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
从作文教学实际出发,以体现新课标精神为基本理念,注重作文的思维性,注重作文的方法性,注重作文的人文性,从根本上还原作文所承载的时代色彩和文化内涵。立足于作文本身,通过对作文过程的展现与解读,进行系统而规律的有效指导,在提升作文思维的同时,获得科学的、可操作的技巧与策略,不断强化作文的能力,帮助考生建立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
正是基于如此的理想情怀,我们怀着一种虔诚与热爱,开始了一次拓荒式的行进。由原《新作文》首席编辑麦坚领衔,力邀全国百余位一线名师和作文专家,精心打造了凝聚作文教学的精华体验与研究成果的“作文大讲堂”。“应试技法攻略”通过对文本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作文的原理所在;“发展等级达标”对评分标准予以全面解读,以期有序而高效地掌握所要达到的要求;“满分作文导写”立足必备主题的发散训练,指导如何写出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创新构思演练”注重对作文思维的培养,力求建立从形式到内容的写作状态。正如“作文大讲堂”所追求的高端品质与专业姿态,并非简单的编撰,而是一种跨越,一种对梦想的见证。
《中考作文应试技法攻略》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妥协于功利的现实,妥协于分数的制约。作文所占的分数比例,以及其对成绩的“巨额贡献”,让我们无法等闲视之。而在出版商看来,应试永远是作文的热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重复地拼凑出版,知识复制何时了?当下作文图书市场如此混乱,真是令人堪忧,不断持续的恶性竞争,导致大量粗制滥追之作被推向市场。在这样的混乱与无序中,我们深感作为知识分子的沉重责任——必须将学生从作文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施以科学的讲授和指导,才能还以语文一个清洁的精神。
前言
第一部 传统篇
第1招 推敲词语法
第2招 选用句式法
第3招 比喻增色法
第4招 排比铺陈法
第5招 旁征博引法
第6招 夹叙夹议法
第7招 人物对话法
第8招 一波三折法
第9招 时空交叉法
第10招 承转起合法
第11招 巧妙对比法
第12招 由事及理法
第二部 发展篇
第13招 烘托渲染法
第14招 内心独自法
第15招 哲理渗透法
第16招 意境营造法
第17招 欲扬先抑法
第18招 换位自述法
第19招 托物言志法
第20招 浓墨重彩法
第21招 开门见山法
第22招 卒章显志法
第23招 小题大做法
第24招 文白交杂法
第三部 创新篇
第25招 反弹琵琶法
第26招 幽默诙谐法
第27招 节目导演法
第28招 童话寓言法
第29招 书信传情法
第30招 会议记录法
第31招 论坛跟帖法
第32招 日记连缀法
第33招 情景再现法
第34招 故事新编法
第35招 一线串珠法
第36招 随心所欲法
第一部 传统篇
第1招 推敲词语法
[技法解说]一个运用恰当的词语,就像王羲之写“鹅”字的那一点,只要一点上去就会腾空而起;一个运用恰当的词语,就像夏天的那一泓清泉,只要稍稍地吸上一口,你就会感觉到全身无比舒服;一个运用恰当的词语,就像三月里的春雷,只要轻轻一响,万物就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一个运用恰当的词语,就像母亲的那一声声叮咛,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词语推敲是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贾岛在《题诗后》中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陆游在《幽居夏日》中的“形骸已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物工”。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能使文章有更加璀璨的光彩。
对词语的运用进行推敲,会使文章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于是,就有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推敲”中让人感受到在万物入睡、周围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的急促,动中突出夜晚的深邃与宁静;有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推敲”中感受到春天里“绿”的层次美,以及春天景物的变化;有了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