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中国人格读库: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
《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是一部以《礼记》读书札记形式来谈生命伦理与人生哲学的大众通俗读物,并附有《礼记新编60篇》。但既涉《礼记》,如何通俗也比不得读小说轻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普及古典学术需要,校注者作了简明注释 蒙蒙田在一篇《致读者》中对他自己著述的评价是: “这是一本真诚的书” , 因为“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到对你有用” , 所以最后一句则是提醒读者: “不应该把闲暇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 ”我要说的“致读者”则是:这本《礼敬人生》并不是一部“真诚的书” , 但一定会“对你有用” 。 而且是一部比“颜如玉” 、“黄金屋”都有价值,值得任何一个有志青年为其“浪费”任何时间的书。因为本书为大家选读的是阐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礼记》中有关人生的百篇精华。尽管做古文普及的事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礼记》值得做。其中有《礼记》注我,也有我注《礼记》 , 但皆不离前人疏义。算是与大家的一种心得交流吧。舛误不确之处,还请见谅教正。那么, 《礼记》是一部什么书呢?《礼记》是一部由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人所述,由汉人整理疏义的,研究中华古代人学礼学的经典名著。中国古代关于“礼”的典籍有三部: 《周礼》 《仪礼》 《礼记》 , 合称“三礼” 。 《周礼》是讲周朝官制政制的也称《周官》 ;《仪礼》是讲述中国古代各种礼仪、礼节、礼教活动具体仪式、程序、礼规等内容的;而《礼记》则是围绕着各种礼仪规范讲述阐发礼义的。这部礼书的价值远在其他“二礼”之上。它既是一部中国古典礼学,具有学科价值;同时又是一部最早的人学。《礼记》通过释礼通义,对人的本质、人格、人心、人性、人情、人欲、人利、人患,以及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素质修为、气概精神、文明行为,几乎无所不包,均有所论。而且这部分论述、记叙语言的文学性与思想的深刻性,都令人叹为观止。就连被宋人收入《四书》的《中庸》 《大学》二书也都是取自它的篇什;而《苛政猛于虎》一节,建国初便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于今仍在流行的许多成语、名言也出自于《礼记》 。 尽管《礼记》的内容十分庞杂,尽管涉及到具体礼仪方面的一些东西,于今早已不合适宜,但那也是中国人领先于世界的一种文明创树。《礼记》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国传统礼学思想的筚路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曾经是令世界景仰瞩目的“文明礼仪之邦” ; 之所以形成了一种“一统天下”的主体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在国难大义面前“爱死患生”的民族英雄节烈志士,宁以血肉之躯为长城而不屈外侮内患的忠义爱国民众,从而使历尽磨难劫波的中华民族不至陆沉,不至遭际与畜群为伍的命运,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全人类文明古国中至今犹存的唯一,不能不归于中华礼学思想对中国人格民气民族精神形成的奠基浇铸之功。似乎有一点需要廓清的是:尽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学思想与封建礼教制度有割不断的亲本血脉联系,但“思想”与“制度”不能全然混为一谈。这就同水与清水、污水的关系一样,水与污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礼教制度的形成自是害人无算,但在批判摧毁这个制度时,连同传统的优秀礼学思想也一并扫地出门,这就如同洗脏水把婴儿一同泼掉一样愚不可及。我们应该走出“谈礼色变”的历史误区。陈腐与进步,并不以年代为分水岭。古代社会是落后,但不也出了那么多圣贤、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吗?近代社会进步多了,不同样也出了那么多汉奸卖国贼吗?现当代社会的贪官墨吏、黑顶子商人、土豪人渣不也是层出不穷吗?古今不变的只有人性、人本。很多人现在不缺钱,但在一个完全被欲望所支配的世界中的一些个体生命,早已失却了自我,失却了人的良知,为了钱而不惜一切。是的,爱默生说过: “只有真正拥有什么的人才能给予什么;只有真正存在的人才能创造什么。 ” 但耶稣不也讲过:“争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并要忍受苦难,这与人何益? ”而伟大的但丁却说: “贪婪,是一条吃得越多越饥饿的母狼。 ” 人的贪婪欲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当今之世的许多人为了钱财已到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程度,几如《礼记》所言: “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 “小人不畏死”一般无二。孔子讲过: “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 巴尔扎克在他那张代表物质的“驴皮箴言”上边说: “要是你占有我,你就会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也会属于我。 ” 如今又有多少人为了发财而到了舍死忘生的地步?由此而滋生的社会丑恶现象在无情地啮咬着共和国健全的肌体。尽管那些腐败分子、民族人渣并非中华民族的整体,但“中国人”却因了这些渣滓,在世人心中已不再成为美的形象,难道这不是事实吗?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克己复礼” 。克己——孔子说春秋时代已到了灭天理纵人欲的地步;程朱理学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而我们需要的则只是克复每个人心中那份恶欲而已。是的,人的欲望是无以也不可覆灭的。试想如果世人连功名利禄、发财致富的心思都没有了,我们这个社会怎么向前发展呢?功名利禄、权力财富都可以争,但不可以不择手段。 《礼记》早就讲过:君子之争, “争也君子” ; 孟子也早就讲过:只要合于道义,虽天下可争;不合于道义,虽一饭一饮不可取。我们即使做不到,也总该有一点良知吧?讲一点良心吧?中国上个世纪的老百姓都知道怎么穷都不可以赚“昧心钱” , “喝凉水花脏钱,早晚都是病” , 很讲“积阴德” 。 现在的人讲什么呢?阳德都不讲,却跑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吗?谁知道有多少心虚者在赎罪求佑呢?现在的人谁还怕进地狱呢?进监狱也不怕,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发财,在网上创业,很快便淘得了百万的第一桶金,但还嫌慢,便在网上赌博以求暴发。输了精光后,便去银行抢劫取款人,但不伤人更不杀人。在狱中一脸微笑的惊人自白却是: “我依法权衡过了,我的罪我还能承担得起。 ” 真让人无语:知识竟被如此而用。克己:做好自己吧,有报应啊!头上三尺虽没什么神灵,但因果总是有的,有道是“菩萨惧因,众生畏果” 。 播什么“因” , 收什么“果” , 农民都懂的,可是官人、商人、人渣不懂,挺可悲的,利令智昏而已,这些人哪有一个傻子?复礼——历史没有倒车挡,何况过去的未必就美好,古人也未必就比今人好多少,否则,那些先贤哲人们就没必要搞什么“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了。但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也不能失传。中华民族五千年,新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总有足为今日可用的好东西不能抛弃。如果这两个“传统”都失传,那就是历史的断层,这个民族也就完了。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交叉融合中发展前进的,就像人有两条腿,没有一前一后的互动,人就无法前进。那么,本书所辑录的《礼记》篇章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百三千之礼,一词以蔽之: “人道”——什么是人;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人应当做怎样的人;怎样去以一个“人”的方式去生活、去作为;怎样以人应有的形象存在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立为三。仅此而已,却由此而不能已。天地正因其“不已”而成其无穷,成其博大、深厚、高明、悠久。“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 。 什么是大者?《礼记》讲:天地万物,人为大者,人道为大,礼敬为大,仁爱为大。奥古斯丁讲: “亚当的后裔虽然是属于血气的、必朽的,却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 神学家都如此精到地讲出了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地上的美”呢?黑格尔讲: “自然界美的高峰是动物。 ” 当代美学家利光功则认为美“在一切价值中,它对于人来说,是具有最高意义的。 ”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地球上美的高峰,就是那些拥有人性的人呢?