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姚海军/文
在时光列车即将驶入 21 世纪之际,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先生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支持下,主编了洋洋大观的六卷本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用精心遴选的 300 万字作品,勾勒出 20 世纪科幻文学发展的基本样貌。叶永烈先生不仅是一位影响深远、对科幻文学有着独到观察的科幻小说家,他在科幻史料的发掘和研究方面,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因此,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在今天仍然是回望 20 世纪科幻文学的上佳读本。
叶永烈先生对科幻文学的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在该丛书序言中甚至提议:以后在每个世纪末,都出版一套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但令人痛心的是,2020 年,叶永烈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出版界的朋友始终铭记他生前的愿望,曾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多年、曾任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的房向东先生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现任社长陈远
先生多次相约,希望我能与刘慈欣一起续编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
21 世纪不是才刚刚开始吗?当我抛出这样的疑问时,两位出版人不约而同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理由:虽然 21 世纪只过去了 20 年,但这 20 年是中国科幻迄今为止最为光彩夺目的 20 年,我们有理由提前实施叶永烈先生的计划。
我深以为然。
自进入 21 世纪,我国科幻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吴岩、韩松、柳文扬、何夕、星河、潘海天、凌晨、杨平、赵海虹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进一步壮大了他们在 20 世纪最后 10 年悄然发起的新科幻运动,为科幻文学带来青春的律动和类型的大幅拓展。
1993 年偶然闯入科幻世界的王晋康,迅速在世纪之交成为中国科幻重要期刊《科幻世界》的台柱子作家,他的一系列短篇《生命之歌》《七重外壳》《终极爆炸》,以及后来的长篇《十字》《与吾同在》《蚁生》《逃出母宇宙》,为 21世纪的中国科幻增加了文化上的厚重和哲学层面的思辨。
1999 年,中国科幻界另一位明星作家刘慈欣闪亮登场,并在其后的 10年里密集发表了《流浪地球》《乡村教师》《中国太阳》等一系列高水准的中短篇佳作。2006 年,刘慈欣的《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连载,一时洛阳纸贵。紧接着,2008 年和 2010 年刘慈欣又相继出版了《三体 2·黑暗森林》和《三体 3·死神永生》,将《三体》三部曲发展成一个无与伦比的恢宏宇宙。2015 年 8 月 23 日,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获第 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为中国科幻以及中国科幻与世界科幻的对话交流开创了全新局面。《三体》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这一热潮甚至波及海外。《三体》在北美、欧洲以及日本都创造了中国科幻小说的销售纪录,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三体》在今天仍然备受关注,因此,最近 10 年也被很多评论家称为后三体时代。
后三体时代几乎无处不闪耀着《三体》的辉光,但就在这辉光中,新星的力量在悄然执着地生长。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宝树、张冉、七月、拉拉、迟卉、长铗、谢云宁、夏笳、程婧波、顾适、阿缺、杨晚睛、梁清散、钛艺、廖舒波……新一代的科幻作家(亦称更新代作家)以更为敏锐的眼光审视并界定科幻的意义,试图在文化传统和国际潮流、现实和未来、科技和伦理的交织中找到立足的锚点。更让人惊喜的是,当下科幻舞台的中心,不仅有新生代、更新代,王诺诺、索何夫、陈梓钧、昼温、念语等 90 后作家也已经崭露头角。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预言,世界科幻的未来在中国。我想,有才华的年轻人不断涌现,应该是这预言最坚实的支撑吧。
科幻的繁荣,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以《三体》为轴心对这 20 年进行评说。中国科幻之所以丰富多彩,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21 世纪以来,以何慈康(指何夕、刘慈欣、王晋康)为代表的核心科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拥趸众多;韩松式边缘科幻也一直特立独行,绽放异彩。可以说正是由于有韩松式作家的存在,中国科幻才成为一个完美的大宇宙。韩松被认为是被严重低估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既有对当下至为深刻的洞察,也有对未来最为大胆的寓言式狂想,对飞氘、糖匪、陈楸帆等更新代科幻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科幻的繁荣,还意味着针对不同年龄层读者创作分工的完成。在原本被认为属于儿童文学的科幻小说日益成人化的同时,在科幻的内部,少儿科幻分支开始重新被认识,并迅速发展。一方面,专门为儿童写作的科幻作家异军突起,包括杨鹏、赵华、马传思、王林柏、陆杨、彭柳蓉、超侠等,其中赵华、马传思、王林柏凭借自己的科幻创作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另一方面,成人科幻作家进入少儿科幻领域也渐成趋势,王晋康、刘慈欣、吴岩、星河、江波、宝树等均创作了少儿科幻作品,吴岩的《中国轨道》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套中国科幻经典大系虽然未直接沿袭叶永烈先生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的书名,但基本遵照了后者的编辑体例,将 21 世纪第一个 20 年科幻小说的主要创作成果分为 12 册呈献给广大读者,其中很多作品都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重要奖项,亦有不少作品被译成英、日、法、意等语言在国外发表。其中,《北京折叠》甚至获得了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作者郝景芳也因此成为第二位捧得雨果奖奖杯的中国科幻作家。
佳作纷呈,但篇幅有限。因此,关于本丛书的选编,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因便利性等原因,本丛书未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科幻作品,将来有机会另补一编。
二、21 世纪第一个 20 年科幻创作繁盛,为尽量多收录中短篇佳作,本丛书未收录长中篇及长篇作品。
三、同样因为篇幅有限,无法收录很多作家的全部代表作,我们只能优中选优。
四、个别作品因为版权原因,故未收录。
五、本丛书的编选由我和慈欣共同完成。我初选后,交由慈欣审定。
慈欣阅读量惊人,很高兴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六、感谢所有入选作者对主编工作的支持,感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对本丛书选编工作的大力支持。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家有科幻出版传统的出版社,20 世纪 90 年代推出的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六卷本的科幻之路和六卷本的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均影响深远。希望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每隔 20 年,都能出一套中国科幻经典大系,直到 22 世纪,汇编成蔚为大观的第二套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