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不过,一场生活[第9届网络书香节亲笔签名版] 三十岁以后,越来越喜欢稳定的生活。 即便曾经被生活改变,也请庆幸我们都还爱着。
蜕变之作 从《去,你的旅行》的旅途奇遇,到《趁,此身未老》的有梦前行,备受追捧的生活家阿Sam带来“回望来时路、素心以生活”的蜕变之作。在本书中,阿Sam不再将写作的焦点停驻于旅行的私享中,而更多地将细腻的触角探触到身边的朋友和那些令人难忘的记忆里。 四个故事 一艘离开渡口的轮船,一场意外相遇又戛然而止的爱恋,一张世事雕琢后的面庞,和一些不能明说的秘密……四个故事,四种温暖的相遇,四次难过的别离。如同一面镜子,细腻而又尖利,使你看清柔软的内心世界和残酷的世事无常。 情绪镜头 在这本书中,阿Sam扮演起一个记录者的角色,将生活中没能成为故事的故事和某些只属于自己的经历与选择和盘托出,成了另外一种对生活的解读。在文字之外,阿Sam透过镜头,捕捉生活中最美的瞬间,用极致情绪的美图,与你分享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演员田原,好妹妹乐队浪客秦昊,《背包十年》作者小鹏,诚意推荐!
自序
爱,不散,不见 几个月前写了一篇名叫“阅读,不再孤单的旅程”的文章。 常和好朋友们说在这个连微信字数多一点都懒得阅读的年代,文字显得格外珍贵,在文字中我们感受着孤独、敏感、伤心、温暖……似乎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被文字改变,从一封辞职信,到一张便笺留言,一个分手短信……我想知道,在文字中我们到底想要找寻什么呢? 文字是一面镜子,在我决定写第三本书的时候,我想在这面镜子里看到更多内心的世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生活的旁观者,偶尔去陌生的城市和当地的朋友小聚,大家听说我是写书的便兴致勃勃地向我说起自己的故事。那些温暖的相遇,那些难过的离别,像是电影里预设好的剧情,于是有了书中的这四个故事,里面的人活生生地站在那里。 遇到一些人和离开一些人都是注定的,三十岁往后越来越喜欢稳定的生活,做任何决定也越来越慎重,胆子小了一点,心宽了许多。有一次做完西安的分享会后在咸阳机场 自序 爱,不散,不见 几个月前写了一篇名叫“阅读,不再孤单的旅程”的文章。 常和好朋友们说在这个连微信字数多一点都懒得阅读的年代,文字显得格外珍贵,在文字中我们感受着孤独、敏感、伤心、温暖……似乎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被文字改变,从一封辞职信,到一张便笺留言,一个分手短信……我想知道,在文字中我们到底想要找寻什么呢? 文字是一面镜子,在我决定写第三本书的时候,我想在这面镜子里看到更多内心的世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生活的旁观者,偶尔去陌生的城市和当地的朋友小聚,大家听说我是写书的便兴致勃勃地向我说起自己的故事。那些温暖的相遇,那些难过的离别,像是电影里预设好的剧情,于是有了书中的这四个故事,里面的人活生生地站在那里。 遇到一些人和离开一些人都是注定的,三十岁往后越来越喜欢稳定的生活,做任何决定也越来越慎重,胆子小了一点,心宽了许多。有一次做完西安的分享会后在咸阳机场我问好朋友,如果在这里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他要你离开上海留下来你愿意吗?单身了十年的朋友猛对我点头。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不远处起起落落的飞机问自己:换作是我,还敢为爱再走一次天涯吗? 应该是,不敢了。 每一次飞机抵达上海的时候,我才觉得安心,在一个城市待久了有了熟悉的餐厅、咖啡馆,有了好朋友也有了狗,你更加觉得这里才是家。 1998年的夏天,如我所料没有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人生第一次对未来充满了迷茫,那个夜晚全家人吃完饭后开着冷气在客厅的草席上席地而坐,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正播放着各地的洪水险情,整个房间除了电视和空调机的声音一切都静得可怕。