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9种较为常见的创伤病例,并提出了40个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科学技巧,这些技巧将帮助你建立韧性,增强自信,发展自我效能。创伤修复和神经科学专家詹妮弗·斯威顿将告诉你,在经历创伤后,你的大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它会以导致更多痛苦的方式做出反应。基于前沿神经科学研究,你会发现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书中提供了多种经过验证的有效策略,帮助你缓解心理和身体的症状,通过细微的生活方式调整,你可以在大脑中开辟新的神经通路,启动愈合过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1.科学解读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基于前沿神经科学研究,读者将了解为何大脑会在创伤后产生更多痛苦,掌握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创伤后的感受和行为。
2.40个脑科学技巧重塑韧性:这些技巧经过科学验证有效,能够切实缓解心理和身体的症状。跟随本书,学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重塑你的心理韧性。
3.9种真实病例,贴近现实:这些创伤病例涵盖广泛的真实情境,读者既能从中找到共鸣,又能深刻理解创伤对不同人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应对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疗愈之路。
4.心理学界专家力荐:执业体感疗愈师陈思、北师大应用心理学博士李蕊、山丘心理总督导章怡文、资深心理咨询师雷紫秋倾情推荐,每一位想要从创伤中恢复力量的朋友以及心理学从业者,都能从中受益,汲取力量。
[美]詹妮弗·斯威顿(Jennifer Sweeton)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际公认的焦虑、创伤和精神健康神经科学专家,拥有斯坦福大学情感神经科学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研究行为遗传学。她曾担任俄克拉荷马心理协会主席,并在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和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担任兼职教员,还是大堪萨斯城心理协会的现任主席。
第一章 记忆的阴影:如何面对创伤的侵入性思维
第二章 心跳加速的瞬间:探索焦虑与亢奋感的心理机制
第三章 内心的风暴:学会调节愤怒情绪
第四章 身心的警报:解读强烈的生理不适反应
第五章 心灵的寒冬:情感麻木与冷漠的温暖疗愈
第六章 重写大脑的安全剧本:创伤、控制与安全的三角关系
第七章 信任的重建:修复人际关系的裂痕
第八章 找回自我:自我疏离与广场恐惧症的疗愈之旅
第九章打破失眠循环:创伤后的过度警觉与睡眠障碍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序 言
如果你有心理创伤的经历,可能会了解心理创伤对人际关系、职业生活和全身器官功能的影响。事实上,许多有此经历的人认为,心理创伤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但是,如果你受到过创伤,我将与你共同面对创伤后的困扰,给你提供帮助。我是一名创伤心理学家,目前已治疗过数百名心理创伤者,他们曾遭受战争、虐待、忽视、自然灾害、事故、性侵等不同形式的创伤,诉说的创伤经历令人心痛不已,可我仍对治愈他们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我留意到即使在身心极度虚弱的时候,他们仍然展现出惊人的恢复力。
虽然大家的创伤经历不同,康复过程因人而异,但是我留意到许多心理创伤者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反应,他们提到的康复挑战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在遭受心理创伤之后,许多人都会遇到睡眠问题和情绪失控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迎刃而解。本书概述了九类常见的心理创伤问题,并提供四十种解决办法和技巧,即学即用。在此,衷心祝愿你学有所得,早日恢复健康!
如何使用本书
通读全书,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效果最好,但这种做法也不是必须的,你可按需进行选择性阅读。当然,如果想要了解本书中提到的神经科学及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建议你从本书的序言开始逐章阅读。这两个话题会在序言后续的两个部分中论述。你可重点阅读你密切关注的或者最具挑战性的主题章节,选择性阅读与你的问题相关或者你感兴趣的主题章节。本书的每个章节均可独立成篇,但有时也会涉及其他章节介绍的内容。
创伤神经科学
本书将多次提到创伤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你大可放心,你不用从神经科学家的专业角度去理解分析。大脑的构造极其复杂,但是在心理创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几个大脑区域,我们却可以用浅显的语言来介绍。心理受创所触及的四个大脑核心区域概述如下:
1.杏仁核,也被称为大脑的“烟雾探测器”:一个位于大脑深处的呈杏仁状的微小大脑区域。它体积小,但功能非常强大。“烟雾探测器”的指称十分形象。当人处在可能有危险甚至威胁的情况下,杏仁核会向大脑和身体发出警示信号。即便检测到很小的危险迹象,杏仁核都能立刻感知并发送警示信号,继而指挥做好抵抗、逃离或者保持静止的安全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会察觉到压力、不安、焦虑、悲伤,甚至愤怒。你也会出现一些身体反应,比如狂躁不安、心跳过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这些都是杏仁核被激活的表现。在经历了创伤之后,杏仁核会变得更加敏感,对一些并不危险的情况也会过度反应。有时候,杏仁核甚至会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让人总是感到烦躁、不安和压抑。因此,创伤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降低大脑的杏仁核活跃程度,让你能够更清晰地思考、更平静地感受。
2.脑岛,也被称为大脑的“身体传感器”:这个大脑功能区域特别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你体验、了解自己的情绪。具体来说,脑岛会提醒你感知身体的变化(例如心率加快或肌肉紧张),解释这些变化对你的情绪影响。例如,脑岛会将心跳加速解释为害怕或者焦虑(“我害怕坐过山车!”)或者兴奋(“过山车太刺激了!”)。脑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情感体验。受创后,脑岛的激活率降低,使你难以与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建立联系,导致你变得麻木或冷漠。因此,强化脑岛的功能对治疗创伤很重要。
3.海马体,也被称为大脑的“记忆存储单元”: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功能区有多个,但海马体是最广为人知的。海马体靠近杏仁核,负责编码、存储长期记忆,提供往事信息。受到创伤后,因为皮质醇(应激激素)受损,海马体收缩,其活跃性可能会降低。换言之,因压力受创的海马体功能会减弱。但令人欣慰的是,海马体的功能可通过创伤治疗得以重新激活和加强。
4.前额叶皮层,也被称为大脑的“思维中枢”:这个大脑功能区面积较大,靠近大脑顶部,位于前额后方。前额叶皮层被誉为大脑的“思考”或“执行功能”中心,因为它主导着计划、目标设定、逻辑思维、推理和专注等能力。当它能正常运转、活跃性高时,你会觉得头脑清晰,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估各种情境。但在它受创之后,其原有功能的活跃性就会降低,你就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情绪不稳以及沟通障碍等表现。所以,强化前额叶皮层功能对于心理创伤
者来说至关重要。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技术
本书提供的方法技巧,有助于改善杏仁核、脑岛、海体和前额叶皮层等多个大脑区域的功能,促进受创大脑的复。书中每一章都会阐述受创大脑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供应对技术或技巧供你参考。这些技术或技巧大致分为三类:
行为技术、自下而上的技术和自上而下的技术。
在这本自救手册中,你会发现各种技巧都被归入了不同的类别。虽然有些技巧是混合性的,既有行为和自下而上的要素,又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成分,但每一种技巧总有一个类别能够更好地概括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