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定2023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的91家内资农机企业作为评价对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等多源大数据,对这91家农机企业的14个指标数据进行采集。书中设计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及指标赋予权重,并对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企业看,创新能力的头部效应较为明显;从细分行业看,新型行业正在崛起;从区域分布看,存在显著的区域集中情况。
本书对农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既有利于主管部门掌握行业创新能力现状、问题,进而制 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对标找差。
摘要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节水、节肥、节药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物质载体。面对美国挑起经贸摩擦,大搞技术封锁、脱钩等保护主义行径,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21 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那么谁是农机补短板的依靠力量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对农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既有利于主管部门掌握行业创新能力现状、问题,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对标找差。
本报告设计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包含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3个一级指标,创新平台、发明专利、标准制定、市场份额、制造能力5个二级指标,以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情况、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情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有效发明专利数、高价值专利数、PCT专利申请数量、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数量、参与起草行业标准数量、产品销售额、产品分布省份数量、综合产品市场占有率、机具品目数量、综合产品型号数相对值、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14个三级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及指标具体情况进行了权重赋予。
本报告选定了2023年销售额累计超过8000万元的91家内资农机企业作为评价对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六棱镜全球产业科技情报分析系统、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38个省级单位(含计划单列市、兵团、农垦)的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系统公示数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拟)认定名单公示信息等多源大数据,对这91家农机企业的以上14个指标数据进行了采集。
在每个指标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根据设计的指标体系和系列数据处理原则,选出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结果三个维度总得分排前50的农机企业,具体名单见正文的图5-3。
报告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以下几种情况。(1)从企业看,创新能力的头部效应较为明显。如创新能力最强的50家农机企业里,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占22%,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100项的9家,超过20项的5家,牵头起草国家标准数量排第1的企业起草的国家标准数量是排第2企业的5.6倍,农机销售额排第1的企业销售额是排第2企业的2倍。(2)从细分行业看,新型行业正在崛起。除了传统的拖拉机、收割机企业外,创新能力靠前的企业还有农用无人机企业、农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粮食和茶叶色选机企业。传统行业的头部企业的创新过程得分偏弱,主要度量市场体量的创新结果得分较高;而新型行业的头部企业的创新过程得分较高,创新结果得分由于市场还在成长中,有待进一步提升。(3)从区域分布看,存在显著的区域集中情况。50家农机企业中山东12家,江苏7家,河北、安徽各4家,浙江、新疆、河南各3家,广东、上海、湖南、黑龙江各2家,北京、湖北、重庆、天津各1家。
当然,本报告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的检索数据源、检索方法、检索式等均有可能造成数据结果的偏差,加之我们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评价结果难以确保绝对客观,仅供参考。本报告涉及的排名不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仅是学术成果。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宗毅,江苏大学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机械化理论与政策、农机产业经济等。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中央农办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三等奖,多次参加全国性政策文件撰写,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文章80余篇。
目录
1 评价指标体系 1
1.1 评价意义与对象 1
1.1.1 评价意义 1
1.1.2 评价对象 2
1.2 指标体系 3
1.2.1 指标选择原则 3
1.2.2 指标选择 3
1.2.3 三级指标数据测度 5
1.2.4 指标权重 7
1.3 数据来源 8
2 创新投入下设三级指标分析 11
2.1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1
2.2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2
2.3 高新技术企业 14
3 创新过程下设三级指标分析 15
3.1 发明专利 15
3.1.1 有效发明专利 15
3.1.2 高价值专利 19
3.1.3 PCT专利申请数量 22
3.2 标准制定 23
3.2.1 国家标准 24
3.2.2 行业标准 26
4 创新结果下设三级指标分析 28
4.1 市场份额 28
4.1.1 产品销售额 28
4.1.2 产品分布省份数量 30
4.1.3 综合产品市场占有率 32
4.2 制造能力 35
4.2.1 机具品目数量 35
4.2.2 综合产品型号数相对值 37
4.2.3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数量 40
5 创新能力50强排行榜 42
5.1 创新投入排名 42
5.2 创新过程排名 45
5.3 创新结果排名 50
5.4 整体排名 55
5.4.1 50强名单 55
5.4.2 省份分布格局57
5.4.3 行业分布格局 58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70
6.1 主要结论 70
6.2 对策建议 71
参考文献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