是的,柏拉图给了人之美一个限制性前提: “人如果从美的东西中得食粮而成长,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成优美高尚的人。 ” 这似乎和动物界中“吃什么”在决定它的生存地位与等级的道理相一致。而席勒在论定“美是我们的第二造物主”时,也告诉了我们“美就是人性的完善” 。 今井清说: “ ‘美之魂’不外乎是整个人性。 ”做为一个人,一旦连人性都有所缺失、泯灭,那还有何美可言呢?而《礼记》至少会为我们“人性美”的养成,提供一份独一无二“食粮” 。 梁启超先生就讲过: “《礼记》不可全读,也不可不读。并为青年们开列了十七篇可读的篇章。而笔者在这里为青年们选读的,便都是在今日仍有阅读与应用价值的部分。卢克莱修曾经这样讲道: “生命并不无条件地给予任何一个人,给予所有人的,只是它的用益权。谁的心灵和智力留下来,谁就还活着。 ”而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生存前竞争”中的伟大胜利者,因而我们务须珍惜生命,须知生命对拥有它用益权的主人最基本的诉求便是: “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祝愿我们的青年朋友们, “从其大者为大人” , 以“天地不已”的精神,把青春的“星光”扩展为无穷的长天;把青春的“撮土”广延为深厚的大地,在不断地生存努力中,去实现生命对你的殷殷诉求。蒙田在一篇《致读者》中对他自己著述的评价是: “这是一本真诚的书” , 因为“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到对你有用” , 所以最后一句则是提醒读者: “不应该把闲暇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 ”我要说的“致读者”则是:这本《礼敬人生》并不是一部“真诚的书” , 但一定会“对你有用” 。 而且是一部比“颜如玉” 、“黄金屋”都有价值,值得任何一个有志青年为其“浪费”任何时间的书。因为本书为大家选读的是阐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礼记》中有关人生的百篇精华。尽管做古文普及的事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礼记》值得做。其中有《礼记》注我,也有我注《礼记》 , 但皆不离前人疏义。算是与大家的一种心得交流吧。舛误不确之处,还请见谅教正。那么, 《礼记》是一部什么书呢?《礼记》是一部由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人所述,由汉人整理疏义的,研究中华古代人学礼学的经典名著。中国古代关于“礼”的典籍有三部: 《周礼》 《仪礼》 《礼记》 , 合称“三礼” 。 《周礼》是讲周朝官制政制的也称《周官》 ;《仪礼》是讲述中国古代各种礼仪、礼节、礼教活动具体仪式、程序、礼规等内容的;而《礼记》则是围绕着各种礼仪规范讲述阐发礼义的。这部礼书的价值远在其他“二礼”之上。它既是一部中国古典礼学,具有学科价值;同时又是一部最早的人学。《礼记》通过释礼通义,对人的本质、人格、人心、人性、人情、人欲、人利、人患,以及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素质修为、气概精神、文明行为,几乎无所不包,均有所论。而且这部分论述、记叙语言的文学性与思想的深刻性,都令人叹为观止。就连被宋人收入《四书》的《中庸》 《大学》二书也都是取自它的篇什;而《苛政猛于虎》一节,建国初便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于今仍在流行的许多成语、名言也出自于《礼记》 。 尽管《礼记》的内容十分庞杂,尽管涉及到具体礼仪方面的一些东西,于今早已不合适宜,但那也是中国人领先于世界的一种文明创树。《礼记》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国传统礼学思想的筚路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曾经是令世界景仰瞩目的“文明礼仪之邦” ; 之所以形成了一种“一统天下”的主体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在国难大义面前“爱死患生”的民族英雄节烈志士,宁以血肉之躯为长城而不屈外侮内患的忠义爱国民众,从而使历尽磨难劫波的中华民族不至陆沉,不至遭际与畜群为伍的命运,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全人类文明古国中至今犹存的唯一,不能不归于中华礼学思想对中国人格民气民族精神形成的奠基浇铸之功。似乎有一点需要廓清的是:尽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学思想与封建礼教制度有割不断的亲本血脉联系,但“思想”与“制度”不能全然混为一谈。这就同水与清水、污水的关系一样,水与污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礼教制度的形成自是害人无算,但在批判摧毁这个制度时,连同传统的优秀礼学思想也一并扫地出门,这就如同洗脏水把婴儿一同泼掉一样愚不可及。