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晓光,心理学博士,专业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心理研究多年,尤其在积极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有专业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第一章 疲劳之态 一个“累”字伴左右
对周围的一切除了厌倦,还是厌倦
百无聊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集中精力,就像是上辈子的事
焦虑和抑郁,成了家常便饭
除了抱怨,似乎没有了别的话题
总是迷惘,不知道为了什么活着
偏执成性,知道不该计较却放不下
放不下过去,看不到未来
第二章 沉重之由 是什么让你打不起精神
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每天都只是挥霍生命
无论怎样努力,也实现不了心理的预期
总要接受那些不愿接受的现实
职场像赛场,不得不在压力下奔跑
工作氛围难以其乐融融 第一章 疲劳之态 一个“累”字伴左右
对周围的一切除了厌倦,还是厌倦
百无聊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集中精力,就像是上辈子的事
焦虑和抑郁,成了家常便饭
除了抱怨,似乎没有了别的话题
总是迷惘,不知道为了什么活着
偏执成性,知道不该计较却放不下
放不下过去,看不到未来
第二章 沉重之由 是什么让你打不起精神
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每天都只是挥霍生命
无论怎样努力,也实现不了心理的预期
总要接受那些不愿接受的现实
职场像赛场,不得不在压力下奔跑
工作氛围难以其乐融融
家不是“避风港”
亲人离世,难以承受的打击
想要的太多,拥有的太少
第三章 后果之殇 倦怠的身心在痛苦中煎熬
三十岁的人,却有着六十岁的心
缺乏活力的生命,宛如行尸走肉
得过且过地活着,早没了上进心
社交恐惧,对人际交往毫无信心
自我厌恶,全盘否定自己人生的价值
患得患失,在左右摇摆中丧失了自我
心里总有莫名其妙的恐惧
长期的焦虑,招来了名叫“疾病”的恶魔
第四章 生命之本 为了更开心地活着
不必追求绝对公平
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再喜欢的工作也会有疲劳期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平凡的生活,是生命最奢侈的常态
不经历风雨,怎懂得彩虹的美丽
别人并不比你幸福,只是你看不到他们的辛苦
如果你想活得久一些,就更要快乐起来
第五章 缓解之法 在可能的范围内,改变原有的模式
适度休闲,偷得浮生半日闲
充实生活内容,让身心“动”起来
备感压力的工作,不妨换一个
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提前制订计划,不再无度拖延
调整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处理好职场关系
冥想训练让你不再去想痛苦的事
心理疾患的自我治疗:森田疗法
学会这些减压秘籍:SPA、瑜伽、幽默
第六章 轻松之招 收放能自如,人生多自在
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学会忘记,才能记住幸福
你觉得难的事情,不一定真的难
放下欲念,幸福自来
进一步,有时不如退一步
伸开双臂,你就能拥抱整个世界
简单生活,愉悦地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
珍视友情,但别被义气所累
在无序的世界中,让自己保持心境平和
第七章 快乐之道 在正能量的包围下活着
爱上生活的每一道伤疤
别让过去绊住前进的脚步
别让不必要的口舌之争影响心情
学会独处,孤独的时光也精彩
摆脱习惯性的消极思维模式
肯定自己:你就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那个人
压力不是敌人,把压力化为动力
换个角度,绝境也会柳暗花明
积极社交,用真情来温暖我们的心
不管何时何地,人生都可以从头再来
心理学家指出:“健康的杀手不是生活节奏快,而是厌倦情绪。把人搞得不愉快乃至病倒的,是那种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感觉。”
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很多昔日的烦恼也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消失了。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艰难地挣扎,不再为了下锅的米、避雨的屋檐而焦虑不安。身体没那么累了,心却累起来了。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房子、车子、名牌、娱乐,然而无论是住进了多大的房子,开上了多昂贵的车子,拥有了多少世界名牌,在多少娱乐场合出入,却似乎总有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很难摆脱。
这种情绪让我们在得到的同时就开始失落,让我们对于自己辛苦奋斗来的一切美好视而不见,让我们和心目中的梦想、幸福、快乐越来越远。
这种情绪就是:厌倦。
你是否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一天之后终于回到自己精心装修、布置舒适的家,却对昔日费尽心思创造出的温馨视而不见?或是晚上和爱人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时,除了对电视中并不感兴趣的节目投去几眼漫不经心的目光外,连话都懒得说?再或是终于盼到周末孩子缠着你去公园时你却只想倒头睡觉?这样的情况听起来让人悲伤,然而更让人悲伤的是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社会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常态。
为什么在当下这个明明有了更多物质、更多选择、更多可能性的环境下,这样的厌倦心态反而越来越普遍呢?
第一个原因是: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选择。
厌倦,表面上看只是对于周遭环境的排斥,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心态包含着另外两种更深层次的情绪:对于过去曾作出选择的不满和对于另外一种生活的盲目渴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贪心的,鱼也想要,熊掌也想要,然而无论得到其中那一样,都很快对它感到厌倦,却想去追求当初深思熟虑才决定放弃的。
李乐是上海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外企、成为高管曾经是他上大学时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最近他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厌倦自己的工作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了巨大的工作责任与压力了。尤其是外企的工作涉及外联,由于时差关系,他常常半夜被电话吵醒叫去公司加班,这让他的身体长期处在劳累的状态中,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非常厌倦。
前年除夕,他刚刚坐上回家乡的飞机,还没来得及关手机,就收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上司要求李乐在整个春节期间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并且随时要保证身边有电脑可以上网。这个春节假期对于李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电话日夜响个没完,甚至,他接了一个朋友的拜年电话不过聊了十分钟,随后就被上司责备他手机打不通。
这次的假期成了他长久厌倦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李乐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回到那家公司上班了,于是辞掉了工作,在家乡找了一个清闲的岗位。
李乐刚开始非常享受自己的新工作,他坐在办公室里有大把的时间看书、上网、聊天、玩游戏……可是仅仅三个月过去,李乐就又开始感觉到厌倦了,他一进办公室就开始犯愁,这一天漫长的八个小时怎么打发,书也没什么心情看,聊天也索然无味,上网除了一遍遍刷新网页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
就这样,李乐觉得现在的工作实在太让人厌倦了,他很希望能回到上海的外企中,回到曾经那种忙碌的工作状态中。
假如李乐真的回去做之前的工作,他就会快乐了吗?恐怕不会,在最初的激情过去之后,剩下的恐怕也是只有厌倦。李乐的厌倦情绪让他一方面不满于自己转业的选择,一方面向往着另一种不同于如今的生活。而这两种情绪,又加重了他对于身边一切的厌倦感。
李乐的问题在于不能坦然面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任何东西一旦拥有了就不愿再珍惜它,总是“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其实,只要能够调整一下心态,以接受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那么这种厌倦情绪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也就会愉快很多。
第二个原因是: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然而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却仿佛在不断榨取着我们的精力和激情,当我们在人满为患的地铁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之后,哪里还有心情去听一听卖唱歌手的歌声;当我们被如山的公文压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哪里还有余裕去抬头欣赏一下蓝天?
然而正因为激情难得,才使得它更加可贵。那些葆有激情的人才能不带丝毫厌倦情绪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投入一天的工作,并怀着乐观和感激的心态审视这个世界;而缺乏激情的人只能沉溺在厌倦的情绪中,既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也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
有人曾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呢?”爱迪生如此这样回答:“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
针对以上这两种厌倦情绪产生的原因,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下,自己的厌倦情绪到底来自哪里。只有找到了厌倦情绪的来源,我们才能够去正视它,然后才能用积极的方法去调节,从而减轻或消除厌倦情绪,让自己获得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