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个体灵魂的独白,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阅读与思考,是一位有宏大阅读视野的读书人的阅读体验和由此产生的如诗一般短小精悍又咳唾如玉的思想的语言和语言的思想。虽然作为编者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些绕口,但读完本书,相信慧眼的读者必定会不虚于看作者在人生的书海中徜徉,并且产生跳入作者营造的感性和理性的汉语海洋中遨游一番的想法。本书是短章,也是断章,更是截句。书中闪现的作者的智慧比比皆是,那些辉光正是语言的力量与不朽,正是照亮人生平凡生活的灯塔,是生命的力量。
黑陶,1968年出生于中国南方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16岁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23岁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居太湖北岸的无锡。 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2003)、《泥与焰》(2004)、《绿昼·黑陶散文》(2006)、《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国册页》(2013),口述历史《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2010)等。
二四 释名
沈从文(1902—1988)。“从文”这股宿命的力量,拉着这位早年从武的湘西青年,回到“文”的路途。文似乎是弱的,沈从文似乎也是弱的,但这位由楚地贡献给中国文学的伟大作家,却是以柔弱克刚强的典范。是南方的水赋予了他智慧。他以文的如水柔弱,抵抗着命运与时代的莽撞刚强。最终,他是胜者。“亦慈亦让”,是他的形式,“不折不从”,才是沈从文这个人的真正内核。
郭沫若(1892—1978)。沫若即若沫。水上的泡沫,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洪流里,都是安全的,显眼的——但是,随波逐流的泡沫,终究是轻浅的。
郁达夫(1896—1945)。郁与达,一对矛盾。时代境遇与个人情感之郁,对世情人生的练达和通达,在这位浪漫感伤的浙籍作家身上,交相纠缠。正是在郁与达这对矛盾中,“郁达”之“夫”度过他的一生。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大海所生的儿子,所以,他是“海子”。难怪,“太平洋”这个很难入诗的名词,也成为他诗歌的关键词。他是太平洋的儿子。他年轻的死,也与海有关:他选择了大海之侧的山海关,自主结束了自己在俗世的呼吸与心跳。
昌耀(1936—2000)。盛大、耀眼的光芒。可以判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昌耀的光芒,还会越来越强劲。不过,强劲光源的背后,总是漆黑的。漆黑之中,昌耀,这个男人的肉体之上,布满了锈蚀和伤痛。
鲁迅(1881—1936)。迅,按现在的理解,是尖锐的速度,不光仅指鲁氏(周氏)文风,还暗含生命的短促。从汉字的原初意义来辨析,迅,《说文解字》释“疾也”;而“疾,病也,从疒,矢声”。要之,迅,即病来如箭之意。一代文豪与战士的英年早逝,尽在“迅”中?
二五 幻象和幻感
诗贵主观。具体来说,诗美之源,我以为,在于诗中的幻象和幻感。
幻象可细分成:幻视、幻听、幻嗅、幻触、幻味等。
“鬼灯如漆点松花”,“灯上我恍惚遇见这个灵魂/跳上大海而去”,这是幻视。
“羲和敲日玻璃声”,这是幻听。
“黑暗的沙漠布满盐的气息”,这是幻嗅。
“她的目光是坚硬的”,这是幻触。
“乡野的秋天,有烤玉米的焦甜”,这是幻味。
诗中的幻感,是指独特的、个人的主观感受。如:“黎明以前的深水杀死了我”;“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幻象和幻感,只是技术、形式层面的东西,运用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展示情感,表现所写对象本质的真实。
二六 激动
汉语之中,已经诞生了《周易》、《老子》、《论语》、《庄子》这些伟大著作,已经拥有了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伟大诗人,这令人激动且倍感鼓舞。
二七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读曾国藩(1811—1872)文字,服膺处众。如:“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等等。曾氏其人,确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在十九世纪的集大成者,真正所谓既是“办事”人,又是“传教”者。
近世卓绝人物对湘人曾国藩的评判,允为解人之语。
梁启超(1873—1929)评曾:“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评曾:“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蒋介石(1887—1975)评曾:“曾公人格乃国人精神典范。”
人言曾氏:“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二八 博尔赫斯的汉语气息
“他曾计划要到中国去。”博尔赫斯遗孀在答记者问中透露(“孀”,一个女子遭遇人生霜雪)。
博尔赫斯,我很惊讶他的作品转化成汉语之后,依然在字里行间保留有作家个人这么强大的气息。
二九 蓝色星球上面
我们的地球。
年龄:46亿年。
平均半径:6371公里。
赤道周长:40075公里。
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其中约71%为海洋。
内部灼热,地核温度为4700摄氏度。
我的脑中,深刻着一幅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一颗美丽、微小的蓝色星球,孤独无依地,悬浮于漆黑的宇宙之中。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面,有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有人的哲学、艺术、爱情和种种的梦想。
三0 一部自沉的汉字册页
繁茂吐香的植物。美丽皎洁的人。梦幻般的河流。各种各样的神灵。
这是曾经的南方的现实。
一部刻满汉字的册页,穿越人事与时光的混沌区域,缓缓地,自沉于植物的香气和水流之中。
三一 默读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重温李白(701—762)。
三二 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
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变化和关系。
“变化”,即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可用阴阳的盛衰消长、互相包孕来概之。
“关系”之说,最显著地表现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上。五行,即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的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三 中国文化三大宇宙
中国文化研究、探索的领域,私人以为,主要包括三大宇宙:
自然宇宙,如风水、星占;
身体宇宙,如中医、太极;
人事宇宙,如伦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