我们应该走出“谈礼色变”的历史误区。陈腐与进步,并不以年代为分水岭。古代社会是落后,但不也出了那么多圣贤、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吗?近代社会进步多了,不同样也出了那么多汉奸卖国贼吗?现当代社会的贪官墨吏、黑顶子商人、土豪人渣不也是层出不穷吗?古今不变的只有人性、人本。很多人现在不缺钱,但在一个完全被欲望所支配的世界中的一些个体生命,早已失却了自我,失却了人的良知,为了钱而不惜一切。是的,爱默生说过: “只有真正拥有什么的人才能给予什么;只有真正存在的人才能创造什么。 ” 但耶稣不也讲过:“争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并要忍受苦难,这与人何益? ”而伟大的但丁却说: “贪婪,是一条吃得越多越饥饿的母狼。 ” 人的贪婪欲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当今之世的许多人为了钱财已到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程度,几如《礼记》所言: “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 “小人不畏死”一般无二。孔子讲过: “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 巴尔扎克在他那张代表物质的“驴皮箴言”上边说: “要是你占有我,你就会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也会属于我。 ” 如今又有多少人为了发财而到了舍死忘生的地步?由此而滋生的社会丑恶现象在无情地啮咬着共和国健全的肌体。尽管那些腐败分子、民族人渣并非中华民族的整体,但“中国人”却因了这些渣滓,在世人心中已不再成为美的形象,难道这不是事实吗?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克己复礼” 。克己——孔子说春秋时代已到了灭天理纵人欲的地步;程朱理学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而我们需要的则只是克复每个人心中那份恶欲而已。是的,人的欲望是无以也不可覆灭的。试想如果世人连功名利禄、发财致富的心思都没有了,我们这个社会怎么向前发展呢?功名利禄、权力财富都可以争,但不可以不择手段。 《礼记》早就讲过:君子之争, “争也君子” ; 孟子也早就讲过:只要合于道义,虽天下可争;不合于道义,虽一饭一饮不可取。我们即使做不到,也总该有一点良知吧?讲一点良心吧?中国上个世纪的老百姓都知道怎么穷都不可以赚“昧心钱” , “喝凉水花脏钱,早晚都是病” , 很讲“积阴德” 。 现在的人讲什么呢?阳德都不讲,却跑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吗?谁知道有多少心虚者在赎罪求佑呢?现在的人谁还怕进地狱呢?进监狱也不怕,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发财,在网上创业,很快便淘得了百万的第一桶金,但还嫌慢,便在网上赌博以求暴发。输了精光后,便去银行抢劫取款人,但不伤人更不杀人。在狱中一脸微笑的惊人自白却是: “我依法权衡过了,我的罪我还能承担得起。 ” 真让人无语:知识竟被如此而用。克己:做好自己吧,有报应啊!头上三尺虽没什么神灵,但因果总是有的,有道是“菩萨惧因,众生畏果” 。 播什么“因” , 收什么“果” , 农民都懂的,可是官人、商人、人渣不懂,挺可悲的,利令智昏而已,这些人哪有一个傻子?复礼——历史没有倒车挡,何况过去的未必就美好,古人也未必就比今人好多少,否则,那些先贤哲人们就没必要搞什么“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了。但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也不能失传。中华民族五千年,新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总有足为今日可用的好东西不能抛弃。如果这两个“传统”都失传,那就是历史的断层,这个民族也就完了。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交叉融合中发展前进的,就像人有两条腿,没有一前一后的互动,人就无法前进。那么,本书所辑录的《礼记》篇章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百三千之礼,一词以蔽之: “人道”——什么是人;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人应当做怎样的人;怎样去以一个“人”的方式去生活、去作为;怎样以人应有的形象存在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立为三。仅此而已,却由此而不能已。天地正因其“不已”而成其无穷,成其博大、深厚、高明、悠久。