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融入“双循环”体系背景下研究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经典案例与发展模式,梳理毗邻区域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首先,系统梳理省际毗邻区域的演进过程与发展阶段,全面识别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其次,选取国内八大典型省际毗邻区域从历史维度、国家要求、现实基础、未来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提炼出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最后,以兼顾质量与速度的“多彩”增长理论为支撑,归纳省际毗邻区域“坚守安全红色增长、深化传统橙色增长、引领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传承文化青色增长、深挖公共服务蓝色增长、共筑区域协同紫色增长”的多彩发展新路径与新举措。
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二级教授,担任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科学。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为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担任上海、浙江、河南等地决策咨询专家。出版《空间的集聚: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处于转型关口的上海发展与改革》等各类著作十余本,在《Nature》杂志子刊、及《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及各地政府委托项目五十余项。
第一章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典型特征 /001
第一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现实背景 /002
第二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003
第三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006
第四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历史演进 /009
第五节 三省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 /013
第二章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理论研究 /022
第一节 毗邻区域经济理论 /023
第二节 毗邻区域新发展理论 /027
第三章 东部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 /039
第一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040
第二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046
第三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 /050
第四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举措 /059
第四章 中部地区鄂湘赣毗邻区域战略支点作用凸显 /065
第一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的基本情况概述 /065
第二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 /071
第三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 /083
第四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未来路径 /086
第五章 西部地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呈现新风貌 /091
第一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091
第二节 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095
第三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 /098
第四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合作的路径举措 /113
第六章 东北地区蒙吉黑生态经济合作区初步建立 /117
第一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基本情况简介 /118
第二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125
第三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合作发展的边界效应分析 /130
第四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的“多彩”发展路径 /140
第七章 东中部地区浙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146
第一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146
第二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150
第三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154
第四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160
第五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168
第八章 中西部地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率先突破 /172
第一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基本情况概述 /172
第二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174
第三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179
第四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186
第九章 中西部地区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 /191
第一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192
第二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 /193
第三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 /198
第四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路径 /209
第十章 东中西部地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协同发展 /213
第一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213
第二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215
第三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217
第四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226
第十一章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经验总结与探索 /233
第一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合作类型 /234
第二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合作模式 /236
第三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 /238
第四节 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240
第五节 省际毗邻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未来方向 /242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