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力资源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人力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积极开发和高效使用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科技人才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构建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工作,对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本报告系统论述了我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全书共八章,主要测算了截至2022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以及截至2021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专业大类)、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和培养区域分布与流动等结构情况。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8-1993年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五年制本科)获得学士学位;1993-1996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6-2000年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起历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2002年任清华大学团委书记,200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林枫辅导员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现为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挂职,副厅级)。2013年7月任中国科学技术馆副馆长。任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目录
前言/i
第一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方法 1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测算方法 2
第二节 学科(专业大类)和学历结构的测算方法 8
第三节 年龄与性别结构的测算方法 12
第四节 区域科技人力资源估算方法 16
第五节 小结 17
第二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19
第一节 2021~2022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数量 20
第二节 截至2022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22
第三节 小结 30
第三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33
第一节 2020~2021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4
第二节 截至 202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41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学科结构的国际比较 46
第四节 小结 56
第四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59
第一节 2020~2021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60
第二节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63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的变化趋势 64
第四节 小结 67
第五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与性别结构69
第一节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70
第二节 截至202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75
第三节 小结 84
第六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区域分布与流动87
第一节 各省份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数量和密度 88
第二节 各省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学历结构 94
第三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流动特征 100
第四节 小结 106
第七章 我国工学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 111
第一节 2020~2021年工学二级类本科毕业生状况 112
第二节 1986~2021年工学二级类本科毕业生状况 114
第三节 工学发展的新趋势 132
第四节 小结 137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