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起,就一直热衷于破解人体密码的游戏。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脑科学的发展,更是揭示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人体秘密。《十万个为什么:人体酷探险(校园经典 第六版)》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培养科学素养”为原则,精选出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有关人的科学问题,以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方式予以解答。
诞生全揭秘
你在妈妈体内怎么长大
为什么说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男性决定的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
人体内有“生命钟”吗
人可以起死回生吗
死亡是怎么判定的
谁是第一例“试管婴儿”
爱因斯坦能靠克隆技术复活吗
“干细胞”是“脱水干掉的细胞”吗
器官广透视
干细胞能成为器官“仓库”吗
为什么人体左右不对称
为什么五个手指不一样长
为什么扁平足的人走路容易累
为什么脚比不上手灵活
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的体温太低会怎样
为什么伤口会发炎
人为什么老要眨眼睛
眼睛为什么不怕冷
人为什么会流眼泪
人出生时为什么都是远视眼
自己的声音为什么会失真
人为什么会流鼻涕
为什么孩子容易鼻出血
为什么身体不好时常会喉咙痛
为什么晒太阳久了皮肤会变黑
为什么人会长雀斑
皮肤伤口为什么会愈合
为什么碰伤的皮肤处会有“乌青块”
为什么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为什么运动员要测骨龄
为什么说肌肉是人体的发动机
为什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
为什么心脏会“永不疲倦”地跳动
为什么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
为什么常运动的人肺活量比一般人大
人为什么会咳嗽
为什么人的食物都来自其他生物
食盐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人体为什么需要维生素
为什么说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为什么我们还要吃不能提供能量的膳食纤维
人体是怎样清除废物的
肠子为什么又弯又长
为什么会便秘
尿液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尿的颜色有时深有时浅
大脑密档案
看头颅就能知道人的好坏吗
谁让我们的嘴巴说话
为什么神经系统不是一张连在一起的网
神经里面有电吗
神经细胞之间怎样传递信息
为什么敲到膝盖会踢脚
为什么吃河豚鱼会被说成“拼死吃河豚”
为什么左脑和右脑不会各行其是
为什么旁观者会感同身受
用头顶球会脑震荡吗
为什么刚进入放映中的电影院会看不清座位号
“眼见”一定“为实”吗
看着迎面驶来的火车,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乘坐的不动的火车却在“前进”
为什么连续转圈之后会感觉天旋地转
为什么“辣”不是一种味道
“舌尖尝甜,舌根尝苦”这句话对吗
人从几岁开始记事
催眠能唤醒隐藏的记忆吗
人为什么会遗忘
为什么目击者的证词会出错
为什么记忆会被扭曲
学习成绩差是智力低造成的吗
睡觉时我们的大脑在干什么
经常做梦会影响睡眠质量吗
做梦到底对人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说“笑一笑,十年少”
人为什么会愤怒
为什么会怒发冲冠
为什么人会伤心
为什么紧张时会心惊肉跳
人类有多少种情绪
为什么从小到大人的感情越来越丰富
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悲伤和恐惧情绪
病魔大追踪
人为什么会生病
感冒时,谁把鼻子给塞住了
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肺炎
为什么得哮喘的儿童越来越多
肝炎的危害有多大
人类如何消灭天花
为什么疯牛病那么可怕
为什么打过流感疫苗之后,下一年还要再打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为什么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为什么生物体可以抵抗病毒的攻击
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戴口罩可以预防感冒吗
为什么不能咬指甲
为什么要漱口和刷牙
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为什么会损伤视力
为什么近视者要戴眼镜
煤气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基因深解码
孟德尔怎样从豌豆中发现遗传的秘密
DNA就是基因吗
为什么DNA复制对生物体那么重要
能不能人工复制DNA
细胞中的新蛋白质来自哪里!
