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精选金题 中医专业 读者对象:参加中医规培考试的中医专业的学生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精选金题中医专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医(35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编写而成,本书分为题目分册和解析分册,各分册的内容包括公共理论、专业理论、基本技能三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各系统疾病及相关技能方面的题目及其解析。该书中的题目既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又能体现出历年知识考点的特点,使考生在考前对大量习题进行充分练习,从而全面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此外,书末还配有2套模拟试题,帮助考生进行考前摸底。
伍崇海,男,博士研究生,原三级甲等医院住培教学秘书,副主任医师,医海门诊部主任,医海医考住培结业考试硕博研究团队创始人,湖南省永州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血液健康分会理事,全国住培结业考试研究领军者,医海医考住培系列课程主讲和讲义主编。伍崇海是我国较早参加全国住培结业统考并取得《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从2013年开始,致力于医学考试的辅导和研究,曾被华图教育、医海医考等多家医考机构邀请讲解执业医师考试、医学事业单位考试、执业药师等医考课程。从2017年开始担任医海医考住培结业考试研究中心的特聘首席全能名师。
第一篇 公共理论 001
第一章 政策法规 002 第一节 中医药法【掌握】 002 第二节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熟悉】 003 第三节 药品及处方管理办法【熟悉】 006 第四节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了解】 008 第五节 医疗事故与损害法律制度【了解】 010 第六节 卫生法基本理论【了解】 013 第七节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了解】 015 第八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了解】 015 第九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了解】 017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 022 第一节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掌握】 022 第二节 医患关系【熟悉】 023 第三节 医学道德【了解】 026 第二篇 专业理论 029 第一章 中医内科病证 030 第一节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痈、肺痨、饮证、急劳、厥脱、汗证【掌握】 030 第二节 胸痹、心悸、不寐、心衰病【掌握】 038 第三节 胃痛、泄泻、胃痞、脾心痛、虚劳、呕吐、腹痛、便秘【掌握】 041 第四节 血证、黄疸、紫癜、髓劳、积聚、内伤发热【掌握】 046 第五节 鼓胀、水肿、淋证、尿浊、痿证、痹证、关格【掌握】 049 第六节 血浊、消渴、瘿病、肥胖【熟悉】 053 第七节 中医癌病(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郁证、中风、眩晕、头痛、痫证、痴呆、颤证【掌握】 056 第八节 中医内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熟悉】 060 第二章 相关西医内科疾病 062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慢性呼吸衰竭【掌握】 062 第二节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掌握】 064 第三节 急慢性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压急症)、慢性冠脉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异常【掌握】 067 第四节 慢性心脏瓣膜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急性心包炎【掌握】 069 第五节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肝性脑病)、胃食管反流、急性胰腺炎【掌握】 071 第六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病【掌握】 073 第七节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掌握】 076 第八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掌握】 079 第九节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熟悉】 082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掌握】 084 第十一节 淋巴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熟悉】 087 第三章 内科常见急症 089 第一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掌握】 089 第二节 脓毒症、休克、急性中毒、中暑【掌握】 090 第四章 中医外科病证 092 第一节 疖(含暑疖、疖病)、疔疮(含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痈(颈痈、腋痈、脐痈)、发(含臀痈、手足发背)、丹毒、有头疽、褥疮、窦道【掌握】 092 第二节 走黄与内陷、流注、流痰、蝼蛄疖、烂疔、红丝疔、锁喉痈、发颐【掌握】 094 第三节 乳痈、乳癖、乳核、乳岩【掌握】 096 第四节 肉瘿、筋瘤、肉瘤、失荣、血瘤、气瘿、石瘿【掌握】 098 第五节 蛇串疮、疣、癣、湿疮、瘾疹、白疕、白驳风、黧黑斑【掌握】 101 第六节 药毒、猫眼疮、热疮、瓜藤缠、粉刺、白屑风、酒渣鼻【熟悉】 104 第七节 痔疮、肛痈、肛漏、锁肛痔【掌握】 104 第八节 精浊、精癃、不育、前列腺癌【熟悉】 107 第九节 臁疮、股肿、脱疽、烧伤、肠痈【掌握】 108 第十节 胆石症、破伤风、水疝、冻疮【熟悉】 109 第十一节 中医外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110 第五章 相关外科疾病 112 第一节 疖、疖病、颜面部疖、手足部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痈【掌握】 