但却坚信应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既要有专业化水平的思考,又要有普通人可理解的表述。尤其是就人的社会和文化研究(人类学)而言,若只有一副规范化的冷面孔,满纸皆是只有少数同行才懂的行话黑话,乃至作者都不知所云的胡话,那它们与其所聚焦的人群之间,将会存在何等隔膜!如此研究,又岂会真够专业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或许我们还需要些迈向普通人的人类学。当然,笔者无法断定本书在这方面取得了几分成功(这只能交给读者去判断),唯愿作为一种迈向普通人的人类学尝试,它能给人带来些许真正有意义的启示。
谭同学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曾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访学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
曾出版专著《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人类学方法论的中国视角》,并发表论文《契约国家抑或民生政治:基于亲、礼与非对称互惠的思考》、《常民の視角から見る新農村建設運動》、The Ironies of Political Agriculture、Social Ties and the Market 等。
初版序言(吴飞)
前 言
第一部分 文本
第一章 理学古村
一、旧村
二、新居
三、镇官
四、村干
五、族老
六、群众
第二章 老派干部
一、出头
二、回村
三、当权
四、困顿
五、残年
六、盖棺
第三章 农民老板
一、参政
二、脱贫
三、致富
四、享乐
五、安家
六、真我
第四章 知识分子
一、当家
二、黑参
三、温饱
四、宗亲
五、村务
六、身心
第五章 新式官员
一、村企
二、城建
三、掘地
四、政商
五、站队
六、官运
第六章 普通农民
一、自由
二、挣扎
三、公平
四、三教
五、性命
第七章 年轻后生
一、投资
二、打工
三、晃悠
四、守土
五、育人
六、命脉
第二部分 阅读与反思
第八章 转型悖论
一、小农
二、农工
三、做主
四、自我
五、信仰
六、人生
第九章 天人之际
一、物理
二、治理
三、群理
四、心理
五、道理
六、命理
第十章 古今之变
一、双面
二、圣俗
三、受困
四、治国
五、齐家
六、立命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