人有多少条染色体
憨态可掬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哪里出了错
为什么要检查染色体
为什么亨廷顿病患者的家系中往往代代都有患者
为什么“色盲岛”上有那么多人患全色盲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遗传病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秃头
出生缺陷是怎么造成的
“滴血认亲”符合科学吗,
为什么指纹能用来鉴别身份
为什么说DNA也有“指纹”
为什么说DNA指纹比血型检测更可靠
什么是亲子鉴定
为什么DNA鉴定可以破案
DNA鉴定会出错吗
DNA鉴定为什么长盛不衰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测什么
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用
有没有“垃圾DNA”
法庭在审定案件时,通常需要目击证人的帮助。可是,当目击证人在法庭上宣誓“我说的是真话,这是我亲眼所见”时,他们所说的肯定就是事实真相吗?在20世纪末的美国,DNA检测的普及解救了100多个被判刑但事实上无罪的人,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目击者错误指认的牺牲品。
不是“眼见为实”吗?为什么目击证人会出现错认呢?这是因为,回忆并非是还原,而是一次重建。正因为有可塑性,所以记忆无时无刻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做了一个实验:若抢劫者手里带的不是武器,有49%的受试者能够正确指认罪犯;但如果抢劫者携带武器,仅33%的受试者能够指认出来,因为他们眼睛的焦点在武器上停留的时间更多。具体来说,一方面,人们对不协调和伤害性的物体关注更多,因此记得的其他细节相对减弱;另一方面,目击者在看见武器后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和压力,许多人误以为此种情况会强化记忆,不过事实上是强化了恐惧感。
暗示性的问题也会影响目击证人对事件的回忆。洛夫特斯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她让参与者看完一段车祸录像后,向其中一半人提了个有误导的问题:你看见那些小孩登上了校车吗?事实上,影片中根本没有校车。但一周后,当她向所有人提问“有没有看见一部校车”时,被问过误导性问题的人里说看见校车的比例比未问到的人高了3~4倍。因此,如果问句中出现容易引导的字句,会在潜移默化中干扰对真实记忆的搜寻。
有时证人的记忆比较模糊,表现为刚开始指认罪犯时比较犹豫,但经过多次问询后,证人会变得很确信。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在问询过程中,警察对证人的反馈干扰了他们的记忆。美国心理学家韦尔斯和布拉德菲尔德在20世纪末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给一群大学生观看录像:一名男子进入商店,杀了保与辜专E0L当件,门垂1雠臣;昭阻在他们指认完之后,或给予肯定的反馈:“很好,我们也怀疑这家伙。”或给予否定的反馈:“事实上,我们不太认为是他干的。”或没有反馈。接下来,学生们在被问到有多大把握确认录像中的凶手就是照片上的人时,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接到肯定反馈后,半数以上的同学确信指认出的就是凶手;没有反馈的,有14%确信,而接到否定反馈后仅有5%的人确信。而且,当被问及提问人员的反馈是否影响了回答时,自信的“证人”否认了。受这些研究结果的启发,司法界对警察问询证人时的态度和措词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因为不恰当的问询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何灵杰张白冰张穆君)先看看右面这张图片,它是什么动物呢?也许你第一眼看出的是鸭子,也许你第一眼看出的是兔子。如果告诉你它可以是两种动物时,你就能看出它既可以是鸭子又可以是兔子。当然,对于根本没有见过鸭子或者兔子的人,就无法看出那位从未谋面的“朋友”。有趣的是,如果不告诉人们其实可以是两种动物,过一段时间,让看图的人画出自己看到的动物。那么之前说自己看到兔子的人就会画兔子,说自己看到鸭子的人就会画鸭子,没有人会画出既像兔子又像鸭子的图案来。也就是说,记忆其实被扭曲了。事实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类似的情况。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大脑在记录外界信息时,不是单纯地接受眼前的一切,而是会和过去的记忆产生联系,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记录。提取时(也就是回忆时),大脑也不是单纯地还原记录,而是又会根据当时的状况,以适合当时的理解方式,对记录进行再次加工。
记忆不像录像,可以原封不动地忠实记录物体反射到感光材料上的所有光线。事实上,记忆从“记录”到“回忆”全都经过大脑的重塑。
从记录到回忆,是很长的一段路。
在“记”和“忆”之间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干扰,就可能“扭曲”记忆。心理学家洛夫特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给人们看一段车祸的视频,然后要求他们估计一下事故发生时汽车的时速。
对一组人的提问是:“两车相撞时,速度有多快?”对另一组人的提问是:“两车接触时,速度有多快?”结果,仅仅因为提问时“相撞”和“接触”这两个词语的干扰,前一组人估计的平均车速有40千米/时,后一组人的估计只有30千米/时。更夸张的是,在一周后的回忆中,前一组中有更多人回忆出了根本不存在的汽车玻璃被撞碎的情景。
可以说,不被扭曲的记忆是不存在的。(何灵杰张白冰张穆君)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声:成绩这么差,真是太笨了!那么,学习成绩差真是智力低造成的吗?一部分确实是这样。智力低下的儿童在记忆、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比正常儿童要弱。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儿童看一组依次呈现的图片,图片上分别写着“狗”、“桌子”、“楼房”、“狼”、“小屋”、“椅子”、“草房”、“猫”等,要求他们看几遍后记住,结果智力低下儿童的记忆效果比正常儿童差很多。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智力低下儿童的记忆效果之所以差,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是死记硬背这些图片,这是一种机械的记忆方法。正常儿童则会主动地对图片进行归类整理,比如,把桌子、椅子分为一类,狗、狼和猫分为一类,楼房、屋子和草房分为一类,然后再去记。这个实验结果说明,智力低下的儿童之所以记忆不好,可能是他们不会自发地运用记忆的策略。有没有记忆策略、能不能灵活运用,受到个人的多种与智力密切相关的能力影响,如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反省等。这些能力影响着整个学习过程和效果,比如,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效。可以说,正是智力上的不足才使得部分儿童的学习成绩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