112 第二节 头皮穿凿性脓肿、气性坏疽、口底部蜂窝织炎、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化脓性腮腺炎、全身性外科感染【掌握】 114 第三节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掌握】 115 第四节 带状疱疹、疣、癣、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黄褐斑、药物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单纯疱疹、结节性红斑、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掌握】 117 第五节 甲状腺腺瘤、脂肪瘤、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血管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熟悉】 119 第六节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慢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掌握】 120 第七节 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直肠癌、骨与关节结核【熟悉】 121 第八节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癌、鞘膜积液【掌握】 123 第九节 烧伤、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破伤风、冻伤【熟悉】 126 第六章 中医妇科病证 128 第一节 月经失调(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动不安、滑胎【掌握】 128 第二节 异位妊娠【熟悉】 134 第三节 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缺乳【了解】 135 第四节 阴痒、不孕症、癥瘕、带下病、子宫脱垂、阴疮【熟悉】 137 第五节 中医妇科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139 第七章 妇科急症诊疗与处理 141 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掌握】 141 第八章 相关妇科疾病 144 第一节 子宫肌瘤、前庭大腺炎【掌握】 144 第二节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掌握】 145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剧吐【掌握】 147 第九章 中医儿科病证 150 第一节 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掌握】 150 第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口疮、呕吐、泄泻、腹痛、汗证、遗尿、紫癜【掌握】 153 第三节 手足口病、奶麻、抽动障碍、麻疹、痄腮、猩红热【掌握】 158 第四节 性早熟、疳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熟悉】 162 第五节 中医儿科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165 第十章 儿科急症诊疗与处理 167 第一节 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脱水【掌握】 167 第二节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掌握】 168 第十一章 针灸专业理论及知识 171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掌握】 171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与主治概要【掌握】 172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熟悉】 172 第四节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熟悉】 173 第五节 腧穴分类、主治特点、特定穴、腧穴定位法【掌握】 173 第六节 中医典籍有关针灸的论述【了解】 177 第十二章 针灸科常见病证 180 第一节 痹证、痿证、腰痛、漏肩风、落枕、扭伤【掌握】 180 第二节 中风、头痛、眩晕、面瘫、面痛、震颤麻痹、不寐、胸痹【掌握】 181 第三节 感冒、哮喘、胃痛、呃逆、呕吐、便秘、泄泻、癃闭【掌握】 184 第四节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症【掌握】 187 第五节 小儿遗尿、蛇丹、湿疹、神经性皮炎、眼睑下垂、牙痛、近视、针眼(麦粒肿)、耳鸣耳聋、鼻鼽【掌握】 188 第六节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熟悉】 190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熟悉】 191 第八节 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变、帕金森病、偏头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熟悉】 191 第九节 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排尿功能障碍、带状疱疹、神经性耳鸣、青光眼、过敏性鼻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胎位不正、小儿脑瘫【熟悉】 192 第十三章 推拿科常见疾病 193 第一节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颞颌关节紊乱症【掌握】 193 第二节 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面瘫、胃痛、便秘、虚劳、痛经【掌握】 195 第三节 发热、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感冒、便秘、婴幼儿腹泻、夜啼、遗尿、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脑瘫【掌握】 197 第四节 落枕、项背肌筋膜炎、胸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腕管综合征【熟悉】 198 第五节 咳嗽、厌食、疳证、汗证、眩晕、积乳症、近视【熟悉】 199 第六节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梨状肌综合征、跟痛症【了解】 199 第十四章 推拿科特色理论及观点 201 