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20余篇目录学论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目录学的理论研究,包括目录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二是关于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涉及专科文献目录学、比较目录学、书目控制等。在技术与社会对现代目录学的巨大影响与挑战的新环境下,作者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目录学为使命,探索中国目录学的发展道路,研讨以书目情报为核心的目录学理论,开拓文献目录学,创建数字目录学,推进目录学的理论创新。本书反映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目录学发展问题、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目录学理论新领域、新思维的探索历程,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目录学从书目到书目情报的发展变化和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一书反映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目录学发展问题、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目录学理论新领域、新思维的探索历程,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目录学从书目到书目情报的发展变化和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目录学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目录学的新观察
当代中国目录学研究的评论
目录学的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
信息时代目录学的重大课题
论目录学领域的革命
论当代中国目录学的理论建设
目录学与情报学简论
目录学术语研究序论
西方“目录学”术语及其定义
目录学领域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目录学文化研究的思考
略论目录学分支学科的建设
学术分类、图书分类与书目分类
关于历史文献目录学的研究
论地方文献书目
论方志艺文志
比较目录学的特征和目的
中西古代目录学比较研究
试论以信息理论为基础的现代目录学
现代目录学体系中的书目资讯理论
文本书目情报的研究
书目情报系统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展望
试论以书目情报为基础的书目控制
关于书目控制经济问题的探讨
20世纪的书目控制
数字目录学——当代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试论面向数字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的数字目录学
主要论著目录
第二次是1983-1985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以及临近学科特别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危机。这次目录学危机是必然的,因为1982-1983年已有图书馆学的危机,1984年基础理论讨论之后才冲出一条光明大道。目录学的危机略晚些,也正反映了它保守的一面。当人们感到目录学的许多内容已经架空时,发出了“目录学向何处去”、“目录学症结何在”的疑问,于是不少人论述目录学的变革。解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也正是用新的研究方法:一是对传统目录学进行反思批判,动摇了目录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的思想,确立了传递书目情报的地位;二是积极研究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对书目工作和目录学的影响,提出应变措施。我们注意到这次危机与第一次危机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次危机只是在高潮之后的危机,而这次危机则是高潮之中的危机。
高潮也好,危机也罢,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史表明:永恒的研究方法是不存在的,时代会抛弃不正确的方法,补充和改进旧的方法,方法的更新与完善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做不到这一点,迎来了高潮也会存在危机。事实证明,在目录学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