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小说经典:迷羊》选收了郁达夫先生最经典的短篇小说8篇,中篇小说2篇。
为了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中生僻的字和词做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小说后附有简短的解读评点。相信读者朋友翻开本书的同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通畅的阅读快感。
郁达夫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是文化转型时代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介于新旧文化之间的文化典型。他的旧体诗蕴含着传统的文人情怀,他的小说因为大胆率真、独树一帜的文风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而他的游记散文更是优美得让人陶醉,以至有人评价他的游记散文创作在同时代作家中无人能出其右。
新浪读书、搜狐读书、腾讯读书联合力荐。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等。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自身经历,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为底蕴,写出了个人的性情,及时代家国之情。作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家,他的“自叙传”小说和“零余者”形象在新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他的小说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诗意的语言,浪漫主义的幻想,真挚而奔放的情感展露,艺术地再现了五四人文主义思潮注重自我价值和自我解放的时代要求,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迟桂花》等。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的形成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漂泊挣扎,以及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创作中,他既书写了那个时代个体的情欲纠葛,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同时还表达了一个异国游子对家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抒情性风格饱含着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以及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叙传风格,大大拓展了现代小说的样式和表现力。
导论
沉沦
南迁
茫茫夜
秋柳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过去
迟桂花
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
郁达夫年表(1896-1945)
飘零辗转的孤旅
其一,郁达夫所处的生存环境、个人经历、时代的变迁等现实生存状态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从而造就了其主观性、情绪化倾向。
首先,从郁达夫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他出生的1896年,“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他曾在《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中非常沮丧地描述当时的内外国情:“朝廷日日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谛订条约”。郁达夫成长的岁月,正是国家极为衰弱的时期,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切感受到民族孱弱的痛苦与弱国子民的屈辱。个人的身世和遭遇使郁达夫深感人生的悲苦,弱国子民的屈辱又使郁达夫感到一种民族的自卑。由于常受日本人的侮辱,加上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气息浓厚等各方面原因,使得郁达夫的心理时常处于“倾斜”状态,异国飘零,岁月坎坷,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西方浪漫派作家和日本私小说作为学习对象,走上可以一吐积郁的抒情小说的发展道路。
其次,回国后,面对国内军阀的专制统治,积弱不振的社会面貌,党同伐异的陈规陋习,压抑人才的社会风气,郁达夫非常苦闷,更需要感情的“喷火口”,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所以在现实中也常通过“醇酒妇人”式的放浪形骸来消解,这使他蒙受荣誉上的玷污、经济上的损失和舆论的打击,给他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和自责,反而使压抑更强烈。对于天资很高,饱览西洋小说的郁达夫来说,流于笔端的宣泄更得心应手,可以说,正是飘零孤旅奠定了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