第一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定位与主治【熟悉】 201 第二节 筋出槽、骨错缝的基本理论【掌握】 202 第三节 推拿学术发展中的一指禅推拿、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学术流派及经典著作,近、现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及临床应用【了解】 202 第十五章 中医康复医学 204 第一节 康复评定【掌握】 204 第二节 康复治疗技术【掌握】 206 第三节 常见中医疾病康复【了解】 207 第十六章 中医骨伤疾病 210 第一节 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掌指骨骨折【掌握】 210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肋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脊柱骨折(含伴有截瘫)【掌握】 211 第三节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掌握】 215 第四节 膝侧韧带损伤、踝部扭伤、跟痛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骨关节炎【掌握】 216 第五节 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熟悉】 221 第六节 肘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掌指关节脱位【熟悉】 224 第七节 肱二头肌腱鞘炎、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熟悉】 225 第八节 孟氏骨折、盖氏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肩袖损伤、髋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感染、骨肿瘤【了解】 226 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喉科疾病 227 第一节 旋耳疮、耳疖、耳疮、耳胀、脓耳、耳鸣耳聋、耳眩晕【掌握】 227 第二节 鼻疔、鼻疳、鼻窒、鼻鼽、鼻渊、鼻槁【掌握】 229 第三节 喉痹、乳蛾、喉瘖、喉痈、梅核气【掌握】 230 第十八章 中医耳鼻喉科急症 232 鼻衄、急喉风、骨鲠【熟悉】 232 第十九章 中医眼科病证 233 第一节 针眼、胞生痰核、睑弦赤烂、椒疮、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掌握】 233 第二节 火疳、聚星障、凝脂翳、瞳神紧小、绿风内障、圆翳内障、暴盲【掌握】 235 第三节 眼丹、上胞下垂、粟疮、流泪症、漏睛、漏睛疮异、金疳、胬肉攀睛、天行赤眼暴翳、湿翳【熟悉】 237 第四节 混睛障、宿翳、瞳神干缺、青风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盲、目偏视、近视、远视【熟悉】 238 第二十章 眼科急症 241 异物入目、酸碱入目、辐射线伤目、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爆炸伤目、动脉栓塞【熟悉】 241 第二十一章 眼科相关疾病 243 干眼症、结膜下出血、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炎性假瘤、弱视、角膜软化症、药物性眼病【掌握】 243 第三篇 基本技能 245 第一章 医疗文书的书写 246 中医内科常规医疗工作中病历、医嘱、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掌握】 246 第二章 中医内科常用检查 247 第一节 中医四诊【掌握】 247 第二节 体格检查【掌握】 248 第三节 心电图检查及结果判读【熟悉】 250 第四节 胸部X线片读片【掌握】 253 第五节 专科CT、MRI阅片【熟悉】 255 第六节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读【熟悉】 256 第三章 常用操作技术 257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掌握】 257 第二节 球囊呼吸器使用【掌握】 258 第三节 无创机械通气技术【了解】 258 第四节 电击除颤术【掌握】 260 第五节 洗胃术【熟悉】 260 第六节 心肺脑复苏术【掌握】 261 第七节 腹腔穿刺术【掌握】 263 第八节 腰椎穿刺术【熟悉】 264 第九节 骨髓穿刺术【熟悉】 264 第十节 胸腔穿刺术【掌握】 265 第十一节 氧疗技术【掌握】 266 第十二节 胃十二指肠置管术、快速血糖测定、OGTT试验、导尿术【掌握】 267 第四章 中医外科常用检查 268 第一节 中医外科辨脓法【掌握】 268 第二节 皮肤性病科检查的基本技能【掌握】 268 第三节 肛肠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 269 第五章 中医外科操作方法与技术 270 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挂线法、拖线法、结扎法、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掌握】 270 第六章 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72 第一节 消毒与无菌技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熟悉】 272 第二节 外科手术基本技术、外科换药、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掌握】 272 第七章 中医妇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74 第一节 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掌握】 274 第二节 基础体温、宫颈涂片,盆腔B超、CT检查【熟悉】 274 第三节 妇科技术操作【掌握】 276 第八章 中医儿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77 中医儿科特色治疗技术【掌握】 277 第九章 针灸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78 第一节 常用腧穴的定位【掌握】 278 第二节 常用刺灸法技术与操作方法【掌握】 280 第十章 推拿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83 第一节 脊柱X线、CT和MRI影像学诊断【熟悉】 283 第二节 推拿科常用的成人手法操作【掌握】 283 第三节 牵引【掌握】 284 第四节 推拿科常用的小儿手法操作【熟悉】 285 第十一章 中医骨伤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86 第一节 骨伤科专科检体技能【掌握】 286 第二节 