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明清私家收藏系统、清代宫廷、江户时代的日本和18世纪的朝鲜四个层面,展开对《清明上河图》传播情况的探讨。考察这类图画流布到了哪里?在什么场域中,为谁收藏,又为谁观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学术视野开阔,从传播的视角出发,讨论明清时代存世数量巨大的《清明上河图》,对今日被认为是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巨大声名的构建作用。该书同时探讨中国文化在东亚世界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日本、韩国文化的辐射作用。
陈婧莎,1985年生于福建宁德,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
绪论
不值得称道的画作
宋本研究之外
传播视角
上篇 中国范围内的《清明上河图》
第一章 明中期《清明上河图》的再生与发展
图像模式与题跋套路
宋本流传吴中的历史契机
可能的原初作者
与宋本关系的猜想
小结
第二章 明清私家收藏系统中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人真正能看到的图像
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的广度
传闻、小说与戏曲的助推力
“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认知
小结
第三章 清代宫廷《清明上河图》的收藏与生产
清宫的《清明上河图》收藏
清宫的《清明上河图》生产
皇帝意志与好尚
作品意义与功能
小结
下篇 东亚视野中的《清明上河图》
第四章 江户时代《清明上河图》在日本的流布
日本收藏的《清明上河图》
日本仿绘的《清明上河图》
长崎贸易与东传路径
作为“威信财”的中国绘画
小结
第五章 18世纪朝鲜文献中的《清明上河图》
朝鲜的《清明上河图》鉴藏
燕行使者与东传路径
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图像
小结
结语
附录
两则史料与《清明上河图》“残缺”问题
残缺问题
两则史料
画卷首末
再议题跋
小结
版本一览
参考书目
《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仇英本)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