“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 。 什么是大者?《礼记》讲:天地万物,人为大者,人道为大,礼敬为大,仁爱为大。奥古斯丁讲: “亚当的后裔虽然是属于血气的、必朽的,却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 神学家都如此精到地讲出了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地上的美”呢?黑格尔讲: “自然界美的高峰是动物。 ” 当代美学家利光功则认为美“在一切价值中,它对于人来说,是具有最高意义的。 ”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地球上美的高峰,就是那些拥有人性的人呢?是的,柏拉图给了人之美一个限制性前提: “人如果从美的东西中得食粮而成长,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成优美高尚的人。 ” 这似乎和动物界中“吃什么”在决定它的生存地位与等级的道理相一致。而席勒在论定“美是我们的第二造物主”时,也告诉了我们“美就是人性的完善” 。 今井清说: “ ‘美之魂’不外乎是整个人性。 ”做为一个人,一旦连人性都有所缺失、泯灭,那还有何美可言呢?而《礼记》至少会为我们“人性美”的养成,提供一份独一无二“食粮” 。 梁启超先生就讲过: “《礼记》不可全读,也不可不读。并为青年们开列了十七篇可读的篇章。而笔者在这里为青年们选读的,便都是在今日仍有阅读与应用价值的部分。卢克莱修曾经这样讲道: “生命并不无条件地给予任何一个人,给予所有人的,只是它的用益权。谁的心灵和智力留下来,谁就还活着。 ”而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生存前竞争”中的伟大胜利者,因而我们务须珍惜生命,须知生命对拥有它用益权的主人最基本的诉求便是: “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祝愿我们的青年朋友们, “从其大者为大人” , 以“天地不已”的精神,把青春的“星光”扩展为无穷的长天;把青春的“撮土”广延为深厚的大地,在不断地生存努力中,去实现生命对你的殷殷诉求。田在一篇《致读者》中对他自己著述的评价是: “这是一本真诚的书” , 因为“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到对你有用” , 所以最后一句则是提醒读者: “不应该把闲暇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 ”我要说的“致读者”则是:这本《礼敬人生》并不是一部“真诚的书” , 但一定会“对你有用” 。 而且是一部比“颜如玉” 、“黄金屋”都有价值,值得任何一个有志青年为其“浪费”任何时间的书。因为本书为大家选读的是阐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礼记》中有关人生的百篇精华。尽管做古文普及的事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礼记》值得做。其中有《礼记》注我,也有我注《礼记》 , 但皆不离前人疏义。算是与大家的一种心得交流吧。舛误不确之处,还请见谅教正。那么, 《礼记》是一部什么书呢?《礼记》是一部由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人所述,由汉人整理疏义的,研究中华古代人学礼学的经典名著。中国古代关于“礼”的典籍有三部: 《周礼》 《仪礼》 《礼记》 , 合称“三礼” 。 《周礼》是讲周朝官制政制的也称《周官》 ;《仪礼》是讲述中国古代各种礼仪、礼节、礼教活动具体仪式、程序、礼规等内容的;而《礼记》则是围绕着各种礼仪规范讲述阐发礼义的。这部礼书的价值远在其他“二礼”之上。它既是一部中国古典礼学,具有学科价值;同时又是一部最早的人学。《礼记》通过释礼通义,对人的本质、人格、人心、人性、人情、人欲、人利、人患,以及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素质修为、气概精神、文明行为,几乎无所不包,均有所论。而且这部分论述、记叙语言的文学性与思想的深刻性,都令人叹为观止。就连被宋人收入《四书》的《中庸》 《大学》二书也都是取自它的篇什;而《苛政猛于虎》一节,建国初便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于今仍在流行的许多成语、名言也出自于《礼记》 。 尽管《礼记》的内容十分庞杂,尽管涉及到具体礼仪方面的一些东西,于今早已不合适宜,但那也是中国人领先于世界的一种文明创树。《礼记》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国传统礼学思想的筚路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曾经是令世界景仰瞩目的“文明礼仪之邦” ; 之所以形成了一种“一统天下”的主体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在国难大义面前“爱死患生”的民族英雄节烈志士,宁以血肉之躯为长城而不屈外侮内患的忠义爱国民众,从而使历尽磨难劫波的中华民族不至陆沉,不至遭际与畜群为伍的命运,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全人类文明古国中至今犹存的唯一,不能不归于中华礼学思想对中国人格民气民族精神形成的奠基浇铸之功。