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鉴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韧性城市应以理解和塑造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系统为出发点,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可感知”,是对城市空间中各类主体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感知;“能学习”,是利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辅助工具进行思考和判断,规划逐渐迈向人机交互阶段;“善治理”,是通过常态化、动态化、精准化的数据捕获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治理方向和重点;“自适应”,是基于城市神经网络进行的自动调整和自我完善,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评估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以当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数字城市进程,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创新机遇。
兑红炎,男,1982年,郑州大学 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复杂网络优化(韧性、脆弱性、稳定性等)、智能集群及制造系统大数据可靠性管理(集群对抗、保障体系、机械制造系统故障诊断等),长期从事的重要度理论成果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国际合作基金、装备发展部预研基金、科技处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在国际期刊TII,IoT,IJPR,RESS,CIE,AOR,ITR,EJOR等发表SCI/SSCI等学术期刊论文92篇。担任国际期刊JRR,IJMEMS等编委。,陈志伟,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体系韧性与效能、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联合基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基础科研国家级纵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项目。,白光晗,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可靠性与韧性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装备预研重点基金和开放基金、军内科研、军科委技术领域基金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