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轻心理”+“私观点”作品中,毫无当前泛滥的“能量”、“修炼”、“觉醒”,相反,它提示人们用平静、清醒的态度,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同时,它努力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作者优雅而冷静的书写背后,是真正的温暖。对于年轻的读者群体来说,这样一本不拘泥门派、不引经据典、不装腔、不卖弄的“参考书”,或许比各种“流行疗愈系”或艰深的专业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1)“对”与“不对”都是执念,归根究底,适合你的就是“对”,而世界上太多的“不对”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消失,这时候要活得快乐就需要智慧,而这恰是本书要传达的内容。 (2)不熬心灵鸡汤,也不励志正能量,这本书教你的是一种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帮你看清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你对了,你眼里的世界就对了。 (3)没有人能承诺你:明天会改变,除非你能改变你自己,因为你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你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4)本书从哲学的高度思考,用文学的笔触书写,思想深刻,文本流畅,比流行治愈更科学,比经典学说更有趣! 《小心!软瘾》。国内首部给低头族、网购族、追剧族的自查手册。最权威、最实用根治“拖延症”的实战指南 《流经我们内心的风景》这是一本温柔、充满力量的书。书中收录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愿望,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的思考。 《练习场》直面负能量,并干掉它们!每个人都希望永远和正能量为伍,但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白天而没有黑夜。 蒋硕最新作品《自私书:写给女人的幸福教唆书》从今以后,爱得轻松一点、聪明一点、自由一点
蒋硕SerenaChiang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讲师,主持心灵工作室“Serena的时光教室”,在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导(主题课程、工作坊)中,与诸多心灵的主人共同探索未知境界、体会内在成长。之前:职业经理人,民企“创业精英”、港企“常务”、国企“副处级干部”,历经传媒、地产、旅游、类金融行业,自称职场抑郁症患者。更早:选美选手,文学青年,聪明的孩子。
序第二个词Chapter 1 我们从未选择这个世界 1.“少壮不努力。老死在内地” 香港的拒绝 台湾, “回去”的路,向前走 日本,偏执的信力 美国的疗愈之光 重回内地 2.自由 3.“二代”、基因或模式Chapter 2 800万种活法 1.“吃货”诞生在“不敢吃”的年代 2.当修行成为流行 3.屌丝与屁民 4.艺人、地产商、公务员 5.“中国式饭局’’与“圈子依赖症” 6.今天。学习怎样做“路人” 7.雾都孤儿 8.碎片永生与虚拟重构Chapter 3 大家都不对 1.自责 我配过什么样的生活 完美陷阱 强己所难 神器 爱你,小三 自责的人更高贵吗 2.责他 有颜回者 人、事、物 当下 说谎VS奥普拉 塔西佗之双杀 家 Chapter 4 能改变的唯有认知 1.一个疗法,埃利斯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部分 ABC 你 2.“不对”重勘 从家到“圈子”,到难以取悦的世界 你,值多少 不过是只灰太狼 人生长恨水长东 笑吧,像快乐一样 逃到哪里去 你在担心什么 大佬保佑 三心不可得 算了吧, “免费咨询师” 答案在风中飘 3.New Feeling 附: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Chapter 5 世上另一个我 1.说不定,你就是我 “我”与“自我意识” Who,Want,How “我”即“信” 2.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有趣 自私 So...than... 星星 身体 不为 自处 Chapter 6 一条简单的路 1.世界 目标 歧路 铭 2.重建 三层次论 标准与秩序 MoT 3.天堂
日本与“内地”有一点相同:“个体”的排位总在最末。
有一点不同:他们的每个个体都绝对信仰自己的群体根性。
哪怕错误,亦抵死坚持。劣根性吗?却也是一个并不庞大的民族繁衍存续、始终保有鲜明特征的依托。一面是现代文明的发达,一面是传统的传承,日本在此间实现的平衡恐怕无人能及,全赖“信力”。除了信仰群体,日本人还相信最微小的事物中也蕴含真理,“只会做豆腐”的小津安二郎、发明了东方威士忌的鸟井信治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或《留住手艺》里的每一个平凡工匠、推理作家、AV女优,以及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政客乃至战犯,无论正确与否,都坚信自己是在努力掌握某一种真理。这种有点偏执的态度,转化成可怕的执行力。其中还不乏创造性。
偏执之信,也是悲伤之信,像海啸后盛开的樱花(《津波□□□》,获第84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在支撑繁衍的同时,成就一种美,而美亦是民族或群体的向心力之一。
当然,如同国家不应大于人、社会不应大于人,民族也同样不应大于人。信的价值,在于给人以存在的线索、攀援而上的力量,以及过程中遵循的规则。
“2011海啸”和“中国”,被称为日本社会再次奋起的“两个催化因素”。经历了多年的茫然无措,日本忽然重现积极姿态,以期恢复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力。持续的市场兴奋令投资者习惯在电子邮件落款:“向安倍致敬”(《日本为何突然奋起?》,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2013年D5月10日。我不能站在经济或政治角度预言日本的未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其实向往日本的生活——塞向往与“惯性”的批判与抵制并存。不管怎样,最好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力”与之抗衡,也养成不输于斯的教养。
美国的疗愈之光移民中介总把美加算一个版块,身边很多人移过去了,除了投资豪客就是justdoIT的,金钱与技术向来无国界(艺术也是,可惜目前我们没拥有那么多)。加拿大不曾去过,只在亦舒书里看彼处的中国移民众生相,是一个被辽阔地域冲淡了的类华人社会,不宜妄加评论。也不提欧洲,整个欧洲都不怎么接受移民,那块大陆也真不是华人的宜居地,英伦人际的疏离、法兰西的漫无规矩、德国的厚重食物、芬兰冰天雪地的孤寂……我的个人体验和与本地同乡交流结论一致:观光度假学习考察娱乐俱佳,长期生活艰难,这艰难与税制福利等等无关。
而美国不同,与每个国家都不同,那是全球唯一一个在赋予国民身份的同时,真正赋予“国民感”的国家(来自氪星的超人都说‘‘我是美国人”)。顽固如大和民族,在美国出生的二代三代,也自认是美国公民(高晓松在关于美军448团的段子里聊过这个)。何以如此?对自由的信仰?自由的人懂得宽容。即使有WASP意识的存在,总还有空间与新加入者分享。
而自由的同时,还有什么?以马云的观点,是宗教。他认为在大家津津乐道的民主与法制建筑之下,是基督教文化的基石。tt信、望、爱”是基督教做出的极好总结,放之于宗教外的世界也同样适用。‘‘9·11”中被撞毁的世贸中心,重建项目命名为“自由之塔”,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空间设计——“光之楔”。它位于纽约地下,每年9月11曰8:46,飞机撞击第一座大楼的时刻,第一道阳光射入这个空间,10:28,双子塔北楼,也是建筑的最后部分倒塌的时刻,第二道阳光射入。这个空问没有任何展品,却触动每个进入者的沉思默想。
设计师丹尼尔·李布斯金,是犹太裔波兰人,父母是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在“光之楔”中体现出的生命关怀,也表达了整个美国的在融合与变革中持久的渴望。据说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一位罹难者家属,他对李布斯金说:“我妻子当时在世贸中心1号楼的104层,她跳了下来。我想要相信,她最后看见的东西是阳光。”(《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丹尼尔·李布斯金,2007年出版)上帝说,要有光,因人类注定与苦难及困惑共处。人类说,要有光,光是内心的能量。这或许是“内地”再也无法企及的一点,无神论消灭了上帝与诸多迷信,也驱散了来自不知名高处的光。
P7-P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