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核心指标。空间分析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空间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的紧密结合,为GIS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空间分析建模与应用》从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专业应用建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共9章,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分析概述、空间量算、空间变换、基本空间分析方法、空间网络分析、三维地形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智能化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建模及应用案例。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空间分析建模与应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地球上80%的信息都是与空间相关的,空间信息在人们生活、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手段的不断发展,各种空间数据的获取已经非常便捷高效、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方法,出现了“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的局面、从海量的空间信息中分析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来认识和把握地球和社会的空间运动规律,为规划、预警预报和调控提供决策支持,亟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来进行空间信息分析。
空间分析方法用于地理现象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自从地图出现,人们就开始在地图上测量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面积,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空间信息分析行为、1854年,英国医生琼 斯诺利用地图分析方法发现了伦敦霍乱流行的原因,揭示了霍乱病发病的根源,可以认为是空间分析技术不自觉运用的代表、现代空间分析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和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部分模型开始初步考虑了空间信息的关联性问题、从70年代开始,空间统计学迅速发展,相关理论与方法逐渐完善、到90年代后,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的广泛应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建立起专门的空间分析模型,促进了空间分析的繁荣发展、信息处理能力的逐渐提高和空间分析模型的日益成熟,推动空间分析功能向强调地理空间自身的特征、面向空间决策支持、虚拟时空演化过程及提供智能服务等方向发展(汤国安和杨昕,2012)。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查询空间信息,还可以通过空间关系揭示事物间更深刻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随着空间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宽,人们对空间分析的要求逐渐由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等基本的空间问题分析,转向对所处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探究、目前,空间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地质学、流行病学、犯罪、交通、考古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