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歌:谷静散文选》为作者个人的散文作品选。关于《憾歌:谷静散文选》的书名谷静起为《憾歌》,其意是世上事能完全圆满者少之又少,总留下遗憾。
《憾歌:谷静散文选》分为亲人卷、怀人卷、世事卷、往事卷、政事卷、游记卷、创作随笔、讲稿、散文评论、诗歌等几部分,既可反映作者个人的人生档案,又可反映作者散文创作的历程。
《憾歌:谷静散文选》为作者个人的散文作品选。作者从事业余文学创作50余年,已在各级报、刊、台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憾歌:谷静散文选》从中遴选107篇散文,约40万字。书稿分为亲人卷、怀人卷、世事卷、往事卷、政事卷、游记卷、创作随笔、讲稿、散文评论、诗歌等几部分,既可反映作者个人的人生档案,又可反映作者散文创作的历程,既可从创作主旨、文风变化上体现散文创作的“历史性特征”,又可从散文创作手法上体现散文创作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趋势。
我称我这本散文选集是我的“散文档案”,是有来由的。平时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人事档案”。都知道“人事档案”是保存个人经历的资料集合。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读大学时起开始建档,至六十岁退休,保存的工作记录总共有四十来年。而我的“散文档案”所装载的远不止此。从1962年我在报纸上正式发表第一篇散文起,至眼下(2013年),我已写了五十一年的散文,可说整整半个世纪!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仅仅从时间上看,这么长时间坚持散文创作,确实有必要进行归纳“建档”。
对于散文建档,我还有如下考虑:其一,同人事档案一样,可以反映我散文创作的整个历史。我开始创作散文时,正值国家“三年饥荒”年代的尾声。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处于好转初期。于是我写了《今日云湖》这篇处女作,用现在的话说,是提升“正能量”之作。尔后不久就是“文革”开始。全国仅有的数十几家文艺刊物和报纸副刊全部停办。我只在地方某些报刊偶有“亮相”。
至“文革”末尾(1973—1976),文艺复苏,我正式“复出”,抽调在省城“专业”写作近一年,写了一系列散文。然后就是“四人帮”垮台,改革开放开始,全国文艺进入空前繁荣的好时期。至新世纪,我的散文创作更为活跃。许多散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
我的散文创作历程,可以从个人一“点”上,反映全局散文创作的三个时期(“文革”前,“文革”中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特征。
从历史进程看,我为自己散文立“档”,确有必要。
其二,从创作主旨,文风变化看,也呈现散文创作的“历史性特征”,以此为散文立“档”也属必要。“文革”前的散文我写得不多,那时创作主旨很明确,就是歌赞大好形势,歌赞好人好事。也有披露性的、讲自己真话的,但不多。到“文革”中,这种歌赞发挥到了“极致”。
直至改革开放,具体地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散文创作的“主旨”才真正“松绑”,进入百花盛开的境域,既有歌赞的,也有批评的,既有褒扬的,也有揭露的、批判的……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即自主发言的散文成千上万,散文题材、主旨众花齐放,进入最好的历史时期。
其三,从散文创作手法上看,也呈现由单一到多样的历史的发展趋势。
“文革”前的散文创作手法(含修辞手法),虽然路数不多,但也并非“单一”。
那时散文的比兴手法、托物咏志手法等等,大行其道。而“文革”中,对比兴等手法的批判比比皆是。我自己就遭受过如此批评。
