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记录》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大会议、重大战役以及重大历史瞬间之事,借以说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过是过程的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次又一次重大进程逐步发展的结果。本书篇幅不长,却采撷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重大事件,让读者从中管窥战争过程、战争命运及结局,总结战争规律,呼吁理性和平。
现在,如果你问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间,很多人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杀戮最多的一场世界性战争,只要是稍微熟悉历史的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基本知识都是相当清楚的。
然而,一切事情都是一桩一桩事件叠加起来的结果,在那场长达六年的浩劫中,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让那些英雄们步步为营,有什么事情让战争形势风云变幻,却不是短短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
诺曼底,不过是公元九世纪法国大陆上的一个古国,二十世纪初法国西北部的一个省名,它本不值一提;在历史上,比诺曼底重要、比诺曼底辉煌、比诺曼底繁华的古城数不胜数,可是,没有几个城市能如诺曼底一般,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而让地球上的人们真正记住诺曼底的,乃是公元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海滩的盟军登陆行动!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战役。这次极具战略性的战役,为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毫不夸张地说,诺曼底登陆对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扭转战后欧洲局势,都产生了重要作用。用句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诺曼底登陆?地球人都知道的!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次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进程后面,还有着一连串的故事,例如布置周密的“卫士”计划,例如突生变故的“戴高乐演说”,例如瞒天过海的“ 北方坚韧、南方坚韧”计划…… 《圣经》说:“上帝用六天的时间才创造出世间万物。”哲人说:“伟大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就能建成。”老子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实上,从古至今,无数的人说过类似的话,其实,他们是想要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过是过程的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一九三九年的开始,一九四五年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又一次重大进程逐步发展的结果。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了解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次重大进程!所有的一切,本书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得不承认,希特勒这个野心家在政治方面也很有两把刷子,他不断给匈牙利和波兰施加压力,要它们参与分赃的勾当中。在柏林的施压与鼓动下,九月二十一日,波兰政府向捷克人提出,要求在有大量波兰人居住的特青地区举行公民投票,他们还把部队开到了这一地区的边境;第二天,匈牙利政府也采取了上述行动。同一天,在德国党卫队的支持下,苏台德自由团侵占了两个捷克边境小城——阿舍和埃格尔。
九月二十二日,为了“避免战祸”,张伯伦再次出发到德国。
此时,在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反对正在增强。
此次会谈由张伯伦先发言。他告诉希特勒,自己已经争取到英、法两国内阁以及捷克政府的同意,苏台德区可以不经公民投票就转交给德国。杂居地区的命运则交给由一个德国人、一个捷克人和一个中立国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来决定。不仅如此,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及苏联之间的互助条约也会被一项国际担保代替,担保捷克斯洛伐克不会受到进攻。然而,希特勒就像一个普通的敲竹杠的人一样,只要对方一答应,就立刻涨价。希特勒要求,在九月二十八日之前,苏台德区必须完全由德国占领。张伯伦牺牲捷克人而希望获取的和平,被希特勒打破了。
张伯伦只好退回到莱茵河彼岸。不过,希特勒并不愿意彻底与英国人决裂,他随后提出了一项让步,同意捷克人在十月一日之前撤退。为了表示自己与张伯伦合作的诚意,希特勒还说,如果德国动用武力,那么他从捷克斯洛伐克取得的土地与他提议割让的地区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希特勒的安抚下,两人在“非常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告别。希特勒补充说,苏台德问题是最后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希特勒还否认了德国要攫取领土的声明。
希特勒的最后声明给英国首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九月二十四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后,就马上设法说服英国内阁接受希特勒的新的要求。他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报告中,强调希特勒作这番表示时“怀有极大的诚意”。不过,这次张伯伦碰到了他没有预料到的反对。海军大臣达夫·古柏坚决反对他,哈利法克斯勋爵也提出了异议。这时候,张伯伦已控制不了他的内阁。
英国国内也广泛发动要求张伯伦下台、反对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议运动。
对张伯伦来说,更为糟糕的是,他同样也不能说服法国政府。九月二十四日,法国拒绝了戈德斯堡备忘录的要求,并且在同一天下令部分军事动员。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也愤然拒绝了纳粹的要求,征召入伍的兵员总数达到近一百万人。
张伯伦十分焦急,他急忙写了一封信给希特勒。
张伯伦说,捷克人已经同意把希特勒所要的苏台德区交给德国,捷克和德国应该立即各派代表举行会议,达成协议,解决移交领土的办法。
希特勒却蛮横地说只有捷克人接受了戈德斯堡备忘录,同意德国在十月一日占领苏台德区,他才肯和他们谈判。
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希特勒发出了一个“绝密” 的命令。要求大约二十一个加强团,也就是七个师组成的突袭进攻部队,从训练地区进驻捷克边境的出击点。然而,柏林的老百姓根本不想听到战争,这让元首不得不有所顾忌。同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通知匈牙利政府,如果匈牙利进攻捷克,它们就将对匈牙利采取军事行动,如此一来,战争就将要扩大到巴尔干,这正是希特勒最不愿见到的。法国的部分军事动员事实上并不亚于总动员,到下令动员以后的第六天,第一批六十五个法国师基本可以在德国边境部署完毕。此时,希特勒明白,发动战争对德国并不是好事。
于是,希特勒写信给张伯伦,要他继续努力,使布拉格政府恢复“理智”。九月二十七日,英国首相给匈牙利总统贝奈斯发了一份电报,警告他,如果九月二十八日下午二点捷克政府还不接受德国的条件的话,德国军队马上就会越过捷克斯洛伐克边界,波希米亚将受到德国军队的蹂躏。换言之,张伯伦把战争的责任放在了贝奈斯的头上。紧接着,张伯伦又发出了第二份电报,他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说:“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而且,虽然这可能引起无数生命的冲突,但是不论这一冲突的结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将再也不能按原有疆界重建故国。” 当天晚上的八点三十分,张伯伦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他说:“为了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平息我们对之毫无所知的人们之间的争吵,我们居然在这里挖壕沟,这有多么奇怪,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绝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 晚上十点三十分,希特勒的信到了,张伯伦马上答复希特勒说:“拜读来信,使我深信你可以不经战争立即得到你所有的基本要求。我愿立即亲自来柏林,与你以及捷克政府代表讨论移交的问题,如果你愿意的话,法、意两国的代表也可以参加。我深信,我们能在一个星期之内达成协议。我不能相信,你会为了在解决这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方面有几天的拖延,就不惜承担发动使人类文明化为乌有的世界大战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