父亲先打破了安静,淡淡地说:“干脆别读书了去打工吧。”一句话似乎决定了我未来的生活。自小读书不多的母亲总还是觉得继续上学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那一晚父母意见不同并没有最终商定,但却给我打开了另一条路——无论考试如何,都同意我和同学一起去暑期旅行,工薪阶层的他们拿出微薄的钱作为我的旅行费。我不知道这个决定算不算是他们对我独立面对生活的第一次考验。 旅行从这里开始,我在汉口搭船一路顺流而下去往安徽的黄山,然后从黄山搭乘大巴回到了武汉。想起一日在黄山口的星空下,我和同去的朋友抽烟聊着未来,其实那时我们对未来根本一无所知,只是单纯地充满了期待。暑假结束后我继续读了高中,收拾行囊的那天母亲有些难过,当时困惑了很久她难过的原因,对我而言离家去闯荡世界的想法早已蠢蠢欲动。踏上小巴士母亲挥手送我离开家的那年我只有16岁,可能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16年。 很喜欢李安的《饮食男女》,里面有一句台词是“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而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还未来得及有所准备就匆忙下锅了,个中滋味早已了然于心,生活的酸甜苦辣便是这样烹调出杂陈的五味。 偶尔会因为出差在不同的城市遇到读者,有些人因为喜欢我的文字或者图片而给我鼓励,也有不喜欢的在网上骂我,刚开始还会在意,慢慢地也就看淡了,因为我想这也是生活,当你迈开这一步的时候就不能够再回头,既然我们没有选择生的权利但起码要了解活的意义,要努力坚持着这样看似晃晃悠悠的日子。 就像我们爱过,但最后是否在一起,又不太重要。 在新书里写了很多的人,一夜短暂的相遇,一艘开往寂寞的轮船,一口没有吃完的煎饼果子,如同一场场从未落幕的电影,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精湛的演技,只有动人的生活气,那是一种很特别的力量,我们为之相爱的力量。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 不过是生活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是在故事里看到心里最脆弱的地方,那是一片孤寂的大海,没有结局。 不过,还好我们都还爱着;不过,这就是一场生活。 阿Sam 2014年12月10日 上海 序一 生活,是真实的存在 2011年,大家对微博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用社交网络刊登寻人启事也正方兴未艾,我看到一个叫作“10号线金台夕照”的微博,说他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女孩儿,正在读艾茵?兰德的《源头》,两人聊了两句,但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他想认识她。 对平时还算喜欢读上一两本书的人而言,这样的集体事件总归让人激动,文艺本身已具备了打动人的基础,何况它背后可能还连着一段未知的浪漫。于是大家纷纷煽风点火般转发并祝福着,没过多久,男孩儿说那女孩儿找到了,但她已有了男友,故事便这么戛然而止,大众的热情很快又投入到接下来一段又一段的集体事件当中。而那个微博依然留在我的关注名单内,几个月又过去,他说他因为这事儿认识了另外一个姑娘,她成了他女友。 如果是一本小说,两个人的相遇即使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也注定暗藏迂回,直至荡气回肠。但生活从来不像文艺作品,它不遵循期望,也不墨守成规,人人欢喜的大团圆更是吝于施舍,但它又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点儿别的什么,叫你不至过分失望。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拿到阿Sam新书的手稿,看着看着,突然想起这个几年前差点儿成为故事的故事。