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考察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首先,深入考察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结合新时代环境特征和高技术制造业特征,明确产业选择基准,构筑产业选择矩阵,从强势型、挑战型、平稳型及弱势型对高技术制造业进行划分;其次,解决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对接的理论困境,提出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对接的条件、目标、手段和方案,为提升陕西省链条节点影响力、攀升全球价值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再次,基于钻石模型归纳梳理影响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并分析其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判定高技术制造业位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厘定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解析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与阶段,借鉴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立足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从配套机制、人才政策、内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8年9月-200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博士;
1993年9月-200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硕士;
1985年9月-1989年7月,陕西机械学院材料系 工学学士。2001年1月-至今,先后在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贸系主任;
2003 年10月-2006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8年9月-2009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进行相关合作研究;
2017.09—2017.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2013.10—2022.05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国际贸易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担任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科协副秘书长。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等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SCI\SCI\EI检索20篇、人大资料全文检索7篇、CSSCI和CSSCD期刊发表70余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目录
第1章 新时代开放战略下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类别的划分 1
1.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1
1.2 高技术制造业的经济特征 15
1.3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
1.4 开放战略下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特征 42
1.5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类别的划分 47
1.6 小结 54
第2章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产业对接模式的选择 56
2.1 高技术制造业对接模式的划分 56
2.2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产业对接的条件 60
2.3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产业对接的目标 63
2.4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产业对接的手段 67
2.5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产业对接的方案 73
2.6 小结 95
第3章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评估 97
3.1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97
3.2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评估实证分析 120
3.3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确定 143
3.4 小结 149
第4章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151
4.1 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分析 151
4.2 典型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156
4.3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及战略目标 164
4.4 陕西省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设计 174
4.5 政策建议 188
4.6 小结 194
参考文献 196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