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系统性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确保北京冬奥会成功实现碳中和目标,展示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的贡献,以及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影响。首先,本书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独特性,参考以往历届奥运会的低碳实践,详细分析了冬奥会的低碳管理内容,全面评估了碳中和成果。其次,本书从冬奥会的衍生效应入手,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建立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定量评估了北京冬奥会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09/2009---: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任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09/2006-07/2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09/2000-07/2006.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系,讲师、副教授
09/1994-07/2000.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证券投资系,助教、讲师中国煤炭学会碳减排工程管理专委会 副主任 2022至今
[1]中国煤炭学会碳减排工程管理专委会 副主任 2022至今
[2]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复杂系统研究委员会 副秘书长 2012至今
[3]北京市“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 学术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7至今
[4]中国优选法统筹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 秘书长 2016至今
[5]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哲学社科研究基地 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5至今
[6]《中国管理科学前沿》主编 2021至今
目录
第一篇
第1章 北京冬奥会的特点 3
1.1 北京冬奥会概况 3
1.2 北京冬奥会办赛地点特点 4
1.3 北京冬奥会办赛时间特点 5
1.4 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特色 6
第2章 历届奥运会低碳管理实践与评估 9
2.1 历届奥运会碳排放核算方法学 9
2.2 历届奥运会关键碳减排技术与评估 10
2.3 历届奥运会碳抵消措施与评估 14
2.4 典型奥运会低碳目标实现路径 15
第3章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方案及“测算控谋”技术体系 16
3.1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总体目标及责任主体 16
3.2 北京冬奥会碳排放“测算控谋”技术体系 18
3.3 测:北京冬奥会碳排放监测与采集技术 18
3.4 算:北京冬奥会碳排放核算方法 20
3.5 控:北京冬奥会碳减排技术与碳排放管控 21
3.6 谋:北京冬奥会碳抵消措施与碳中和衍生效应 25
第4章 北京冬奥会碳普惠机制 28
4.1 碳普惠机制内涵及实践 28
4.2 碳普惠机制核心要素 31
4.3 北京冬奥会碳普惠项目成效及影响 34
第5章 北京冬奥会碳减排和碳中和综合评估 38
5.1 碳减排技术综合评估方法 38
5.2 北京冬奥会碳减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41
5.3 北京冬奥会碳减排评估结果 45
第二篇
第6章 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 53
6.1 大型体育赛事的典型特征 53
6.2 大型体育赛事对办赛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55
6.3 典型奥运赛事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 58
第7章 大型赛事综合影响评估方法 60
7.1 大型赛事综合影响的作用机制 61
7.2 基于社会、经济、环境三维度的指标体系设置 65
7.3 奥运会协同发展与衍生效应的评估方法体系 69
第8章 奥运会赛事协同可持续发展评估 74
8.1 历届奥运会社会、环境与经济维度发展情况迥异 74
8.2 环境导向为最优办奥模式 79
8.3 北京冬奥会采取环境导向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80
第9章 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综合影响评估 83
9.1 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直接效应 83
9.2 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间接效应 85
第10章 冬奥遗产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92
10.1 奥运遗产是奥运可持续发展结果的标志 92
10.2 北京冬奥会遗产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93
10.3 社会、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遗产的具体作用 94
10.4 北京冬奥协同发展遗产的应用前景与意义 98
第11章 总结和展望 100
参考文献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