此时手稿正存在我手中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里,而我站在10号线上,沿着每天上下班固定的轨迹,车门开合,面无表情的人们熙来攘往,我在想他们中的谁会向谁搭讪,谁则不会。 那些生活中没能成为故事的故事,被放进阿Sam的这本新书,成了另外一种对生活的解读。除了过去在他文字中惯常见到的,他与他的朋友之外,第一次,我在他的书中看到了更多人的面孔。这些面孔之下的人身份清晰、个性明确,好像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是场景,又好像从未存在过,或许因为他们便是生活本身。他们彼此邂逅,再相互交错,成长的背景决定了他们的选择,阿Sam此次成功扮演起一个记录者的角色,甚至把自己也当作他们中的一分子,将某些只属于自己的经历与选择一并和盘托出。 长久以来,习惯于引导或制造潮流的媒体,总是在强调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本身。每个人的家中似乎都有一只按照标准格式打包好的行李箱,里头的洗漱包、运动鞋、照相机永远固定在那么几个品牌上,摊开来精美得如同海报,合上去便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媒体享受于描述并放大这样的状态,却很少追究其前因后果,但事实上,那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往往带着随机、遗憾、错过,然后又总是免不了期待。在阿Sam写下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媒体人之外,以写作者的姿态还原那些有别于生活方式的,生活本身的面貌,不仅仅是一次终将回到起点的旅行,更是我们出发的初衷,以及看过风景之后,心里所发生过的某种细微的改变。这不见得是一种讨好的写作方式,但我却由衷喜欢这种态度上的真实。他有他的记忆,然后,他又让你与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甚至别人的独家记忆。就像地铁上的某次邂逅,不一定有期待中的美好,也不见得比看到的糟糕,它们就这么真实地存在着。 专栏作家 素席 序二 友情岁月 我和阿Sam都喜欢我们觉得好看的盘子和碗。 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在上海,盛夏傍晚的南京西路。道别时,相互说很高兴认识你,然后轻拍上车,一左一右,各奔东西。 此后,君子之交淡如水,转眼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或许我们的友谊并不那么热烈,但在彼此心底总有个位置,有些事会记挂在心头。偶尔在北京碰面,因我不善饮酒,于是外表大大咧咧的他,会细心地尽量不让我出现在他夜晚的觥筹交错间。而来的时候大多是北京城最美的深秋季节,所以记忆中的画面,总停留在秋日暖阳之下,香山峰顶,开放式的缆车顺势而下,耳畔回旋的是黄建为的《青鸟》,远处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可惜现在雾霾天多了,要再看到那样的风景,十分不易。偶尔来时正是我最喜欢的冬日,记得有一年,一起去了趟红墙黄瓦的故宫,真是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却寒风刺骨,冻得直跺脚,最后躲进御花园那个逼仄的小咖啡馆里暂歇片刻,店里暖气十足,各自捧着杯咖啡,看窗外渐渐染上的落日余晖,然后一头钻进小蹦蹦,逃进京城的夜色里。 他的细腻不只这些,有一年,我在一个漫天飞雪的清晨出差,赶去机场的时候把相机落在出租车上,心情很是沮丧,结果他很快给我快递了一台相机去我的目的地。有些人值得你毕生珍视,可能真的只因那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天秤座的他生在国庆期间,所以几乎没见他在国内过过生日,就看他满世界奔跑,于是我的抽屉里保存了来自各地的明信片,还有韩国的小台历、尼泊尔手工纸印制的佛像、越南的杯垫、英国的小盘子、土耳其的大花碗、澳洲的袋鼠零钱袋等。记得有一次我去了日本,他去了澳洲。