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改变生活(最有趣的百科全书式色彩轻图典,从色彩原理、色彩文化、色彩心理、色彩搭配全方位诠释色彩,让你不仅懂色彩,更会用色彩)
定 价:48 元
丛书名:艺术生活系列
- 作者:冯锦 著
- 出版时间:2015/3/1
- ISBN:9787509556511
-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063-49
- 页码:21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重磅推荐:设计改变生活(拒绝高冷与晦涩的专业术语,轻松读懂设计原理,看从古至今设计师们如何左右我们的思想和世界) 一本向大众介绍色彩原理和搭配规则的百科全书式色彩轻图典。 用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配合妙趣横生的文字,讲解色彩原理、色彩文化、色彩心理,让你既领悟了文化、读懂了艺术,又理解了色彩的内涵。 最实用的色彩搭配书。不仅告诉你基本的色彩原理,更有非常实用的色彩搭配技巧,让你一看就懂,即学即能用。 全彩四色印刷,每一页都配有高清精美的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有详实生动的注解,并配有各种直观醒目的图表,与娓娓道来的文字同步,带给你愉快的阅读体验。
冯锦,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硕士,现任教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作者既有艺术家感性的浪漫与才情,能借助直觉准确捕捉和传达艺术灵光闪耀的瞬间,又能做到理性的节制与客观,在分析阐述时丝丝入扣,条理分明。
主要作品:《艺术引导人生——德拉克洛瓦的私人日记》《简笔画技法》《中国人物画图鉴6:走马勘箭》等
前言 阅读色彩的快乐
第一章 捕捉那一束光——没有光就没有色
牛顿的三棱镜——阳光的颜色
我们的世界为何如此色彩缤纷——与生俱来的色彩感知
莫奈笔下的睡莲花——色彩与光影的互动
新学科诞生——色彩学大事记
第二章 在科学诞生之前……
古老文化的智慧与差异
中国的五色观——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
黄是如何成为中国皇帝专属色彩的——色彩与身份
青到底是什么颜色——灵活多变的色相指代
墨分五色——神秘的单色阶审美风尚
第三章 色彩的密码
立体的色彩坐标——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
到底有多少种「三原色」——色彩混合的基础
前言 阅读色彩的快乐
第一章 捕捉那一束光——没有光就没有色
牛顿的三棱镜——阳光的颜色
我们的世界为何如此色彩缤纷——与生俱来的色彩感知
莫奈笔下的睡莲花——色彩与光影的互动
新学科诞生——色彩学大事记
第二章 在科学诞生之前……
古老文化的智慧与差异
中国的五色观——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
黄是如何成为中国皇帝专属色彩的——色彩与身份
青到底是什么颜色——灵活多变的色相指代
墨分五色——神秘的单色阶审美风尚
第三章 色彩的密码
立体的色彩坐标——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
到底有多少种「三原色」——色彩混合的基础
第四章 色彩影响世界,色彩改变生活
眼睛看到的是否真实——色彩的知觉与错觉
有声音的颜色尝起来是甜的——色彩的生理作用与心理联想
第五章 我有我色——如何进行色彩搭配与控制?
对比就是一切——向大师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对比
和声的魅力——创造色彩和谐
色彩的歌——千变万化的常见色调
试着用色彩改变生活——如何独立地进行色彩搭配与控制
阅读色彩的快乐
昼与夜交替,光与暗对换
清晨,太阳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睁开眼睛,我们便能看到一个丰富而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灵动跳跃的线条,有千变万化的形态与结构,有广袤无垠的空间,还有那绚烂缤纷的色彩。夜晚也不再寂静,千家万户的灯火照亮黑暗,闪动的车灯泻出一道道光的河流;电影院里IMAX巨幕正播放着3D影片,仿佛伸手可触的神奇幻觉强烈撼动着人们的视觉认知;霓虹灯几乎都已成为古老的怀旧往事,各种LED新光源放肆地照亮着黑夜的天空。
宝贵的眼睛,几乎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器官。据说人所获得的资讯,80%以上来自视觉,尤其在当下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图像的发展几乎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单纯的形象、明确的符号、鲜艳的颜色,铺天盖地地包围着人们。拜现代印刷工业、娱乐传媒和网络信息等发达的传播方式所赐,“读图时代”在喧嚣中降临。人们的视觉不断地被宠溺着,感官所受到的刺激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甚至在铺天盖地的图像世界中,人们的视觉经验也被改变了。
我们几乎都热爱色彩
黑白胶卷变成了彩色胶卷,再变成了手持数码设备(几乎人手一部的相机或手机)不断定格成的生活中的彩色画面,暗房里的黑白照片似乎已成为摄影艺术的保留风景;黑白电视机变成了彩色电视机,数字3D屏幕亦在挑战着人们的视觉神经,黑白雪花点早已成为尘封的往事;花花绿绿的杂志堆满了路边的报亭,简单的黑白报纸也换上了彩色新装,插图珍藏本更成为书籍重版的上佳理由。而我们坐在互联网的每一个彩色显示终端前,毫无顾忌地享受着色彩的饕餮盛宴。
色彩,它无处不在,人们习以为常。它是一种常识
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带着让小朋友接受艺术熏陶的打算,走进美术馆,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现当代艺术展览,充斥着五光十色的展览品。一个小时后,妈妈带着孩子落荒而逃,十分生气地控诉:“这是什么艺术,根本就看不懂!”
广义上的现代艺术(把后现代艺术视作现代艺术的发展延续)其实基本上都属于精英文化范畴。艺术家们是非常自傲的,他们试图坚守高雅艺术的节操,不屑与凡俗大众为伍。所以观众们经常说:“看不懂!这些所谓的‘艺术’不知所云!”就算是把姿态放得最低、最大众化的波普艺术(PopArt),也很容易得到一声嘲笑:“这也是艺术?”
大众对于艺术的心态十分矛盾,人们一方面觉得艺术应该高尚优雅,波普的“复制”、“流行”、“时髦”、“廉价”显然还不能够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心理期许;而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艺术应该能够被看懂,否则艺术似乎就变成了小圈子里的无聊游戏。
对此,有些艺术家宣称:“看不懂是正常的!物理是一门学科,艺术也是一门学科,没有现代物理学知识,单凭生活经验你或许能够理解经典力学,但你能懂得什么是量子力学吗?那么没有现代艺术的相关知识,你凭什么要求自己能看懂现代艺术呢?”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当摄影艺术开始得到全民普及之后,曾以“忠实地再现自然”为己任的纯艺术(FineArt)一下子懵懂了、恍惚了:这个世界不再需要我来记录形貌、描绘图像,那么我该何去何从呢?带着这个疑问,一部分艺术家开始发狂地追求探索艺术载体本身的“形式问题”。得益于科技进步,现代色彩学、光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充分运用起来,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1890)、毕加索(PabloRuizPicasso,1881—1973)、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等艺术家用他们的科学、理性和热情、灵感充分地探究色彩、剖析色彩、运用色彩,赋予色彩更活跃的生命,让色彩独立地舞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