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我国西北内陆旱区土壤盐渍化严重、排盐工程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田间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学模拟的结果,总结了研究团队在排水暗管合成外包料化学淤堵与改性防控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暗管堵塞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阻盐效应、合成外包料上盐分的结晶沉淀过程与堵塞形成机制、化学淤堵与渗透系数协同演变过程的数学模拟、材料改性与结构优化防控化学淤堵的机制及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发展农业节水抑盐理论与暗管排盐技术、保障水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3.09-1997.07 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工学学士
1997.09-2000.07 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研究生/工学学士
2003.09-2007.07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
2003.09-2006.03 法国国立农林水工程师学校水科学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2000.12-2002.1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助教
2002.12-2007.1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讲师
2007.12-2013.1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
2010.06-2011.06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2013.12-2017.1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级教授
2017.12-2022.1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三级教授农田水利规划;土壤盐渍化防治;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总人数15)2013年-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指导组秘书;
2014年至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至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灌区发展工作组土地排水专家组成员;
2016年至今,中国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2017年至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
2022年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水-粮食-环境关联关系”教席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