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追梦》以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教育局长为主线,揭露了现行教育管理的种种弊端。作品直面当前中学教育现状及问题,并展现了办学体制与办学模式改革的新图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收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第三辑”。
致读者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荒蛮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
致读者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荒蛮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她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
清风送爽的金秋九月,杏园市教育局党委王书记乘坐一辆黑色轿车,送陆景春重返三中走马上任。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让陆景春既感到欣慰,又觉得十分激动。仿佛道路两旁矗立着的路灯颔首向他微笑;花草、树木在清风中摇曳着华丽的身躯为他喝彩。往事如云,陆景春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参加工作时的情景。
陆景春大学毕业后,回到杏园市,经过考试竞聘到三中工作。尽管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父母总是放心不下,父亲专程从乡下赶来送他。
老人家见到老校长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他这孩子从小一直念书,刚入社会什么也不懂,还得请老校长严格要求。老人家还说,他们祖祖辈辈没离开过土地,陆景春还是第一个,他们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让他能当一名好老师,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人家质朴真诚的话语,让老校长深受感动,连忙接着说道:“放心吧,老兄弟,你这孩子……”
老校长说了半句突然停顿了一下,接着风趣地说,他也跟着说漏了嘴,现在就应该叫陆老师。老校长的话一出口,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老人家听了这话就像喝了蜜似的,但还是有些心里不够踏实,接着又强调,陆景春在老校长面前永远也是个孩子,就像他的儿子一样,一点也不见外,他们农村人不懂太多的道理,但相信严师出高徒这句话。
老校长笑了笑,十分诚恳地安慰老人家不必担心,认为陆景春很优秀,将来一定错不了。
老人家也跟着连忙笑了笑,态度十分恳切地希望老校长可不能宠着他,年轻人夸得太多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容易迷失方向。可老校长却说,这可不是给陆景春戴高帽子,他的档案材料他们看过,从小学一直就是学生干部,特别是面试时的表现,他们非常满意。他从教三十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刚出校门就讲得这么出色的老师。老校长的夸奖,让老人家内心感到非常高兴,但嘴里还是不由自主地说,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土娃子,能吃苦,但见识短。
一起前来报到的王翠香一听老人家朴实真诚的话语,既感动,又觉得有些好笑,特别是听到“土娃子”时不由自主地轻声笑了起来,让老人家一时感到有点尴尬。老校长急忙接过话题,安慰老人家就不要操那么多的心了,回去给老伴说一声,让她放心吧。尽管老校长这么说,老人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一直将陆景春送到宿舍安顿下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王翠香听了老校长对陆景春的夸赞,一种爱慕之情把这个豆蔻年华的青春女子搅得有点心神不宁,仿佛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就在自己的眼前,不知是一种巧遇,还是命运的安排,让她完全沉浸在幸福的美梦之中。王翠香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就急急忙忙地走到了陆景春的宿舍,只见陆景春还在忙碌着收拾其他的零星东西,就隔着门喊了一声:“土娃子,还没有忙完吗?”
陆景春一听就觉得,这女人只有一面之交,竟敢给自己改名换姓地开这样的玩笑,是不是有点太直率了,还是避一避为好,就装作没听见。王翠香好像有些生气,接着又喊了一声:“哎!我说你这人怎么能这样呢,对着凡人不说话啊?”陆景春装作好像刚听到似的,略显惊讶地反问了一句:“你喊我了吗?我怎么没听见呢?”王翠香接着又大声地喊道:“土娃子。”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又问:“这回该听见了吧?”陆景春有些莫名其妙,随即又反问王翠香,啥时候给他冒出这么个名字来的?
王翠香摆出一副埋怨责怪的样子,随口说道:“唉,刚才你老爸还这么叫的,几分钟以后就忘了,真是贵人多忘事啊!”说着又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王书记看着陆景春一时失神的样子,带着一种对自己年轻下属的关爱,笑着戏说陆景春马上就要上任了,激动得把他也给忘了,怎么连一句话也不说了?陆景春一时被问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突然不知为什么,让他想起了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王书记随即又逗他,是不是还想到了今后发展的美好前景?
陆景春听到王书记的话,既感到亲切,又备受鼓舞,连忙笑着调皮地说:“有领导的支持,相信将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灿烂。”说得王书记顿时大笑起来,随即戏说陆景春可真会逗人开心,同时表示他们对陆景春确实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王书记的话说得是非常真诚的。陆景春分配到三中工作,刚满一年的时间,就被任命为教导主任,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任命为副校长。时间不长,教育局的领导发现他是一个可塑之材,就把他调到局里任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干了也就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让他再次回到基层一线独挑大梁。
早已迎候在校园门口的校领导和部分干部,满面笑容地等待着陆景春的到来。一见面相互间的那种热情、兴奋,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陆景春站在校园大门口重新审视这所学校,尽管这破旧的校舍让他的心情感到有些沉重,但熟悉的环境还是给了他一种亲切感。特别是一进校园那块不很规则的石碑上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的红色大字,让他又一次想起了当年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父亲情真意切的再三嘱咐、老校长风趣幽默的话语,让他久久不能释怀。领导的信任,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对未来事业充满信心的美好憧憬,让他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