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重庆市次级河流和湖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治理、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美丽重庆建设的目标,通过调研国内外水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水体污染机理及过程,整理、汇总次级河流和湖库水质保障技术与水质运维技术,展示技术应用及示范的有关情况,为次级河流和湖库的水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109至200506,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本科,学士
200509至200806, 重庆大学物理 化学硕士研究生,硕士
201609至202206, 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博士200901至201504,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
201504至201706,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1706至201803,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201803至202001,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任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202011至202109,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202109至至今,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89篇,其中SCI收录67篇1.重庆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主任
2.三峡库区水环境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目录
第1章 重庆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水生态系统概述 1
1.1 自然地理 1
1.2 社会经济 1
1.3 水生态系统概况 2
1.4 水生态系统存在问题 2
第2章 国内外水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2.1 河流和湖库水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与功能 3
2.1.1 水文循环及生态响应 3
2.1.2 水生态系统理论分区研究 6
2.1.3 次级河流和湖库水环境特征 8
2.1.4 河流和湖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0
2.2 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水体污染机理及过程 17
2.2.1 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自然胶体及主要反应 18
2.2.2 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有机化合物污染机理 22
2.2.3 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重金属污染机理 30
2.2.4 山地城镇河流和湖库氮磷污染机理 38
第3章 污染控制技术 44
3.1 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44
3.1.1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44
3.1.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49
3.1.3 前置库技术 56
3.1.4 净化工程技术 59
3.2 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61
3.2.1 底泥疏浚技术 61
3.2.2 原位处理技术 63
第4章 生态修复技术 72
4.1 河湖生态修复 72
4.1.1 微生物修复技术 72
4.1.2 湿地技术 73
4.1.3 生态浮岛技术 76
4.1.4 生态稳定塘技术 78
4.1.5 生物操纵技术 82
4.1.6 退耕还林、退耕还田 84
4.1.7 径流污染控制 85
4.2 湖滨带生态修复 89
4.2.1 缓坡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89
4.2.2 陡坡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90
4.2.3 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设计 91
第5章 河道形态修复技术 93
5.1 岸边带保护与修复 93
5.1.1 缓冲带强化 93
5.1.2 生态护岸改造 95
5.1.3 近岸植物带修复 95
5.2 河流基底修复 96
5.2.1 基底生物多样性 96
5.2.2 底泥资源化 97
5.3 河流连通性恢复 99
5.3.1 河道连通性机制 99
5.3.2 河道形态修复 100
第6章 技术应用与示范 104
6.1 盘溪河示范工程 104
6.1.1 盘溪河概况 104
6.1.2 治理前区域环境状况 104
6.1.3 流域问题识别 108
6.1.4 工程设计思路 109
6.1.5 示范工程建设 110
6.1.6 关键技术集成 111
6.1.7 流域治理成效 113
6.2 长生河示范工程 114
6.2.1 长生河概况 114
6.2.2 治理前区域环境状况 117
6.2.3 流域问题识别 117
6.2.4 工程设计思路 118
6.2.5 示范工程建设 119
6.2.6 关键技术集成 119
6.2.7 流域治理成效 121
第7章 水质运维技术 123
7.1 管理职责 123
7.1.1 运行机制和职责分工 124
7.1.2 点位和数据管理 125
7.1.3 运行维护 126
7.1.4 运行考核 126
7.2 硬件实施运维制度 127
7.2.1 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127
7.2.2 国标法子站运维工作要求 127
7.2.3 监测站运维工作内容 132
7.2.4 运维考核方式 133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