一个雨夜,在箱根温泉酒店里,睡眠很浅的我,躺在和式房间的地板上,被轻微的地震晃醒,黑着灯,顺手打开手机,看到他的一条短信,说正在陌生国度的城市街头,一个人抽烟。那个瞬间,感觉到一丝落寞。而那一刻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影像,居然如同这本《不过,一场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春南站在路灯下抽烟的那个场景,两者投射出来的画面,毫无二致。 他是个孝顺的儿子。时常会带着父母到处转转,虽然明知道,可能我们想让父母看的风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我们预设的那样,父母说得更多的反而会是—这得多花钱呀,但他依然坚持带妈妈看更多的风土人情。有一次带妈妈来京,我也陪她转了转,妈妈年轻时,肯定很漂亮,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偶尔和他耍耍自己的小性情,那么真实,是位很可爱的长辈,在这本书里也有他关于妈妈的一些儿时记忆。 老师们是桃李满天下,而他可是朋友满天下。身处繁华都市,天南地北,迎来送往,接待任务繁重。有一次我说,要不你每月固定给我汇点儿钱,我帮你存着,累积起来又可以是一次新旅途。于是设立了专门的账户,他也定期不定期地往里存点儿闲钱,你别说,没多久就够他马力十足地开拔了。日积月累的,那些鲜活的旅途感受,变成飘着油墨香味的书籍,来到了大家身边。 从《去,你的旅行》到《趁,此身未老》,我们看阿Sam万水千山走遍。这一次的《不过,一场生活》,我们先来安安静静地听他讲几个久远的小故事,男男女女、江边城下,就那么悠悠地说着,你刚听到时,觉得那就是一些淡淡的小过往,但猛一想,才觉出那背后的人世沧桑,略感悲凉。小人物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在历史的长河里,甚至掀不起一朵小小的浪花,但那冰冷月色下泛起的点点涟漪,往往才令人心伤。 好了,收起那点儿小感伤,将阿Sam还原为那个还是满脸坏笑的胖小子(当然现在好像已经练得黑又健了~),又开始带着你满世界地转悠,一会儿疲于奔命的环湖骑行在哈尔斯塔特的风雨中,狼狈地赶火车,一会儿又悠闲地坐在不知道是布达,还是佩斯的街头,安逸地喝上一杯他以之为生命的酒或者咖啡。 旅行的意义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透过这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当下活着的状态,越来越靠近心的方向。或许我们曾经夜夜笙歌、胡吃海喝、面色苍白,无力控制体重,被亚健康状态纠缠不休。但在不断地行走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美丽风景,让我们慢慢地懂得了对家庭、对友人、对爱人、对生命的责任。于是开始有所节制地生活,善待此生。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阿Sam在行万里路中,写万卷书,亲爱的你们,希望你们喜欢阿Sam的每一本书,也希望接下来能看到他领略更多美丽的风景,分享他与众不同的人生。 美食家 河马
阿Sam(夏天鸿)
旅行生活家,作家。以旅行的方式生活,久居上海,喜欢满世界地跑。 16年间,阿Sam 到过很多城市,看过一些风景,爱过一些人,记录生活轨迹的博客“阿Sam的午夜场”,成为无数文艺青年寻找共鸣的网络站台。他以文字写下经历与回忆,用照片留住瞬间及美好,曾任“1626潮流双周刊”的主编,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个展轰动一时。他过去幻想着和喜欢的人去大理开一间咖啡馆,后来他去过很多次大理,但为着“情”字,他留在了上海。 如今,生命不再有所谓的停与留,只有对家的眷恋和对情的永久。爱,连接着记忆与生活。 Weibo:阿Sam的午夜场 Instagram:SAMCOBY Wechat:sam-night-show 阿Sam(夏天鸿) 16岁离开家乡求学,一走就是16年,母亲在小巴士车窗外挥手送别的场景成为此后再难抹去的记忆。 已出版畅销旅行情感文集《去,你的旅行》和《趁,此身未老》。
