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光影: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当代回响》分为三个部分,上篇“红色经典电影的概念、谱系与美学”梳理了“红色经典”的概念源流和理论意义,从历史发展、作品改编、风景建构、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勾勒“红色经典”电影的谱系;下篇“重要红色经典电影细读”选取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红色经典电影进行评述与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文化理论,思考红色经典电影的特征及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附录“红色经典电影中的百年征程”以红色经典电影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像再现,连缀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百年征程,揭示红色经典电影在记录革命历史、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颜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视听新媒体研究、媒体制度等。著有《电视平台产业——数字时代的电视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陈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影像实验室副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电影之夜》常驻嘉宾,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与新媒体艺术。著有《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底层再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游民》等,并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李逸,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在读。
绪论
上篇:红色经典电影的概念、谱系与美学
第一章 艺术、政治与时代: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改编、衍生与挪用:红色经典电影的当代回响
第三章 山水、都市与废墟:红色经典电影的风景美学
第四章 成长、美育与创新: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少儿形象
下篇:重要红色经典电影细读
第五章 《英雄儿女》:“崇高”的风景
第六章 《烈火中永生》:“好看”的类型
第七章 《红孩子》:“英雄”的叙事
第八章 《闪闪的红星》:“红色”的奇观
第九章 《小花》:“优美”的视听
第十章 《庐山恋》:“时尚”的恋歌
第十一章 《一个都不能少》:“纪实”的冲动
第十二章 《建军大业》:“规训”的炮弹
附录:红色经典电影中的百年征程
觉醒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1)
革命洪流:革命斗争时期(1921—1937)
中流砥柱: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凯歌嘹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历史新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风雨征程:社会主义事业探索时期(1956—1977)
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1977—1982)
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82—2012)
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