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殷健灵编写的长篇儿童小说《蜻蜓,蜻蜓》。《蜻蜓,蜻蜓》的内容简介如下:故事发生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古镇,发生在留守女孩安安和她外婆之间。安安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八岁时又成了一个“留守儿童”,妈妈去了大城市打工,留下大黄狗铁蛋给她做伴。由于一个意外事件,铁蛋也永远离开了她。不得已,安安被迫和从未谋面的外婆开始了共同生活。在三年多的相处中,两个人的关系磕磕绊绊、一波三折。就在安安习惯了和外婆的两人世界,并且努力想为外婆做点什么的时候,妈妈却要把她接到城里去了……
本书关注当下“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父母背井离乡,留下孩子独自生活,那些孩子孤独、敏感、情感饥渴。作品更传递出对人类普遍需要的美好情感——爱的珍视。阅读本书,犹如经历一趟美丽、温暖的爱之旅程。
殷健灵,知名儿童文学女作家。法学学士,文学硕士。18岁发表处女作,以青少年文学作品为主。出版有诗集《盛开的心情》,散文集《纯真季节》《临界情感》《记得那年花下》,中篇小说集《青春密码》,长篇小说《玻璃鸟》《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纸人》《轮子上的麦小麦》,纪实文学集《热点女人》以及作品集《殷健灵少女物语》等。曾获“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等奖项。
引子
第一章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第二章 黑暗中的孩子 从夜的被单里伸出双手
第三章 星星亮了 我的心沉睡着
第四章 杯子里的水亮晶晶 大海里的水黑沉沉
第五章 嘴唇里的秘密 云朵里的水滴
第六章 梦深深庭宁静 山在远处酣酣地睡
第七章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第八章 你的步履沉沉 我像小溪轻快奔流
尾声 问问流淌的水 问问逃逸的空气
八岁女孩安安的日子多半是在瑶河边上打发的。放了学,便往那里赶,后边跟着她的铁蛋。
正是夕阳衔山、晚风乍起的时候,瑶河上氤氲着淡淡的雾气,空气是湿的,脚边的小草也是湿的。安安蹲在石埠上,捡一块瓷片,往河上打水漂。啪,啪,水波溅起,仿佛在水面上绽开一朵晶莹的小花。铁蛋有时蹲伏在安安身边,静静地观望;有时,会给安安叼来一块大小适中的新瓷片。打水漂,安安是玩不腻的,有伙伴的时候,就跟别人比谁打得远,没有伴儿的时候,就跟自己比。虽是个女孩,但安安打水漂很在行,一点儿不输给那些个男孩。她瞳得什么样的瓷片最顺手,也知道用怎样的角度瓷片才能在水面上弹跳起来。她总是微微侧过身子,尽量让瓷片以最小的角度入水。那样的话,脱手而出的瓷片会像展翅的水鸟,斜斜地插入水中,眼看着就要沉人,却在水面上优美地弹跳旋转起来,激出数朵水花。安安打的水漂,干净利索,花样百出,常引来伙伴们的赞叹。只是每到晚饭时分,伙伴总要散去的,水边只剩下了安安,还有她的铁蛋。
这时候,在石埠上洗衣的嫂子就会东一句西一句地问:“安安,你妈在那边过得好吗?赚得好多吧?” “安安,你妈最近来信没有?又给你寄啥了?”“安安,你妈不在,你到底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 起初,安安总是一五一十地回答: “我妈做保姆呢!做十户人家!”“对,刚来信,还给我寄了个书包呢!”安安拍拍自己印着一只粉红色小猫脑袋的书包,“这叫Kitty猫,城里的女孩都喜欢呢!”“开心!”安安故意皱起鼻子,给逗她玩的大嫂一个鬼脸。
是的,看起来安安总是那么开心。她每天都在小小的镇子里逛来逛去,在桥头看风景。她喜欢在井边和伙伴们聊天,也喜欢用天真的笑容回答过路人亲切的招呼,喜欢在桥头围观热闹,喜欢借别人的自,行车沿着沟渠一路飞驰。她是沉静的碧瑶一道活泼的小风景。
不过,旁人同样的问题问多了,安安便懒得回答。她有时只顾着自己继续打水漂,要么和铁蛋捉迷藏。铁蛋是一只公狗,毛色金黄,左眼上方有一块黑斑。刚抱来时铁蛋还没睁眼,小得像只倭瓜。
平日里并没有精细地喂它,铁蛋却日长夜大,渐渐地,竟有半人高了。冯远珍说,铁蛋就像是矮牵牛的种子,落在地里,并没有人去拾掇它,明年它就自己出来了;明年落了子,文没人去采它,它还是自己长得兴旺。
冯远珍是安安的母亲。
安安也是母亲的矮牵牛吧。从出生起,安安就没让冯远珍多操心。那时,家里还有地,地里的活儿,冯远珍一个人千。另外,她还在碧瑶的瓷器厂兼着一份工。出门时,将安安往摇篮里一放,这孩子不吵也不闹,冯远珍只管出门去做自己的活儿。等她回来,安安还在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吮手指头。安安的记忆里没有父亲的影子,父亲去了哪里;冯远珍不多说,安安也不怎么上心。有没有父亲,对这对母女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一年到头,柴米油盐、浆洗缝补,日子过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碧瑶本是个有颜色的地方,最热闹的是元宵灯节,从正月初八起,直到二月初二,若是瑶河没有封冻,河上就满载各色花灯。冯远珍和女儿也早早几地准备开,用绸布和竹篾扎上几只兔子灯,肚子里头放盏蜡烛,底下安上四只木轮子,用一根红丝带牵着走。开灯那天,走到街上满目都是灯。各家各户门前张灯结彩,除了兔子灯,还有鲤鱼。走马、花球、琉璃……那些挂在门户上的灯,彻夜不熄,每晚主人都会添油,让其长明。元宵节那天,镇上的乐队就出动了,老老少少吹奏着八音鼓乐,由远及近,夜行几十里,绕镇数周,孩子们或牵或举着自家的灯,跟在乐队后面,嬉闹雀跃。原本清静的街道热闹得差点儿冒了烟。
满天灯光,满屋月亮。
碧瑶的人,就在这欢喜的乐声中迎来又一年的春。孩子长了一岁,老人又老了一岁。安安看着自己的灯浮上了水面,又在后边撩拨几把,那小小的灯,就顺着水流往下漂去了。从瑶河上游漂下的灯,拥挤着,晃晃悠悠,宛若夏日随波逐流的浮萍,浮得慢,却又稳当。岸上的人,跟着自己的灯走;水底的鱼,好奇着自己头顶的星光灿烂。于是,岸上又汇成了新的人流,孩子拍着手,大人则出了神,沉浸在迷蒙的灯色中。眼看着原本黑漆漆的瑶河就这么亮堂起来,通透起来,渐渐地,和天上的月色连成了一片。
看着这样的好光景,冯远珍会将平日里的不如意抛却脑后,仿佛人生在世,永远都会是这美好的景况。这个时候,安安是所有孩子当中最活跃的。她激动得跳脚,拿根竹竿,追逐着自己的灯,生怕它半途灭了,或者被石头挡住了去路。就这么一路跑着,大冬天跑出了一身微汗。渐渐地,安安会赶不上自己的灯,于是,只好无奈地停下来,又惆怅又喜悦地望着灯往黑暗处漂去。
“它会漂到哪里去呢?”安安问母亲。
“漂到天上去吧,漂到银河里去了。”冯远珍说。
……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