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医治法为纲,统御经典精要,彰示医道玄微。援引古籍原文,以“治法”串联理、法、方、药之辨治脉络,演绎医道精蕴。是书八章,首起导论,次章述中医经典治则之要;第三章详论治疗大法,于八法中补充利法,阐明九法运用奥义;继而论及五脏治法、气血津液治法;第六章将息法别具一格,第七章广纳他法,如试探、外治、急救诸法,咸备于册;终章深探治法体系奥义。此著籍《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名典等为舟楫,上溯《内经》《难经》之源,下启后世医思,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法”为中医思维要核,承理论而启方药,机变灵活。本书由经典治法切入,开创新意,启智导行,裨益临床。经典常读常新,潜心研习可精医术、悟医道。置此书于枕畔,常阅常思,翼更贤良。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0.9-1998.6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学时、硕士;
1999.9-2002.6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博士1998.8-今 浙江中医药大学 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10-2005.3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中医经典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期防治方案的优1.化及循证评价研究,2018YFC1705500,1142.00万,2018-12至2021-12,在研,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803973,脾虚湿阻型痛风的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物特征及其促进高尿酸血症形成的机制研究,2018-08-17至2021- 12-31,25.2万,完成,主持等金匮要略国家高水平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委;
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自身免疫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主任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导论1
第二章中医经典治则7
第一节治未病7
第二节随其所得而攻之9
第三节治病求本12
第四节平调阴阳13
第五节标本治则14
第六节扶正祛邪16
第七节表里治则18
第八节子母治则20
第九节三因制宜21
第十节因势利导23
第十一节正治反治24
第十二节上病下取,下病上取27
第十三节同病异治28
第十四节异病同治29
第十五节轻病轻治,重病重治29
第十六节卫气营血治则30
第十七节三焦治则31
第十八节但见一证便是33
第十九节近其所喜,远其所恶33
第二十节有故无殒34
第二十一节随证治之35
第三章中医经典治疗大法37
第一节汗法37
第二节吐法60
第三节下法64
第四节温法90
第五节清法108
第六节消法127
第七节和法132
第八节补法143
第九节利法158
第四章中医经典之五脏治法171
第一节治肝法171
第二节治心法177
第三节治脾(胃)法183
第四节治肺法192
第五节治肾法199
第六节脏腑并治法204
第五章中医经典之气血津液治法208
第一节理气法208
第二节补气法(见补法)211
第三节止血法211
第四节活血法212
第五节补血法(见补法)216
第六节祛痰(饮)法216
第七节祛湿(水)法221
第八节补阴法(见补法)230
第六章中医经典之将息法231
第一节煎煮将息法231
第二节服药将息法248
第七章中医经典之其他治法262
第一节试探法262
第二节外治法264
第三节针刺法266
第四节灸法268
第五节急救法269
第八章中医经典治则治法体系探讨271
第一节治则治法体系的广度与深度探讨271
第二节伤寒治法与温病治法探讨277
第三节外感病与内伤病治法探讨280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