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垭口位于台湾中部,中央山脉与雪山山脉在这里相连,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特征,也形成了这里与众不同的生态。徐仁修推崇“与自然联结的人生”,他花费三年多时光,细腻深切地观察、拍摄思源垭口的奇花异草、虫鸟走兽,最终写成了这本诗意盎然的思源垭口岁时记录。
《思源垭口岁时记》充分展现了台湾一个特定山区四季的惊艳容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博物学家的自然知识和独立思想者的个人感悟融入观察与记录之中,使得每一幅精美的图片透过文字的阐释,展现出了少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韵味,进而能引领远离自然的现代人思考诸如此类的紧迫问题:与自然联结带给人的幸福感,荒野中的生态智慧及其对于文明人类的意义,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
“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是徐仁修为关爱自然的人士所写的荒野故事书,是风靡华人世界的“自然文学”经典。在写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险、博物学、文学、生态摄影于一身,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科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关心的是与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大问题:自然退隐、生态恶化的时代,人如何与自然重归于好?如何在自然的怀抱里安顿身心?如何体味自然的奥妙与大美?如何借助自然的智慧来理解人、人性、人类文明的危机与缺陷、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们常常让我们想起梭罗、约翰?缪尔、约翰?巴勒斯、玛丽?奥斯汀等自然文学大师,但比他们的作品更有故事性,艺术形式更丰富,也更有中国味,因而更吸引人。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系列的七本书,本本有特色,绝不雷同!其中,《思源垭口岁时记》展现台湾荒野四季的惊艳容颜,探寻人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乃华人自然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是台湾第二十一届吴三连文学奖(台湾地区最高出版奖)获奖图书。它充分显示出了徐仁修作为自然文学大家的卓越才能:“一般地说,擅长描写的作家只有眼睛,仅限于描绘。徐仁修同时还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他的多种感官彼此之间都门户敞开。身心充满了荒野的气味,流水的声音,天空的明朗;他不带任何流派的偏见,让自己被自己的感觉奏出的管弦乐所陶醉。这种音乐并不是人人都能听见的。城市里的人从小就被大城市的喧闹声吵聋了耳朵,他们永远不会听见它。他们听不见大自然在虚假的寂静中发出的那些声音。”
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20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图片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序
缘起
思源垭口位置示意图
春情
【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
夏郁
【芒种】
【夏至】【小暑】
【大暑】
秋寂
【立秋】【白露】
【寒露】【霜降】
【立冬】
【小雪】
冬息
【大雪】
【冬至】
【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