第一章 千山万水寻遍
家骏的船 给三毛的信 寻路 回家 光阴的味道 第二章 曾经我们都爱过 他在春天那一边,你的秋天刚落叶 相识的人一直在告别 失联,但不曾遗失爱 我们不要伤心了 第三章 记忆的初夏 飞鸟途经海上 第一章 千山万水寻遍 家骏的船 给三毛的信 寻路 回家 光阴的味道 第二章 曾经我们都爱过 他在春天那一边,你的秋天刚落叶 相识的人一直在告别 失联,但不曾遗失爱 我们不要伤心了 第三章 记忆的初夏 飞鸟途经海上 齿间少年 爱得天时地利 杯酒人生 第四章 一场生活 一夜秋凉 一纸情深 一声再见 一期一会 一首老歌 第五章 没有围墙的城 樱花坠落的声音 空谷不见人 歌唱到午夜 日光之下 公路迷失 戏梦巴黎 布达还是佩斯 顶楼沉睡 一“飨”贪欢 欲望都市中的家常菜 这个星球的心跳 第六章 时间带不走的人 最好的惺惺相惜都在酒里 无处告别 匆匆十年 闪亮的日子
家骏的船
读书时搭乘夜船从武汉到黄山,在飞机还没有如此普及的年代,乘船是江边居民生活中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父亲那一辈的人只要提着“上海”牌小皮箱,戴条羊绒围巾好像就能上船了。到了今天,乘船旅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生活的标志。有一次去上海的码头参观某豪华游轮,整艘船上都是美国的退休老人,偶尔能见到几个年轻人,他们从美洲起航环游世界,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拜访,那是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积蓄才能完成的一段漫长航程。时间,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太过宝贵。 船内舱位的等级分得细致清楚,如同我们的人生,从一出生开始早已划分好,不同的舱位组合起来代表了整个大时代。 船停泊在武汉江汉路码头边,白蓝色的船身破破的样子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印记,很多人还挑着扁担或者提着一只黑色大包,用彩色尼龙绳捆绑住大大小小的行李,从武汉到上海沿江走需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所以乘客们大多自带食物。江边常年有小贩兜售卤味,夏天食物易坏,多装在铝制的饭盒里,比起肉类,蔬菜存放的时间更久一点儿。玻璃瓶装的“行吟阁”啤酒,上面还印着东湖行吟阁的样子,再就着些卤味也够路上吃一顿了,那时连方便面也不太流行,遇到一些小地方短暂停留,会有自己家里做的饭菜在码头吆喝着售卖,包装虽不太好看,但口味家常、经济实惠。 不远处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像是没有找到爸爸妈妈,独自站在登船处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送别的父母反复叮嘱,分离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在码头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这里上演着一幕幕小世界里的悲欢离合,而码头上说的最多的还是:再见。 在汉口站上船一路沿长江而下,途经九江、黄山、贵池、南京、扬州等各个码头,最后抵达上海黄浦江。到了暑假,有很多学生乘船去黄山等地游玩。船和绿皮火车有很多相似的味道,盒饭味、行李味、脚臭味、汗臭味混杂着,充溢在一个封闭闷热的空间。 汽笛声一响,登船的时间到了。 我是有点焦虑症的人,所以一早便上了船,整个包厢共有8张铺位,找好下铺的位置。 那时候,提款机并不多见,外出的人们会把钱卷了又卷塞在自己的袜子里,还有的把钱放在内裤外面的小荷包里,叫作防盗裤,小商店里都能买到,在如今看来这些东西倒成了新鲜物。 母亲煮了一些吃的让我带在路上,饭点的时候大家都涌向餐厅,我拿出自己的饭盒开了瓶啤酒对着江风吃喝,畅快得不亦乐乎。 