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可以看出,应对资源环境挑战、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诉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拥有旺盛的实践需求和宽广的应用前景。
本书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合作编写的本科生教材。本书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强调从经济学视角认识资源环境问题,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市场失灵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纠正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设计。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与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人类社会必须携手应对,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在具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上,本书兼顾弱可持续性理念和强可持续性理念,强调人类社会既要利用好资源与环境这一自然资本,将自然资本转化为服务于提高人类福利的经济价值,也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本,特别是要保证关键自然资本的存量不减少、功能不减弱。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与时俱进,加强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知识点的介绍,包括生态足迹、人类世和行星边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治理与公共政策、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石敏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绿色经济与低碳转型、公共政策分析。兼任中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监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环境经济研究》《资源与产业》副主编,《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环境管理》编委。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日本筑波大学长聘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与协同政策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实现路径与政策创新”。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学术著作15部。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理念、路径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轨迹——2005—2010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科学出版社)、《东部经济地理》(经济管理出版社)、《区域发展政策模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
张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管理与政策、气候变化政策、环境经济学等的教学和研究。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和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编委。论文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PNAS, Nature Sustaina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参与了我国排污许可证、排污交易、环境信息公开等政策的制定,研究成果获得环保部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等。
邵帅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商学院副院长、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团队发布)。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兼任World Development以及《环境经济研究》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学年会资源与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在Nature子刊和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World Development,Energy Journal以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30余篇论文入选ESI热点及高被引论文。资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肯定性批示和采纳20余次,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青年成果奖,以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刘诗白经济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谭 荣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第二梯队等。研究领域为土地和自然资源治理。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以及浙江省、江苏省等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
孙才志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首批新型智库“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与生态学的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侧重于区域海洋经济与水资源经济领域。兼任辽宁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
陈帅 浙江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经系,担任浙江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农经系副系主任。研究领域是农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聚焦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空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等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和《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年度学者”等奖励。
第一章 经济学如何认识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3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逻辑框架 9
第四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特色 13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脉络 16
第二节 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 19
第三节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26
第三章 环境价值与环境经济核算
第一节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35
第二节 生态环境经济核算 52
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60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 63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70
第四节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76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82
第二节 收入与环境需求及环境冲突 87
第三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89
第四节 城市化的资源环境效应 94
第六章 环境治理与公共政策
第一节 环境治理的公共政策 99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与环境治理 104
第三节 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行为响应 107
第四节 环境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110
第七章 可耗竭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一节 可耗竭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17
第二节 可耗竭资源的勘探与利用 119
第三节 可耗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8
第八章 可更新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一节 可更新资源的相关基本概念 136
第二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分配 145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151
第九章 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环境治理
第一节 海洋资源 159
第二节 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66
第三节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8
第四节 海洋环境治理 174
第十章 自然资源治理与空间规划
第一节 自然资源治理 186
第二节 空间规划 193
第三节 自然资源治理中的空间规划 200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制与污染控制
第一节 污染控制的环境规制手段 213
第二节 排污许可 222
第三节 环境税 224
第四节 排放权交易 228
第十二章 面源污染控制与农村环境治理
第一节 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类型 232
第二节 经合组织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 241
第三节 农村环境治理与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248
第十三章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第一节 循环经济思想 256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257
第三节 循环经济研究方法 260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67
第五节 再生资源与废弃物综合利用 270
第十四章 环境伦理与环境公正
第一节 环境与贸易 279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就业 283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收入公平 287
第十五章 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 292
第二节 气候变化经济学 296
第三节 减缓和适应的博弈分析 306
第四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309
参考文献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