骨关节影像学检查阅片【掌握】 288 第三节 中医骨伤科特色诊疗技术【掌握】 289 第四节 骨伤科技术操作【熟悉】 291 第十二章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技术及操作方法 292 第一节 耳鼻咽喉常用检查方法【熟悉】 292 第二节 纯音听力检查、声导抗【熟悉】 293 第三节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掌握】 293 第十三章 中医眼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94 第一节 眼科检查(OCT、眼部A B超)【熟悉】 294 第二节 眼科技术操作【掌握】 294 附录模拟试题 296 模拟试题一 296 解析分册 第一篇 公共理论 001 第一章 政策法规 002 第一节 中医药法【掌握】 002 第二节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熟悉】 003 第三节 药品及处方管理办法【熟悉】 006 第四节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了解】 008 第五节 医疗事故与损害法律制度【了解】 010 第六节 卫生法基本理论【了解】 012 第七节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了解】 014 第八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了解】 014 第九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了解】 016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 020 第一节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掌握】 020 第二节 医患关系【熟悉】 021 第三节 医学道德【了解】 024 第二篇 专业理论 027 第一章 中医内科病证 028 第一节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痈、肺痨、饮证、急劳、厥脱、汗证【掌握】 028 第二节 胸痹、心悸、不寐、心衰病【掌握】 034 第三节 胃痛、泄泻、胃痞、脾心痛、虚劳、呕吐、腹痛、便秘【掌握】 036 第四节 血证、黄疸、紫癜、髓劳、积聚、内伤发热【掌握】 038 第五节 鼓胀、水肿、淋证、尿浊、痿证、痹证、关格【掌握】 041 第六节 血浊、消渴、瘿病、肥胖【熟悉】 044 第七节 中医癌病(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郁证、中风、眩晕、头痛、痫证、痴呆、颤证【掌握】 046 第八节 中医内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熟悉】 049 第二章 相关西医内科疾病 051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慢性呼吸衰竭【掌握】 051 第二节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掌握】 053 第三节 急慢性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压急症)、慢性冠脉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异常【掌握】 055 第四节 慢性心脏瓣膜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急性心包炎【掌握】 057 第五节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肝性脑病)、胃食管反流、急性胰腺炎【掌握】 058 第六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病【掌握】 060 第七节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掌握】 062 第八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掌握】 064 第九节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熟悉】 066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掌握】 068 第十一节 淋巴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熟悉】 070 第三章 内科常见急症 071 第一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掌握】 071 第二节 脓毒症、休克、急性中毒、中暑【掌握】 072 第四章 中医外科病证 074 第一节 疖(含暑疖、疖病)、疔疮(含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痈(颈痈、腋痈、脐痈)、发(含臀痈、手足发背)、丹毒、有头疽、褥疮、窦道【掌握】 074 第二节 走黄与内陷、流注、流痰、蝼蛄疖、烂疔、红丝疔、锁喉痈、发颐【掌握】 075 第三节 乳痈、乳癖、乳核、乳岩【掌握】 077 第四节 肉瘿、筋瘤、肉瘤、失荣、血瘤、气瘿、石瘿【掌握】 079 第五节 蛇串疮、疣、癣、湿疮、瘾疹、白疕、白驳风、黧黑斑【掌握】 080 第六节 药毒、猫眼疮、热疮、瓜藤缠、粉刺、白屑风、酒渣鼻【熟悉】 082 第七节 痔疮、肛痈、肛漏、锁肛痔【掌握】 083 第八节 精浊、精癃、不育、前列腺癌【熟悉】 085 第九节 臁疮、股肿、脱疽、烧伤、肠痈【掌握】 086 第十节 胆石症、破伤风、水疝、冻疮【熟悉】 087 第十一节 中医外科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088 第五章 相关外科疾病 089 第一节 疖、疖病、颜面部疖、手足部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痈【掌握】 089 第二节 头皮穿凿性脓肿、气性坏疽、口底部蜂窝织炎、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化脓性腮腺炎、全身性外科感染【掌握】 091 第三节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掌握】 092 第四节 带状疱疹、疣、癣、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黄褐斑、药物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单纯疱疹、结节性红斑、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掌握】 093 第五节 甲状腺腺瘤、脂肪瘤、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血管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熟悉】 094 