跑船的人靠天气过活,江面阵阵微风把夏日的热气都吹散了,甲板上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聊天的、打牌的、喝酒的、抽烟的,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点事情做,大部分都是一家人,偶尔也能见到形单影只的,比如我对面的那个女孩子,穿着整洁的白色衬衫,海风把齐刘海儿吹乱挡住了眼睛,她不停地用手拨弄着头发,女孩子看上去跟我年纪相当,20岁出头,想必是去上海看望男朋友吧。不远处的老太太一个人吃着盒饭,60多岁的她身材保持得当,只微微有些发福,自带的便当里有卤蛋和炒饭,还配了点儿青菜,我猜她的老伴儿可能已经不在了,也可能是一个人去上海看望亲戚,不管行程目的是否相同,每个人都被这艘船缓缓带往长江下游。 我所在的船舱里除了一家三口和一对小情侣外,就剩我和睡在我上铺的一个男孩儿,刚一进门他就和我打起招呼来。家骏,25岁,湖南湘潭人,圆圆的脑袋留着微长的碎发,嘴角有刮不干净的胡茬儿,穿着一件湖蓝色的棉布短裤,卡其色的短袖,一双洗得泛黄的白球鞋。他的行李不多,只有一个背包,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想出去走一走,买了清晨的船票准备一路到上海,然后顺便去杭州看看,可能想找份工作。 家骏问我:“也是去上海吗?” “去黄山,一个人去旅行,湖北大学毕业。”然后两个人点头笑了笑。 千万人之中我们碰巧一起在路上,这样不期而遇,汽笛声和着陌生空气在颤动,我们都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出发了。 船开了一整天,离开武汉后江面豁然开朗起来,慢慢地从夕阳一直行驶到了黑夜,大部分旅客已经随着船只的摇晃昏昏欲睡,也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乘船旅行有一些枯燥,偶尔会随身带几本书在路上看,习惯性失眠,我只能起身带着CD机去甲板上。那时CD机和CD包是长途旅行的必备装备,高级一点儿的SONY(索尼)、松下或者爱华超薄CD机还可以智能选歌,差一些的国产货只能一首首地用手调。我的CD包是一只黑色的袋子,装着喜欢的唱片,许美静、陈淑桦、陈百强、张信哲、锦绣二重唱……老情歌怎么听都听不腻。 一张熟悉的唱片往往能在旅途结束后,偶尔重新听起来还是会让你回到那时候的场景,这算是一种难得的旅途收藏方式。 以为大家都睡觉了,走到甲板上才发现和我一样失眠的乘客其实不少,人们在甲板上抽烟或者和陌生人闲聊,认不认识并不重要,这长夜漫漫只要能互相陪伴着聊聊天也算是打发时间的好选择,选了角落的位置坐下来,拆开一包中南海,等不及地把烟往嘴里送,风呼呼地迎面吹过,几次都没有点着烟,好不容易点起来还没抽几口又被江风吹灭了,看来要在船上扮失眠忧郁还是需要一点儿功夫啊! “借根烟抽抽吧。”家骏慢慢朝我走过来。 我笑着把烟递过去,说夜行的船上连火都点不起来,估计是抽不了了。 家骏把我的包拿起来挡风,顺势小心地点着了烟塞到我手里,然后又熟练地给自己点了一根。 “还有点儿啤酒,想喝吗?”我问。 家骏接过我手里的啤酒,我转头跑回房间给自己又拿了一瓶。 就这样,在深夜两点二十分有些清冷的江面上,我们不知道正路过哪座城市,抬头望着星空,手里有烟和酒,感觉旅途并不寂寞。 家骏话不多,做事有条有理,很早就去外地读书,是一个懂得打理生活的人,比如他会把烟头用纸包起来,喝酒的时候会注意自己少喝给我留一些。我也算是个无聊的人,喜欢观察细节,谁让我是学画画的呢!家骏会不会是那种生活得很小心翼翼的人呢?从小到大一直活在自己的“小心”里。 我呢,在军区大院长大,父母偶尔也吵架,不过感情还算不错,生活中几乎没有缺钱的时候,想要的东西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在温室长大,所以对生活没有太多激情。 家骏不像我的其他同学,他会把自己的快乐、忧伤非常直白地告诉你,一点儿都不回避,也不想粉饰。 “为什么去杭州呢?”我有点儿困意了,就着江风微微地抬起眼皮问家骏。 “一直想去看看,喜欢过的人曾经住在那里,也许是想要去找一个答案吧!”这理由听来有些不切实际,但我同时也心生佩服,换作是我不一定会有这样的胆量和坚持去做这件事。 不知不觉中船停了又开,开了又停。对了!中途我们还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小码头买了花生和啤酒,多半这样的停留只有几分钟,如果汽笛声响起还没回来就赶不上这班船了。 