似乎有一点需要廓清的是:尽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学思想与封建礼教制度有割不断的亲本血脉联系,但“思想”与“制度”不能全然混为一谈。这就同水与清水、污水的关系一样,水与污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礼教制度的形成自是害人无算,但在批判摧毁这个制度时,连同传统的优秀礼学思想也一并扫地出门,这就如同洗脏水把婴儿一同泼掉一样愚不可及。我们应该走出“谈礼色变”的历史误区。陈腐与进步,并不以年代为分水岭。古代社会是落后,但不也出了那么多圣贤、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吗?近代社会进步多了,不同样也出了那么多汉奸卖国贼吗?现当代社会的贪官墨吏、黑顶子商人、土豪人渣不也是层出不穷吗?古今不变的只有人性、人本。很多人现在不缺钱,但在一个完全被欲望所支配的世界中的一些个体生命,早已失却了自我,失却了人的良知,为了钱而不惜一切。是的,爱默生说过: “只有真正拥有什么的人才能给予什么;只有真正存在的人才能创造什么。 ” 但耶稣不也讲过:“争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并要忍受苦难,这与人何益? ”而伟大的但丁却说: “贪婪,是一条吃得越多越饥饿的母狼。 ” 人的贪婪欲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当今之世的许多人为了钱财已到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程度,几如《礼记》所言: “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 “小人不畏死”一般无二。孔子讲过: “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 巴尔扎克在他那张代表物质的“驴皮箴言”上边说: “要是你占有我,你就会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也会属于我。 ” 如今又有多少人为了发财而到了舍死忘生的地步?由此而滋生的社会丑恶现象在无情地啮咬着共和国健全的肌体。尽管那些腐败分子、民族人渣并非中华民族的整体,但“中国人”却因了这些渣滓,在世人心中已不再成为美的形象,难道这不是事实吗?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克己复礼” 。克己——孔子说春秋时代已到了灭天理纵人欲的地步;程朱理学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而我们需要的则只是克复每个人心中那份恶欲而已。是的,人的欲望是无以也不可覆灭的。试想如果世人连功名利禄、发财致富的心思都没有了,我们这个社会怎么向前发展呢?功名利禄、权力财富都可以争,但不可以不择手段。 《礼记》早就讲过:君子之争, “争也君子” ; 孟子也早就讲过:只要合于道义,虽天下可争;不合于道义,虽一饭一饮不可取。我们即使做不到,也总该有一点良知吧?讲一点良心吧?中国上个世纪的老百姓都知道怎么穷都不可以赚“昧心钱” , “喝凉水花脏钱,早晚都是病” , 很讲“积阴德” 。 现在的人讲什么呢?阳德都不讲,却跑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吗?谁知道有多少心虚者在赎罪求佑呢?现在的人谁还怕进地狱呢?进监狱也不怕,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发财,在网上创业,很快便淘得了百万的第一桶金,但还嫌慢,便在网上赌博以求暴发。输了精光后,便去银行抢劫取款人,但不伤人更不杀人。在狱中一脸微笑的惊人自白却是: “我依法权衡过了,我的罪我还能承担得起。 ” 真让人无语:知识竟被如此而用。克己:做好自己吧,有报应啊!头上三尺虽没什么神灵,但因果总是有的,有道是“菩萨惧因,众生畏果” 。 播什么“因” , 收什么“果” , 农民都懂的,可是官人、商人、人渣不懂,挺可悲的,利令智昏而已,这些人哪有一个傻子?复礼——历史没有倒车挡,何况过去的未必就美好,古人也未必就比今人好多少,否则,那些先贤哲人们就没必要搞什么“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了。但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也不能失传。中华民族五千年,新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总有足为今日可用的好东西不能抛弃。如果这两个“传统”都失传,那就是历史的断层,这个民族也就完了。