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多所中学联合启动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自2021年开始,接收来自国际高中学生共同参与线上课堂,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此项计划不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资源,而且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次大学与中学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在真实的科研课题学习与实践中,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北京大学的教授团队亲自设计并讲授的课程,不仅旨在巩固中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中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科学家精神,激发对科技前沿的热爱,并在科学探索的旅途中播下探究与创新的种子。
这些课程内容经过北大教授的严格审定,依托“北大A计划”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再由北大附中的教师团队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与拓展,包括增加了延伸阅读和实践活动,最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出版。本丛书暂定为“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本册内容简介:
本册内容以构成生命的化学分子为主线,介绍这些生物分子的起源,其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及运用化学方法研究生命过程的实例。课程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分子演化的角度描述了现有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构建过程;第二部分以“糖的生物学功能”为线索,展现了生物分子的复杂结构与多重功能。第三部分以“生命体中的化学反应”为切入点,介绍生物正交反应的概念与实例。
邹鹏
----------------------------
丛书主编:方方,马玉国
方方,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部部长、师资人才办公室主任等。曾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等。
马玉国,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化学会理事。
本册主编:邹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2013至2015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职位。2015年,他入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发展可以穿遗传编码的荧光膜电位探针、与精神退行性疾病相关的RNA颗粒结构与功能,以及蛋白质标记技术。
导 言 | 什么是生命化学? / 1
一、化学与生物学? / 1
二、生命化学? / 8
第一讲 | 生命的起源? / 13
一、地球早期生命? / 17
二、生物分子? / 24
作业设计? / 35
第二讲 | 糖的生物化学? / 37
一、什么是糖? / 41
二、糖与 ABO 血型系统? / 58
三、糖与流感病毒? / 61
作业设计? / 68
第三讲 | 糖的化学生物学? / 73
一、化学生物学? / 77
二、生物正交反应? / 79
三、糖探针荧光标记? / 84
四、生物正交反应的应用? / 92
作业设计?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