天色开始微微发亮,云层透出微弱的阳光洒满江面,映衬出红艳艳的光照得人也晕晕的,我说,回去休息一下吧,我一会儿要下船了。 是这样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未来我们会再遇到,也可能再也遇不到。旅途中认识的朋友大多如此吧,我们花了短暂的时间交换彼此的故事,因为没有第三个熟悉的人,所以说出自己的秘密或者心里话也无妨,下了船我们就是毫无交集的陌生人。 留个邮箱吧,等我在杭州找到工作了,你有空可以来找我玩。 我匆忙地在包里翻出笔。 三个小时后,我带着疲倦,背起行李,下了船。 家骏还在熟睡,我无意打扰,轻声说了再见,如此告别。 黄山奇美,早上借了大衣去看日出,依然被冻感冒,回武汉后病了半个月。常常还会想起家骏和冻得要死中看见的绝美日出。 生活回到了正轨,即将毕业的我忙着找工作、忙着谈恋爱。 几个月后,发现邮箱里有家骏给我写的信。 第一封 三 : 见信好,自从上次在船上相遇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到上海也已经有段时间,现在正住在外白渡桥边上的一个小旅馆里,房间不大,还算舒适,这里的雨季使得整个城市都是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香味和浓浓的老上海的味道。市井弄堂里夹杂着人世间的眷顾和琐碎,有时闲来无所事事,我会去楼下的一间老餐厅吃饭,房子是上世纪留下来的民国旧屋,只做上海菜,过甜,所以我一般会点面条,但其实也是甜的。 这个城市的人们在夏天很爱吃冷馄饨,白面皮里裹着新鲜的荠菜和猪肉,每次我都可以吃下好大一碗。他们喜欢在馄饨里加一勺芝麻酱,因为个头很大所以看上去很像饺子,不过因为辣椒不够辣每次我都放很多,老板娘一直翻白眼。偶尔边吃边想象如果那些民国的男男女女在这夏日的弄堂口吃着冷馄饨,多有趣。不知你是否来过上海,这个又繁华又寂寞的城市。 我想你应该已经从黄山回到武汉了吧,来信希望保持联络,祝一切安好! 家骏 上海 家骏: 很意外你真的会给我写信,那日路途短暂没有好好与你久聊,虽然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但我坚信你是个懂得生活和快乐的人,比如你去江南旅行找工作这样的事情我一定是要想很久才敢做决定。我也刚毕业没多久,最近找到一份在报社打杂的工作,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有意思的事情,谈不上喜欢,总要过日子的。上海我还没有去过,不过应该会去看看吧,相比你这样有计划的生活,我对于未来时常觉得无能为力,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像你这样有勇气地抛下一切去寻找一份感情或一份工作。 不善言辞,天色已经很晚了,先写到这里吧。 三 武汉 第二封 三: 见信好! 前日看了你的邮件和博客,并无突然却又有些诧异,本以为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发现你也有你的忧愁,父母对你的过于严厉我想也是他们操心所致,所以在这七情六欲众生相里,如果有人轻微说起,且知道与你生活的波长亦是有过共颤,是要再次说声谢谢,谢谢你愿意和我分享这样的疾苦和快乐。想必你之前一段一段的行路是比我长而远的,好坏优缺依旧放在那里。你问我为何不回武汉了,我想从那日上船之时,我想着念着的那个地方已经再没有我要等待的人和事,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在纠结中做出决定,而我只好起身离开。 这段时间我过得不错,已经从上海迁至杭州,很幸运地还在这里找了一份实习的工作,薪水不多但生活安逸,杭州真是个好地方。 这里日光充沛偶尔暴戾,山水澄清且有无数美食安慰你的胃,想起曾经喜欢过的人也在此处停留过更觉得幸福,我已没有什么牵挂,所以安住下来也算是幸福之事,若是一切顺利,明年定会邀请你过来小住或是进山区暴走。最近很少打球反而喜欢在山里行走。下过雨的杭州甚美,你会喜欢的。 望工作顺利。祝好! 家骏 杭州 在回复这封电邮后,我和家骏通信不再那么频繁。因为工作渐渐忙了起来,生活的琐碎也总让人无暇顾及,偶尔想起来是不是要去杭州看望一下这个一面之缘的朋友,但最终也没有成行。 