第六节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慢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掌握】 095 第七节 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直肠癌、骨与关节结核【熟悉】 096 第八节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癌、鞘膜积液【掌握】 097 第九节 烧伤、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破伤风、冻伤【熟悉】 099 第六章 中医妇科病证 101 第一节 月经失调(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动不安、滑胎【掌握】 101 第二节 异位妊娠【熟悉】 105 第三节 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缺乳【了解】 106 第四节 阴痒、不孕症、癥瘕、带下病、子宫脱垂、阴疮【熟悉】 107 第五节 中医妇科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109 第七章 妇科急症诊疗与处理 111 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掌握】 111 第八章 相关妇科疾病 113 第一节 子宫肌瘤、前庭大腺炎【掌握】 113 第二节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掌握】 114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剧吐【掌握】 115 第九章 中医儿科病证 117 第一节 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掌握】 117 第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口疮、呕吐、泄泻、腹痛、汗证、遗尿、紫癜【掌握】 118 第三节 手足口病、奶麻、抽动障碍、麻疹、痄腮、猩红热【掌握】 122 第四节 性早熟、疳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熟悉】 124 第五节 中医儿科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 127 第十章 儿科急症诊疗与处理 128 第一节 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脱水【掌握】 128 第二节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掌握】 129 第十一章 针灸专业理论及知识 131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掌握】 131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与主治概要【掌握】 131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熟悉】 132 第四节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熟悉】 132 第五节 腧穴分类、主治特点、特定穴、腧穴定位法【掌握】 133 第六节 中医典籍有关针灸的论述【了解】 135 第十二章 针灸科常见病证 137 第一节 痹证、痿证、腰痛、漏肩风、落枕、扭伤【掌握】 137 第二节 中风、头痛、眩晕、面瘫、面痛、震颤麻痹、不寐、胸痹【掌握】 138 第三节 感冒、哮喘、胃痛、呃逆、呕吐、便秘、泄泻、癃闭【掌握】 139 第四节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症【掌握】 141 第五节 小儿遗尿、蛇丹、湿疹、神经性皮炎、眼睑下垂、牙痛、近视、针眼(麦粒肿)、耳鸣耳聋、鼻鼽【掌握】 142 第六节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熟悉】 143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熟悉】 144 第八节 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变、帕金森病、偏头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熟悉】 144 第九节 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排尿功能障碍、带状疱疹、神经性耳鸣、青光眼、过敏性鼻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胎位不正、小儿脑瘫【熟悉】 145 第十三章 推拿科常见疾病 146 第一节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 、肱骨外上髁炎、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颞颌关节紊乱症【掌握】 146 第二节 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面瘫、胃痛、便秘、虚劳、痛经【掌握】 147 第三节 发热、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感冒、便秘、婴幼儿腹泻、夜啼、遗尿、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脑瘫【掌握】 148 第四节 落枕、项背肌筋膜炎、胸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腕管综合征【熟悉】 149 第五节 咳嗽、厌食、疳证、汗证、眩晕、积乳症、近视【熟悉】 150 第六节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梨状肌综合征、跟痛症【了解】 150 第十四章 推拿科特色理论及观点 151 第一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定位与主治【熟悉】 151 第二节 筋出槽、骨错缝的基本理论【掌握】 152 第三节 推拿学术发展中的一指禅推拿、 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学术流派及经典著作,近、现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及临床应用【了解】 152 第十五章 中医康复医学 153 第一节 康复评定【掌握】 153 第二节 康复治疗技术【掌握】 154 第三节 常见中医疾病康复【了解】 155 第十六章 中医骨伤疾病 157 第一节 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掌指骨骨折【掌握】 157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肋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脊柱骨折(含伴有截瘫)【掌握】 