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作品系列:生为女人》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长篇小说。
年近四十的佐山夫妇至今没有儿女,但夫妻两人感情融洽,生活富足无忧。出于同情,佐山收留了杀人犯的女儿妙子;妻子市子旧友的女儿阿荣憧憬东京的自由生活,也离家出走来投奔市子。妙子性格拘谨,内向多病,父亲犯罪,令她更加自卑;阿荣大胆任性,同时爱上了市子和佐川夫妇,原本平静的家庭因为这两个少女泛起了波澜……川端康成是描写女性感情和生活的圣手,淡淡的叙事中,展现了清醇恬静而又可哀可叹的女性世界。
《川端康成作品系列:生为女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用细腻笔触绘制昭和女子生活画卷。青春亮丽而野性不羁的大阪小姐阿荣,为了寻找真正的爱与温情而毅然离家出走。在东京,在她崇拜的温柔娴雅的市子、沉稳持重的佐山、风流倜傥的清野以及暗恋着市子的浪漫纯真的少年光一的身上,阿荣感受了爱的美丽与脆弱,并经历了为爱而迷茫而迷惑而迷失的种种冲击。年轻的心在爱的潮汐中渐渐成熟。川端康成委婉而细致的笔触将女性纤柔多变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阿荣这一娇丽任性、妩媚动人的女性形象,更是显得鲜活而可信。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哎,不好了
这儿也有一个人
下望
不,没什么
自那日起
再现昔日
路上小心
白芍药
请放心
燕飞
称呼
别做声
男人的外表
差一个小时
拐角
对女儿
焰火与贝壳
中年人的责任
不在的人
那晚的事
去河边
遥远的期待
《川端康成作品系列:生为女人》:
母亲音子胳膊支在旧水车轴做的火盆沿上托腮沉思着,忽然,她猛省道: “唉呀,坏了!今天是半天工作。” 于是,她扭动着胖大臃肿的身躯来到了廊下。
她打电话时的声音,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悦耳动听。
“我是三浦。今天是星期天,我都给忘了!现在我就让孩子过去,请多关照。三万,我要三万日元。
好,我叫她马上去,劳您费心了。” 姐姐爱子扭头对妹妹说: “阿荣,你出去的话,帮我留意一下‘高跟鞋’的广告。” “……” “听说时装设计师们召集了一批时装模特,组织了一个名叫‘高跟鞋’的团。” 然而,阿荣对姐姐全然不睬。她把美丽的双脚靠近吊钩下的煤气炉暖着。
从高高的天花板垂下的吊钩上挂着一只洋铁壶。
这是一种农家地炉,劈柴形陶罩的下面燃着煤气。
粗厚的地炉一半平嵌入榻榻米,另一半立在地板上,因为房间的地板比榻榻米低一截儿。
用大水车轴做的火盆远离炉子,放在铺着木地板的大屋子中间。火盆装有支腿儿,周围摆着草编椅子,上面放着丹波木棉。的坐垫。
年代久远的鲤鱼形木制吊钩已变得油黑发亮,三浦商会的客厅里充满了古朴厚重的气氛,唯有吊钩下阿荣那套着尼龙袜的双脚显得十分刺眼。
半高的窗户朝北,镶的还是毛玻璃,窗外的铁栏杆已是锈迹斑斑。
屋里白天也得点灯。灯伞亦是民间手工艺品,其形状大如童伞,下面还套着纸罩,使光线变得十分柔和。
爱子那艳丽的和服与吊盆内的鲜花为房内增添了些许明快的色彩。
爱子隔着火盆与母亲相对而坐,大约十分钟前,她曾对阿荣说: “阿荣,给你介绍个对象怎么样?那人是我们事务所的,叫桂木。我想,小井大概也认识他。” “我可没听说过这人。反正,我死也不会去相亲。” “你怎么又……” “不用见我也知道,对方肯定说我好。” 爱子身后的漆柜上立着一只木框,花盆就吊在木框里。大船形的花盆内插满了白百合和麝香豌豆花。
阿荣侧身坐在榻榻米上。她的身后也有一个漆柜,柜子上镶着铁箍,看上去极为结实。
“你赶紧走吧,、都十二点多了!”母亲把装着礼品的绸布包交给阿荣。阿荣正要往外走,母亲又叫住她说: “银行离这儿也不远,你还拎什么手提包?” “女人嘛!” “她总是那样吗?”爱子向母亲问道。
“差不多吧。她动不动就使性子,连着三四天什么也不干。” “我还以为我每次来她都看不顺眼昵!” “她跟你不一样,脾气坏……” “我一回到这儿就觉得累得慌。” “可不是……这些日子,我又犯神经痛了。” 母亲把脚伸向炉边蹭了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