并不是每个朋友都会一直陪伴着你,有过很多一面之缘的友谊,有些友谊常常在半路便走丢了,家骏也是其中之一。 生活并无交集,匆忙一面后偶尔书信,不过在后来的三四年间,家骏的信断断续续地还会发过来,刚开始比较多地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慢慢的也只是客套地问候一下春节快乐。我想起来便会回信,但也常常忘记。心里很珍惜这个在通讯已经十分发达的年代还能保持书信往来的朋友,因为实际生活的平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也正因为没有交集,我们的友谊显得更加平淡。 第三封 三: 久未联络,你工作很忙吧。我过得还行,只是常常忙碌,工作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借口,这不算是一件好事情。不过还是有个好消息想和你分享,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人,很久没有喜欢一个人了,谈起感情多少有些生疏。她叫羽静,大我两岁,在一家银行工作,她说也曾经搭乘过我们坐的那艘船来上海,只是我当时根本没有发觉有这样一个人,如果当时见到她,我一定不会和你聊通宵了! 有些缘分应该是冥冥中注定的。 我们在一个小酒馆的聚会中认识,一帮人中只有我们彼此吸引,她穿着棉布格子衬衫,一双大眼睛显得那么沉静,在浮华的城市里实在难得。 我现在要努力存钱,望可买简舍一间娶她回家,每日看西湖水,周末带着我们的儿女远行,这应该是我的理想生活。不过想多了也觉得是奢望。 好了,我要睡觉和努力了。晚安,祝好! 家骏 杭州 想起来,我好像从来都没有问过家骏的电话,有时候觉得这样的联系方式也挺好,绵长而温和,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心里话。 那天我回了邮件给他,没有再收到回复,也许是因为忙,也许他只是来告诉我这个令他雀跃的好消息,就这样日子又过了三四年,慢慢的,我们再也没有了联系。生活里总有一些朋友,你们曾经关系甚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系越来越少,直到从你的世界里完全消失,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选择和遗忘的过程。 那年夏天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烧得一手好菜,买了啤酒,炒了虾球,还自己卤了毛豆,坐在一处聊着身边的事情,发发工作的牢骚,抱怨各自的女朋友,生活大概都是这样,茶余饭后,平淡人间。 在武汉喝啤酒吃毛豆和小龙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吐了半桌子的毛豆皮,好朋友看不惯便拿了张报纸给我,要我把桌子收拾收拾。我笑他矫情,很像我以前在船上遇到过的一个朋友,抽完烟要用报纸把烟头包起来。一边说笑着一边打开报纸铺了上去,眼睛被报纸上的一个标题震惊了—《杭州情侣郊外自驾车祸双亡,女孩怀孕三个月》,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社会新闻,每天有太多的意外发生在世界各地,而我的眼睛却一直盯住边上小小的一帧照片,照片上分明是家骏的模样,黑白报纸上看得出他留了胡子,身边是那个他要买间简舍娶回家的女孩儿,正是那年我在船上看到的拨弄刘海儿的姑娘,我拿着报纸一动不动,朋友问怎么了,我已泪流满面。 人世间的机缘巧合皆是注定,相遇别离似乎早已安排好,我们有机会选择出生和上船的时间,却没有机会选择死亡的时间。 想起家骏曾经回答我的困惑:“有时候想想是不是我也可以走得这么洒脱,我想了又想是不能的,而如果你遇到一个喜欢的人说一起走,我想,如果有,你便会走。” 生活在别处,光鲜也好清贫也罢,心安理得守住一方狭小且安宁的天地才是归宿,我们曾是船上的过客,终究都会各自靠岸。 家骏不知是否已经和爱的人抵达属于他们的彼岸,想着有爱的人陪伴,应该也是幸福的。 2010年武汉到上海的轮船因为客源太少,停航了。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