那时的创作手法,呈现单一态势。而自改革开放始,散文创作手法也百花齐放了!写实的、空灵的、歌赞的、讽刺的、写人的、咏物的、抒情的、悲切的……凡是表现人的真实感受的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写来。而散文的形式,除了常用的形式,还有“随笔、小品、游记、杂感、速写、序跋、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文艺通讯、演讲词、报告文学等等”(《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第746页“现代散文”词条及相关词条),真是空前多样!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著名作家贾平凹等提倡的写作有生活实感,有史感,有美感,题材面扩大化的“大散文”,一扫琐碎、甜腻、精巧、俗气、虚假、无聊的倾向,使散文创作呈现出令人欣悦的勃勃生机!我也随着散文手法、形式的发展,学习用多种手法、多种形式写散文,亦体现了个人散文创作手法的“历史变化”。
其四,我这“散文档案”,也是我“人生档案”的另一种形式。细心的读者在读过我这本集子的多数篇章后,对我的家庭、我的一些经历、我的社会关系、我的一些好友、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等,就会有所了解。其生动和深入程度,远远强于我那待在机关档案柜里的“人事档案”!如此观之,“建立”体现鲜活人生的“散文档案”,不仅有其必要,而且也是一种发现和创新!鉴于以上四点,我坚定了为自己散文“立档”的决心。于是就有了这本集子。由于这本散文选是个人散文的历史归档,某些文章(这样的文章不多)为了体现已远去的写作年代的作品特征,对原作品就没有作修饰和改动,以“原貌”出现在大家面前,目的是让大家也“见识”一下当年作品的特征(如“文革”中的“致敬电”就是一种特别的抒情性散文现象),以增加一点对我们国家的散文创作史的了解。
关于本书的书名我起为《憾歌》,是经过再三考虑的。其意是世上事能完全圆满者少之又少,总留下遗憾。比如,古语云“世上事终以不了了之”,说的就是处事之憾;而当今搞电影的,常说“电影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写小说的也说“小说是门遗憾的艺术”……而在平民百姓中,对处事的难圆满有更深感受。而对我这个业余文学作者来说,我的作品何尝不是遗憾连连?具体就散文创作说来,因囿于本人水平,那留下的遗憾肯定就更多了。将作品集定名《憾歌》,名之成理。(其实本书中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憾歌》也诱发了我的思考。)选集编出来了,我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为什么“稍稍”而不“大大”?因为我正在竖耳聚神,准备聆听读者诸君的谆谆指正呢12013年11月6日23时30分于金侨书斋(说明:本书所选文章,凡未注明刊发单位者,均为省以下报刊台所发表。)
第一辑 往事
在这里,毛主席留下一个“谜”
偶遇彭总
令人难忘的三十分钟——向华国锋书记汇报
一个短篇小说的荣耀——彭珮云副委员长为《愤愧》题词
我的父亲是“教痴”
忏悔今生——忆母文
我的姨爹刘永济
附:刘永济教授生平
在八叔公的塑像前
新亚姑姑
我的舅舅们
老表情亲
犟父
憾歌
“比钢还强”
与路遥的一次相遇
倦倦前辈心——记叶君健
记峻青
怀念叶蔚林
最后一笔——著名剧作家颜梅魁临终之前
从糊裱工到名编剧
老潘——往事回眸
附文:友情的分量——从预支稿酬8块钱说起 潘吉光
追思伯青先生
且说欧兄忍耐力
说石安
念一鸣兄
当官的文友
深情——记老作家刘勇
大平先生
卅年求索写春秋——记志超
“才女之邦”续写华章
愿文坛多有“袁鹰们”——一个业余作者的“奇遇”
初识刚田
心心相悦第一潮
敬畏农民
胸怀
共识——湘潭市第一次文代会琐忆
土桥岁月
静悄悄的风暴
水嫩的七爷
勇背“艺术之石”
感恩湘江
漫话湘潭“桥坛”事
细说韶乐
湘潭市中心医院记
啊!生命的守护神
门诊部的“老照片”
平凡岗位不平凡
赢得细节
蚊战
秋瑾湘潭足迹初寻觅
难忘1949之夏……
捐献
《无价亲情》创作琐忆
我们坐在大路边
冒着大雨见上将
多吃了五钱肉
修脚憾事
自由言说使我幸福
永远的感激
电大学生的追求
饿歌饱
难忘那一刻
难忘怀,报社与我“三段情”
在楠竹山的日子里
创“中国新景”
誓死捍卫人类公理——致外交部孔泉等电文
致国务院台办(附:国务院台办复函)
忧思录
我说独生子女
高考录取采用“双重标准”值得商榷
我读晓霞山
碧泉潭记
千奇百态波月洞
第二辑 1976年以前散文
1973年登韶峰
今日云湖
