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并提出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本报告基于北大荒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系的新鲜经验,瞄准现代化大农业,从“超小农户”与“超小农服”出发,研究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实施路径及主体,并揭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和重要作用。综合相关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刻影响而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质态”(类似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由低向高的不断跃升,如蒸汽机、生物育种、数字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目标是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突破口在于按照“大企业、大产业、大基地”的实施路径,在行业龙头引领下,由上而下构建全产业链条件下的“大三级”套“小三级”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高“超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建设大基地,形成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场景,进而诱发社区聚居方式、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城乡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底层逻辑的改变。
陈雪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主要从事城镇化、集体经济治理与集体土地改革等领域理论与政策研究、改革试验示范工作。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后出站。出版专著《村富论:1978-2006年北京郊区40个村庄调查》《乡镇统筹》,合著2020-2022年度《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发表《关于“双刘易斯二元模型”假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等论文多篇。主持北京市“三统筹”改革试验示范项目(2021-2025年)、北京市100个村集体经济运行状况跟踪监测点项目,受邀指导京郊乡村两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改革、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等相关工作,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获中国农业经济学年会年度优秀论文奖1次、农业农村部农村政策与改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奖3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1次、“优秀皮书报告奖”2次、北京市委市政府优秀调研成果奖2次。
孙梦洁,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城乡发展处副处长。201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评价、农户经济行为等研究。合著2020-2022年度《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在《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问题探索》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和“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等项目。获“优秀皮书报告奖”2次、北京财政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1次。
王哲,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河北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高等学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农业大学高峰人才。主要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产业经济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河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主笔完成《河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发展战略报告,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Ⅰ 总报告
B.1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趋势、特点及对策建议
Ⅱ 北大荒篇
B.2 农业新质生产力:目标、路径与本质特征
B.3 “'大三级'套'小三级':现代化大农业的主体与组织结构
B.4 谁来种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经济体系
B.5 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伊川模式“调研报告
B.6 建三江七星农场格田改造调研报告
B.7 北大荒陕甘宁区域农服中心探索”央企+民企“合作新机制
B.8 “区域农服+机手组织+小农户”——以北大荒农业科技区域农服中心为例
B.9 北大荒区域农服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Ⅲ 农业服务篇
B.10 打造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浙江省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调研报告
B.11 “农服组织+职业农民+村集体”——基于山东省汶上“合伙种粮”模式的调研
B.12 创新经营强化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定州实践
B.13 衡水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Ⅳ 农业模式篇
Ⅴ 探索篇
Ⅵ 案例篇
Abstrac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