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交叉融合中发展前进的,就像人有两条腿,没有一前一后的互动,人就无法前进。那么,本书所辑录的《礼记》篇章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百三千之礼,一词以蔽之: “人道”——什么是人;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人应当做怎样的人;怎样去以一个“人”的方式去生活、去作为;怎样以人应有的形象存在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立为三。仅此而已,却由此而不能已。天地正因其“不已”而成其无穷,成其博大、深厚、高明、悠久。“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 。 什么是大者?《礼记》讲:天地万物,人为大者,人道为大,礼敬为大,仁爱为大。奥古斯丁讲: “亚当的后裔虽然是属于血气的、必朽的,却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 神学家都如此精到地讲出了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地上的美”呢?黑格尔讲: “自然界美的高峰是动物。 ” 当代美学家利光功则认为美“在一切价值中,它对于人来说,是具有最高意义的。 ”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地球上美的高峰,就是那些拥有人性的人呢?是的,柏拉图给了人之美一个限制性前提: “人如果从美的东西中得食粮而成长,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成优美高尚的人。 ” 这似乎和动物界中“吃什么”在决定它的生存地位与等级的道理相一致。而席勒在论定“美是我们的第二造物主”时,也告诉了我们“美就是人性的完善” 。 今井清说: “ ‘美之魂’不外乎是整个人性。 ”做为一个人,一旦连人性都有所缺失、泯灭,那还有何美可言呢?而《礼记》至少会为我们“人性美”的养成,提供一份独一无二“食粮” 。 梁启超先生就讲过: “《礼记》不可全读,也不可不读。并为青年们开列了十七篇可读的篇章。而笔者在这里为青年们选读的,便都是在今日仍有阅读与应用价值的部分。卢克莱修曾经这样讲道: “生命并不无条件地给予任何一个人,给予所有人的,只是它的用益权。谁的心灵和智力留下来,谁就还活着。 ”而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生存前竞争”中的伟大胜利者,因而我们务须珍惜生命,须知生命对拥有它用益权的主人最基本的诉求便是: “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祝愿我们的青年朋友们, “从其大者为大人” , 以“天地不已”的精神,把青春的“星光”扩展为无穷的长天;把青春的“撮土”广延为深厚的大地,在不断地生存努力中,去实现生命对你的殷殷诉求。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出版前言 [序]让有血气的生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一、礼敬:做人应知的第一要义 二、 节制:纵欲就是把生命交给了巴尔扎克的“驴皮” 三、君子安身立命的十条礼谕 四、礼:教人知何以别于禽兽群 五、礼尚往来:感恩不是愚报与交易 六、 富贵者当“自卑而尊人”;汉太尉慨叹不入狱安知狱吏之贵 七、人生百年的十个分期称谓 八、 时孝:人子事亲的四季之礼与一日两敬 九、为人子者与人争斗不孝有四 十、游子当知慰父母在家盼归之心 十一、人子居家举止礼敬孝思十三观 十二、 亲在,衣冠不镶白;亲亡,衣冠不缀彩 十三、父执辈进退问对之礼 十四、对年长者的五个礼敬层次 十五、尊师之四礼可广为待客之道 十六、“客前不叱狗”与“餐桌软暴力” 十七、 现代人的“视觉空乏征”与男人的“软骨塌肩病” 十八、为子女起名的四大忌讳 十九、忠诚敬业:王命在身不敢宿于家 二十、 君子全交之道:不尽人欢,不竭人忠 二十一、 君子的“站相”“坐相”与“抱孙不抱子” 二十二、君子“五不问”则不失礼敬 二十三、 临丧不笑,临乐不叹;丧葬礼敬与不宜 二十四、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二十五、 太子申生宁死而不肯拂父意之遗害 二十六、 正人君子总该有忠、孝、耻“三心” 二十七、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大有深意 二十八、 礼不忘本:“狐死正首丘”“胡马嘶北风” 二十九、 君子称终小人称死,死不可免自当努力于生 三十、 孔子临终自挽悲歌;人生不为君子也当成正人 三十一、 “礼有余”莫若“哀有余”“敬有余” 三十二、 君子知耻:“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三十三、 君子不强求事功;不及尚可补,过之无以挽 三十四、 君子临丧念始节哀顺变;大孝在生前而不在身后 三十五、 子路伤贫之叹;论孝原心不原迹,家贫以菽水之欢为孝 