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麻爱民,男,1967年生,吉林桦甸人。教授、博士,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嘉应学院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主要从事汉语史、古文字和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语文》《文献》《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广东省社科项目多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汉语个体量词发展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汉语个体量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第三节研究内容、范围和步骤
第二章个体量词通论
第一节个体量词的定义和性质
第二节个体量词同相关量词的分合
第三节个体量词的判定
第四节现代汉语常用、次常用个体量词的数量
第三章个体量词产生与发展的系统研究
第一节先秦——个体量词系统的萌芽期
第二节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个体量词系统的发展期
第三节宋元——个体量词系统的成熟期
第四节明清至现代——个体量词系统的调整期
第四章个体量词产生与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个体量词“只”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个体量词“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个体量词“头”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个体量词“张”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个体量词产生与发展的专题研究
第一节数量结构的发展
第二节汉语量词重叠式的历时发展
第三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个体量词编纂疏误
第四节说“花朵”兼谈量词“朵”的词尾化
第五节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与发展——以“口”为例
第六节汉语个体量词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
参考文献
附调查及引证出土文献目录
后记
第二节汉语个体量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汉语个体量词研究自《马氏文通》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成果是多方面的。在断代研究方面,杨晓敏、黄盛璋、刘世儒、游黎、彭文芳、叶桂郴等的研究,几乎涉及了汉语史的各个阶段。专书研究方面,现有《左传》、《史记》、《齐民要术》等专书量词研究成果约数十种。在利用出土新材料方面,管燮初、沈培、张玉金、马国权、黄载君、王贵元、魏德胜、廖名春、胡继明等利用殷商卜辞、两周金文、战国秦汉简帛、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书等出土文献,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汉语个体量词研究。在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运用方面,如马庆株、邵敬敏运用现代语义学理论对个体量词的动态考察,王绍新、蒋颖对个体量词的虚化以及虚化机制的探讨,石毓智、游顺钊等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个体量词的来源和用法的解释,刘丹青对个体量词所作的类型学分析等,这些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很有建树。当然,汉语个体量词研究在取得多方面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种研究不平衡
笔者统计了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了2005、2006、2007三年发表的量词文章共计2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