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袁昌英、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谢冰莹、胡兰畦、陈敬容、郑敏和沉樱等作家纳入研究视野,既从新的视角和层面重新阅读、研究和审视冰心和庐隐等热点作家的作品。文学接受史和文学交流史“因性而别”。本书揭开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文学书写与德语文学资源的关系图谱,论证文学接受中的性别差异,为拓展中国20世纪的女性书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学东渐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9FWWB008)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中德文学对话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7
2.1 刍议中德文学对话7
2.2 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女作家21
第3章 新文化史理论的启示28
3.1 中德文学关系史相关研究状况概述28
3.2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缺位”兼及问题意识34
3.3 新文化史理论的启发36
3.4 文学和文化交流的三重模式42
3.5 研究立场45
3.6 写作框架46
第4章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中国现代女作家48
4.1 现代中国的“维特热”48
4.2 庐隐和《维特》的因缘51
4.3 冯沅君爱情书写中的“维特元素”56
4.4 悲情才女石评梅与《维特》的文学对话70
4.5 女兵作家谢冰莹和《维特》74
4.6 小结82
第5章 《茵梦湖》与中国现代女作家89
5.1 现代中国的“茵梦湖传奇”89
5.2 感伤派女作家庐隐结缘《茵梦湖》92
5.3 以《茵梦湖》为人生剧本的石评梅97
5.4 小结: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边缘103
第6章 德语诗歌对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影响104
6.1 歌德和两位现代女诗人的文学因缘104
6.2 石评梅对海涅诗歌意象的借用115
6.3 奥地利诗杰里尔克和九叶派女诗人120
6.4 小结146
第7章 德国哲学和现代女作家的交集147
7.1 德国意志哲学在东方的兴起147
7.2 庐隐和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48
7.3 冰心小说对尼采“超人”哲学的回应154
7.4 弗洛伊德主义影响下的袁昌英164
7.5 小结174
第8章 中德文化交流视野中的现代女作家175
8.1 胡兰畦和中德文化交流175
8.2 德语文学译介的女性实绩183
8.3 近现代中国留德史中的女性身影187
第9章 中国现代女作家和德语文学关系再考察189
9.1 现代女作家对话德语文学的表征189
9.2 性别差异影响下的文学接受194
9.3 具备双重读者身份的中国现代女作家201
第10章 结语208
参考文献213
人名索引221
后记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