清风行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韶山松
东山学校散记
湘潭县韶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第三辑 创作随笔和散文评论
勤练七彩笔
“文格”与“人格”
赞“硬退精神”
有感于作家当劳模
“学问之根苦”
“勇敢地写”与“勇敢地扔”
“跟你笔下的人物生活在一起”
靠作品而存在
手法机智意蕴深长——杨华方散文《好一个山水为厅》读后
写出独特写出亮色——焦炽、晏雄华、沈德顺三人散文浅议
地域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别样把握——评获奖散文《相守雪域》
散文征文获奖作品漫评
谈谈对于深入生活和提炼素材的体会——一九七三年在湘潭师专中文系讲课讲义
第四辑 诗歌
韶山牧童谣
雷锋,美丽的尺子
韶峰情思
世纪春——献给共和国诞辰
热夜逢雨
坟茔——驳东洋外交官
屈子活了
巨石——震区一瞥
夜市
我心震撼(散文诗)
朝晖断想(散文诗)——湖南省第六届运动会大型团体操《朝晖》观后
祭舜帝文
附录一:督学查校(译文)
附录二:谷静散文获奖情况
后记
《憾歌:谷静散文选》:
何为“教痴”?痴心于教师工作之谓也。我父亲谷光亚(曾用名“谷若”)就被人誉为“教痴”。他读过七年经史子集,上过十二年洋学堂,1931年从上海教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毕业后即从教,先后在长沙、成都、安化、永兴、耒阳、湘潭等地高校、中学以教授外语为专业,直至1984年息教,从教岁月33年(不含受冤20年)。
父亲也不全然不闻窗外事。还是在上世纪初在湘潭教会办的益智学堂读书时,就带头抵制洋校长的文化侵略。1925年他在上海读书,大革命风起云涌,他第一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中,他是学运中层骨干,身披“上海学生联合会”红条,带头走上街头声援顾正红等工人群众。大学毕业,他怀着“为国培栋梁、愿献全身心”的宏愿投身教育事业。
他醉心于教育,尤醉心于外语教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起初在学校教英语,后来,英语不时兴而兴俄语了,学校要他改行教语文,而古文功底极厚的他立即就走上语文课讲台,生动、深刻的讲课又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但他仍眷恋着外语教学,不甘心如此“改行”下去。当时外语教学只有俄语,而他却从未学过俄语,怎么办?当他打听到县里某单位有位曾在俄国留过学的雷老师,便立即登门拜师。从此,在晚饭以后,他就夹着俄语教材去雷家学习,每晚学两三个小时,风雨无阻。这期间,他读烂了两套俄语教材,人瘦得似生过大病,对外语触类旁通的他终于用三个多月时间攻破了俄语关,创造了外语学习的奇迹。一天,他突然向学校领导提出他可以教俄语了。校领导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连连拒绝。但父亲坚持要教。领导没办法,说,那就试一试吧。这一试,把个学校外语组震惊了:谷老师不但能教高中俄语,还教得蛮好啊!如此痴于教业的人却也难逃被人排挤出教师队伍的厄运。1958年,父亲因“买肉排队麻烦”一句话被打成“右派”,于1961年被革除教职回乡。就在剥夺上讲台权利后,他还千方百计想自己重返讲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湘潭县景泉乡下,教育还不十分发达。在我们那山冲里还有不少儿童上不了学。父亲就自作主张办起了私塾,教十几个少儿读《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学费就随家长自愿、交多少就是多少。贫困山区的社员手头拮据,大家都以红薯、芋头充作“学费”,多的交上十斤,少的交几斤,父亲都接受。
私塾只办了几个月,上面指示下达:不准办私塾,不准学封资修。于是父亲又“失业”了。父亲仍不死心。私塾停办后不久,他便给湘潭县文教科写信,说明自己是学外语的,英语、俄语都可以教,要求给他上讲台的机会。信寄出去,如泥牛入海。他又写。几乎一个多月写一封,一连写了七八封。尤其是后来几封,他在突出自己曾有的外语教学经历外,特别强调“不要工资,只要有饭食即可”。县文教科的领导终于看到了他的信,觉得这样一位外语老师荒废了实属可惜,加上“不要工资”更让人动心。于是通知他到县四中去教英语。