158 第三节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掌握】 160 第四节 膝侧韧带损伤、踝部扭伤、跟痛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骨关节炎【掌握】 161 第五节 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熟悉】 164 第六节 肘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掌指关节脱位【熟悉】 166 第七节 肱二头肌腱鞘炎、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熟悉】 167 第八节 孟氏骨折、盖氏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肩袖损伤、髋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感染、骨肿瘤【了解】 167 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喉科疾病 169 第一节 旋耳疮、耳疖、耳疮、耳胀、脓耳、耳鸣耳聋、耳眩晕【掌握】 169 第二节 鼻疔、鼻疳、鼻窒、鼻鼽、鼻渊、鼻槁【掌握】 170 第三节 喉痹、乳蛾、喉瘖、喉痈、梅核气【掌握】 171 第十八章 中医耳鼻喉科急症 173 鼻衄、急喉风、骨鲠【熟悉】 173 第十九章 中医眼科病证 174 第一节 针眼、胞生痰核、睑弦赤烂、椒疮、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掌握】 174 第二节 火疳、聚星障、凝脂翳、瞳神紧小、绿风内障、圆翳内障、暴盲【掌握】 175 第三节 眼丹、上胞下垂、粟疮、流泪症、漏睛、漏睛疮异、金疳、胬肉攀睛、天行赤眼暴翳、湿翳【熟悉】 177 第四节 混睛障、宿翳、瞳神干缺、青风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盲、目偏视、近视、远视【熟悉】 178 第二十章 眼科急症 180 异物入目、酸碱入目、辐射线伤目、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爆炸伤目、动脉栓塞【熟悉】 180 第二十一章 眼科相关疾病 181 干眼症、结膜下出血、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炎性假瘤、弱视、角膜软化症、药物性眼病【掌握】 181 第三篇 基本技能 183 第一章 医疗文书的书写 184 中医内科常规医疗工作中病历、医嘱、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掌握】 184 第二章 中医内科常用检查 185 第一节 中医四诊【掌握】 185 第二节 体格检查【掌握】 185 第三节 心电图检查及结果判读【熟悉】 186 第四节 胸部X线片读片【掌握】 188 第五节 专科CT、MRI阅片【熟悉】 189 第六节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读【熟悉】 189 第三章 常用操作技术 190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掌握】 190 第二节 球囊呼吸器使用【掌握】 190 第三节 无创机械通气技术【了解】 191 第四节 电击除颤术【掌握】 192 第五节 洗胃术【熟悉】 193 第六节 心肺脑复苏术【掌握】 193 第七节 腹腔穿刺术【掌握】 194 第八节 腰椎穿刺术【熟悉】 195 第九节 骨髓穿刺术【熟悉】 195 第十节 胸腔穿刺术【掌握】 196 第十一节 氧疗技术【掌握】 197 第十二节 胃十二指肠置管术、快速血糖测定、OGTT试验、导尿术【掌握】 197 第四章 中医外科常用检查 199 第一节 中医外科辨脓法【掌握】 199 第二节 皮肤性病科检查的基本技能【掌握】 199 第三节 肛肠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 200 第五章 中医外科操作方法与技术 201 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挂线法、拖线法、结扎法、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掌握】 201 第六章 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03 第一节 消毒与无菌技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熟悉】 203 第二节 外科手术基本技术、外科换药、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掌握】 203 第七章 中医妇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04 第一节 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掌握】 204 第二节 基础体温、宫颈涂片,盆腔B超、CT检查【熟悉】 204 第三节 妇科技术操作【掌握】 205 第八章 中医儿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06 中医儿科特色治疗技术【掌握】 206 第九章 针灸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07 第一节 常用腧穴的定位【掌握】 207 第二节 常用刺灸法技术与操作方法【掌握】 208 第十章 推拿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10 第一节 脊柱X线、CT和MRI影像学诊断【熟悉】 210 第二节 推拿科常用的成人手法操作【掌握】 210 第三节 牵引【掌握】 211 第四节 推拿科常用的小儿手法操作【熟悉】 211 第十一章 中医骨伤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13 第一节 骨伤科专科检体技能【掌握】 213 第二节 骨关节影像学检查阅片【掌握】 214 第三节 中医骨伤科特色诊疗技术【掌握】 215 第四节 骨伤科技术操作【熟悉】 216 第十二章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18 第一节 耳鼻咽喉常用检查方法【熟悉】 218 第二节 纯音听力检查、声导抗【熟悉】 218 第三节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掌握】 219 第十三章 中医眼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220 第一节 眼科检查(OCT、眼部A/B超)【熟悉】 220 第二节 眼科技术操作【掌握】 220 附录 模拟试题 221 模拟试题一 221 模拟试题二 233 参考文献 246 模拟试题二 315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