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语言文学教材系列:国学基础教程》主要内容包括:论孝悌、论处世、《诗经》选读、农事诗、征役诗、婚恋诗、怨刺诗、史学——学史明智、史部概说、史部体例、“二十四史”略论、《史记》选读、论帝王:高祖本纪、论后妃:外戚世家、论功臣:孙子吴起列传等。
绪论
第一编 小学——识字断句
第一章 文字学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
第二章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的功用
第二节 近体诗格律
第三章 训诂学
第一节 训诂学的意义
第二节 训诂学的方法
第二编 经学——学经养性
第四章 经部概述
第一节 经学发展史
第二节 十三经略说
第五章 《论语》选读
第一节 论仁
第二节 论学
第三节 论礼
第四节 论友
第五节 论孝悌
第六节 论处世
第六章 《诗经》选读
第一节 农事诗
第二节 征役诗
第三节 婚恋诗
第四节 怨刺诗
第三编 史学——学史明智
第七章 史部概说
第一节 史部体例
第二节 “二十四史”略论
第八章 《史记》选读
第一节 论帝王:高祖本纪
第二节 论后妃:外戚世家
第三节 论功臣:孙子吴起列传
第九章 《资治通鉴》选读
第一节 论德政:立国以德
第二节 论谋略:围魏救赵
第三节 论情操:苏武牧羊
第四编 子学——学子修身
第十章 子部概说
第一节 诸子百家
第二节 子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老子》选读
第一节 道论
第二节 玄论
第三节 德论
第四节 认识论
第五节 方法论
第十二章 《颜氏家训》选读
第一节 论教子
第二节 论兄弟
第三节 论治家
第四节 论风操
第五节 论勉学
第六节 论文章
第七节 论养生
第五编 文学——学文聪慧
第十三章 集部概说
第一节 古代文学体裁
第二节 文学鉴赏方法
第十四章 《楚辞》选读
第一节 《离骚》选读
第二节 《哀郢》选读
第三节 《对楚王问》选读
第十五章 《牡丹亭》选读
第一节 昆腔
第二节 《牡丹亭》的思想
第三节 女主角杜丽娘
第四节 《游园》鉴赏
参考文献
(二)比兴艺术手法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反比,以比喻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三)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①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②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时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的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