三十六、 “人道政为大”:千夫殒命又何如一人善政 三十七、当途当念“苛政猛于虎” 三十八、处墓墟庙堂之间人自悲敬 三十九、 “嗟来”大鉴:好心为什么没好报 四十、 美轮美奂:君子善谏,智者善解 四十一、 仪表端庄,君王礼敬;衣貌不整,守门人拒报 四十二、“大义灭亲”未必可得主子欣赏 四十三、 “天网”:人生无以逃脱的三个“裁判所” 四十四、 嫁女三夜不熄烛,娶妇三日不常乐;人生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旅程 四十五、 知事人之道然后能使人;子产论未能操刀而使割 四十六、 礼:承天道,治人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四十七、 礼之“四治”:人情人义人利人患 四十八、 “爱死患生”:人类生存境界的至高点 四十九、 人性之最:饮食男女“两大欲”,死亡贫苦“两大恶” 五十、阎浮提世界的“魔兽”:人欲与兽性结合的杂种 五十一、生命对主人最起码的两个诉求 五十二、 人是天地阴阳五行秀气所生之大物 五十三、 礼成于宾主辞让礼敬;敬“县官”而不可忽“现管” 五十四、 婚礼:夫妻为“天地合”“万世之始”,男女当有亲有敬 五十五、 古人丈夫何以为丈夫;如今男人何以多“伪娘” 五十六、 人兽之别在礼义,尊卑之别不在男女 五十七、 百日之腊,一日之泽;张而不弛,文武不能 五十八、女子的成年礼:加笄与取字 五十九、 人子之孝的“三纲领”与“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六十、曾子论人子敬身与“五不孝” 六十一、 君子之孝有“三难”:敬、安、终 六十二、 孝分“力、劳、广”,仁及鸟兽草木为大孝 六十三、曾子论“归全之孝” 六十四、 生当惜缘,“三顺”自为积福之道 六十五、 人间三大:“人道政为大,爱人礼为大,礼以敬为大” 六十六、君子成其名即成父母之名 六十七、 孔子论“天道有四”与人生成功四道 六十八、 孔子论“野”“给”“逆”三违礼与“藤本人” 六十九、 君子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可参天地 七十、 君子择职:辞富贵而就贫贱,不使“人浮于食” 七十一、 君子不记父母之过而须记父行子效的原谷 七十二、 何谓“执其两端”;什么是“高明”“正确” 七十三、 道不远人:村夫愚妇自有圣人所不知不能处 七十四、 君子所当奉行与禁忌的职场五事 七十五、 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寿;人爵怎如自得天爵 七十六、 射如君子之道失鹄责己;远始于近高起自低 七十七、 栽培倾覆:世界没有心,抱怨干旱何如把自己变成雨 七十八、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治学当耻蒲卢螟蛉之误 七十九、 天地之道:以至诚不二而达博厚高明悠久 八十、 天地不已而终至无穷,人能不已则必成其大 八十一、 天地因“并”而广,做人有“容”乃大 八十二、君子“三不失”自得威信服人 八十三、 君子慎祸远耻庄敬日强;小人因无知无耻而无畏 八十四、 君子不以己长病人短,不以人所不能而辱人 八十五、 政治家要考虑人民的酒量,而不以己定法律人 八十六、无愧于人者自无所畏于天 八十七、 君子知处情处厚处贤必受人敬尊 八十八、被人“敬而远之”者非鬼即神 八十九、 君子进退之礼:“三让”而进,一辞而别 九十、 菩萨惧因,众生畏果;君子言虑终而行察弊 九十一、 梧桐为母所杖,竹杖为守父忧 九十二、 鸟兽伤其类哀不忍去,人哀其亲亡至死无穷期 九十三、 人不困于贫富贵贱君长府衙者可称为“儒” 九十四、 “絜矩之道”:善与人同,自己讨厌的不用来对待他人 九十五、与人不慢不争自无暴祸临门 九十六、 “好男儿志在四方”与生之射礼 九十七、 君子不怨不争,其争也不失君子风度 九十八、 君子贵玉贱珉,人无玉质也别作石头 九十九、礼之大体:法天地顺人情 一〇〇、 礼之“三”何其如此之多;人何以得与天地并立为三 鸣谢
敬人,亦必知礼敬前人,前人就是历史。个体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连一朵浪花都够不上,你怎么可以蔑视这条大河呢? “碟子中扎猛,不知深浅”也许正是对那些不知敬畏前人,无知于历史而肆毒舌雌黄前人者的写真描述。我们只能称其愚蠢而已。愚蠢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一条春天里的虫子,只知窝在自己心中的一隅之地,上不知天高,下不知地厚;前不畏于古人,后无忌于来者,而又不甘寂寞,是以又有“蠢蠢欲动”之言。 人若只是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又不甘寂寞,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 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所敬有所畏? 初生之犊不畏虎,虽因无知尚有一搏,而无知且无所敬畏者,则如同离地只有一丈高的人,却敢于放两丈长的绳索去跳“蹦极”一样。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