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普通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安全科学的发展及学科体系、安全科学基础、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安全预测与事故预防原理。
《安全学原理/普通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作为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相关专业学习和了解安全工程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安全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运用正确的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与工作,并在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全学原理/普通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八章,系统地介绍了安全学原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安全科学基础的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概念
二、安全的特征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发展现状
一、安全科学的由来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一、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三、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
第五节 安全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
第一节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一、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二、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三、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
四、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
五、安全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
一、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
二、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流变一突变规律
一、流变一突变理论的背景知识
二、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特征
三、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安全观
一、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二、安全本质及安全第一原理
三、安全价值观i
四、大安全观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科学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整分舍原理
三、反馈原理
四、封闭原理
五、弹性原理
六、能级原理
七、动力原理
第二节 系统整体性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
三、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人本安全原理
第四节 物流安全原理
一、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与安全的关系
三、物流中的重点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
第一节 安全的属性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
第四节 事故的特征
第五节 事故模式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二、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三、能量转移论
四、人失误论
五、管理失误论
六、扰动起源论
七、轨迹交叉论
八、综合论的事故模型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
第一节 本质安全化方法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第二节 人机匹配法
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人机相互匹配
第三节 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
一、全面安全管理
二、安全目标管理
第四节 系统方法
一、系统
二、系统工程
三、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第五节 安全教育方法
一、安全教育的原则和作用
二、安全教育方法
第六节 安全经济方法
一、研究安全经济的基本方法
二、安全经济的特点
第七节 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安全社会原理
第一节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
二、企业安全文化
三、公共安全文化
第二节 安全的社会效应
第三节 安全科学与社会科学
第四节 安全管理体制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二、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
第五节 安全法律与法规
一、安全法规
二、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安全经济原理
第一节 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
一、安全投入
二、安全投八与安全产出分析
第二节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
一、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
二、安全成本分析
三、安全效益函数
四、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 安全效益评价
一、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二、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三、提高安垒效益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企业安全经济管理
一、安全经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二、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与分类
三、安全经济管理的手段
四、企业安全经济管理方法
第五节 事故经济损失与安全经济决策
一、事故经济损失与估算
二、安全经济决策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安全预测与事故预防原理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预测理论
第三节 事故预防原理及对策
一、事故预防原理
二、事故预防对策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一、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为了把握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必须首先研究安全问题到底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如何相互作用。不论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中,与安全问题直接或问接发生关联的不外乎是人、物以及人与物的联系。人是安全的主体和核心,也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是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根本不存在安全问题。物是指物质,它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极其广泛,形式也极复杂,甚至可以说它散布在人类身心之外的所有客观事物之中。人与物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它既包括人与物(含人与人、物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和信息的相互联系。为了体现以安全为主体的概念,在这里称“人”为“安全人体”,称“物”为“安全物质”,称“人与物(包括人与人以及物与物)”为“安全人与物关系”,其中“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为“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联系为“安全系统”。通过对安全与否的全面深入分析,不难得出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和安全社会(即安全人与物关系)构成安全三要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形成安全整体的四类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即四因素)。
安全要素是指在特定的(即理想的)状态下,仅自身就能独立地成为实现安全的充分条件。例如,“安全人体”,如果能对危害因素具有绝对抵抗能力;“安全物质”,对人如果绝对无危害;或者“安全人与物关系”,如果在时间、空间和能量及信息上与人绝对不发生危害性的联系。只要三者能具其一,结果都是安全的。因此称它们为“安全三要素”。但是,上述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为达到和保持安全状态,需要在现有的三要素基础上,通过安全系统的信息对各安全要素进行能量的运筹、调节、匹配和控制,使之达到和保持整体上的安全状态。
根据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四种安全因素的不同属性和作用机制,对安全进行纵向学科分类,于是它被区分为安全物质类(即自然科学性的安全物质因素)、安全社会类(即社会科学性的安全因素,指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的时间、空间和能量联系因素)、安全系统类(即系统科学性的安全信息与能量的整体联系因素)、安全人体类(即人体科学性的安全生理、安全心理等因素)。以上纵向区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安全分支学科。同时根据理论指导实践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双向作用原理,完成安全从工程技术到技术科学,又到基础科学,再到哲学桥梁的理论升华;把每类安全分支学科的理论与工程技术实践紧密地衔接起来,以达到对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全面系统认识。这种不同理论高度的纵向联系,又被区分为四个横向层次,即:为解决安全保障条件和把握人的安全状态,需要发展的工程技术层次,称之为安全工程;为获得安全工程技术的理论依据,需要发展的技术科学层次,称之为安全工程学;为掌握安全工程学的基础理论,需要发展的基础科学层次,称之为安全学;为把握安全的本质及其科学思想方法,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层次,称之为安全观。将这种纵向不同因素的学科分类及其横向不同认识高度的理论分层,进行全面有机的联系并加以全面展开,便构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这个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由以下部分组成:
1.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层次——安全观
它是安全科学的最高理论概括,也是安全的思想方法论和认识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安全问题,揭示出安全的本质即回答安全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