但一到县四中,情况突变,有人暗中反映父亲是“老右”,还有其他问题。无奈何学校只好通知他回去。他的教学梦又一次破灭!所谓其他问题,是有人诬他有“特嫌”。这又是这一教痴万万没有想到的。
说这事得多费点笔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建立统一战线。
时任长沙某著名中学英语教师的父亲决定投笔从戎。给他工作牵线的友人因看重他的外语水平而推荐他至成都航空学院(亦称空军机械学校)任英语教授。
他在讲授英语的同时,不时掺杂一些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内容而让学校当局所侧目。抗战胜利,内战阴影日重。至1949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战场上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直阅读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的父亲已感觉到时局会大变。他对母亲说:“蒋光头倒台倒定了,新中国有希望了。”那年夏天,航院迁台。学校动员教职员工去台湾,父亲坚决拒绝,坚定地选择回湖南教书。因当时从成都回湖南坐烧木炭的汽车要走一个月,就利用在航院工作之便搭乘学校去台便机返湘。1949年6月的一天,我们全家七口(父、母、姑、祖母、我和两个妹妹)与另外几家人登上一架刚修好的美制C一47小型运输机从成都起飞。途经衡阳时飞机降落了。父亲毫不犹豫地带我们一家下了飞机。飞机继续起飞,消失在东南方向。
一回湘,父亲没有休息,便赴早联系好的地处偏僻的安化中学任教并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迎解”工作。新中国成立,湖南和平解放后,父亲服从安排携全家赴同样偏僻的永兴一中任教。一教六年。六年中先教英语后教语文,再通过自学教授俄语,可谓殚精竭虑服务学生。在教好书的同时,父亲对学生健康分外关心,他说:“学生要成为国家扎实栋梁,学校伙食不能马虎。”便常深入学生了解情况。1955年,学生向他反映学校伙食差了,菜里没几点油星子,许多学生因缺营养得了夜盲症。父亲在几次提出意见没有回音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便给毛主席上书,揭发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贪污学生伙食费问题。起初还平安无事,但反“右”运动一到,父亲便成重点打击对象。
在批斗会上,校长没提父亲给主席写信事,抓住他平常说过的“买肉排队麻烦”一句话,上升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将其打成“右派”。当父亲说自己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并以不去台湾与国民党政府分道扬镳为例。哪知校长唆使一曾为国民党县党部骨干的教师上台当批斗先锋。那人恶狠狠地对父亲说:“没去台湾?那你就是空降特务!”父说:“哪有把一家七口一起空降的吗?”“啪”的一声,一记耳光打在父亲脸上。父亲不作声了。
于是父亲成了“右派”,而毫无根据、在批判会上吆喝出来的“特务嫌疑”的诬名悄悄进了他的档案,如影随形。1974年我作为县委工作队员在我老家附近蹲点。一闲暇日我回家看望父亲,闲聊中他突然问我:“暗号”是什么意思?我反问他:您怎么问起这个?他说:有公社干部问他晓不晓得“暗号”。
啊,我终于明白,公社干部是在将他做特务嫌疑。我当然心中有数。因为我这个父亲几十年间除了学外语就是教外语,平日里小说和电影一概不看,他又怎知什么“暗号”,他根本就没有起码的案件常识。(父亲缺乏社会生活常识又一例:当年他连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也区分不清。划“右”后,按政策我们全家的城镇户口可保留,但他凭一时之气将全家妇孺全迁返老家农村。到农村后他才弄清城乡户口之严重差别!)我把对“暗号”的理解告诉了父亲。父亲平静地淡然一笑:“我一生教书,任何坏事与我无关。”然而,“老右”和“特嫌”毕竟堵塞了这位教痴的教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