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12》收录了《喋血伊比利亚——法国元帅古维翁·圣西尔的加泰罗尼亚战记
》、《两晋南北朝中原遗脉专题》(《仓皇北顾——刘宋第一次元嘉北伐回眸》、《男儿西北有神州——五胡十六国之前凉世家》)等文章。内容均由相关领域军事、文史爱好者撰写,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等特点。
《战争事典》是一套充满故事性和知识性,并能给人启迪的图书。指文所打造的这个系列对军事历史有着独到的看法和眼光,细致而全面。它能让你看到更加生动的历史,是一场不可错过的历史知识盛宴。
——蔡小心,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党史研究者,歧路书院名誉总编辑
《战争事典》的新颖别致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选题和探究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军事历史的新科普模式进行了可贵的尝试。祝愿指文烽火未来的工作领域能够更加广阔!
——党人碑,央视新科动漫频道主编,新科动漫论坛总版主,宋史学人
常言道“靡不有初”,掌握了大权的宋文帝自然想有一番作为。对一个封建帝王而言,所谓“作为”不过是内修文治和外立武功。正所谓“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所以我们先来谈文治。
首先不得不说,宋文帝继承了一笔不错的政治遗产——“义熙土断”。这是义熙八年(412年)和义熙九年(413年)间,刘裕尚是东晋臣子时主持的。土断的核心就是清查户籍,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将不用交税服役的流民临时户籍(即白籍)改为需要交税服役的国家正式户籍(即黄籍);二是对世家大族虚报户口,藏匿劳力进行清查。土断的结果能使国家增加许多纳税服役的户口,增强国家实力。此前,东晋权臣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是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通常被认为是东晋南朝时比较彻底的一次土断,大大改善了东晋末年和刘宋初期财政、兵源的供应,保障了晋末宋初的平叛和开疆拓土的需要。由于土断过去仅十多年,因此其良好的作用尚未完全消退。
其次,宋文帝励精图治,着实推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政治清明、有益于百姓的举措。元嘉三年五月,宋文帝下诏派遣十六位使臣巡视四方,考察地方官的治绩和作为,听取各地的舆论及治国建议,并督促郡县赈济老人、鳏寡孤独及重度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的人。从已知的巡视官员反馈情况看,这个举动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其一,确实有不少问题通过这个渠道反映到了朝廷。比如始兴太守徐豁谈了武吏课税太重、征税年龄起点太低,郡内银矿课税死板、矿工生活艰难,中宿县少数民族俚民聚居区不产银矿却以银课税三大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二,一批政绩出色的官员得到了奖励。比如“清勤均平,奸盗止息”的宣威将军、陈南顿二郡太守李元德进军号宁朔将军;“廉恪修慎,在公忘私,安约守俭,久而弥固”的彭城内史魏恭子得绢五十匹,谷五百斛;“治政宽济,遗咏在民”的前宋县县令成浦、“在事有方,民思其政”的前鲖阳县令李熙国、“自少清廉,白首弥厉”的山桑县令何道,各得绢三十匹,谷二百斛;徐豁更是以功绩突出,获奖绢二百匹,谷千斛。通过奖励这些人,朝廷树立起了良吏的榜样。
其三,鼓励社会上的良风益俗,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宋文帝对报上来的孝行代表河南秦绵、吴逵,吴兴潘综,梓桐张楚,会稽郭世道、严世期都予以了表彰,批准了富阳县令诸葛阐之禁止与夏至日五色丝穿着相关的风俗。前者很好理解,那么后者呢?
据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汉代在五月初五日用五色彩丝系在手臂,传说可以延年益寿,辟除鬼邪疾病。南朝宗懍的《荆土岁时记》大致说法相同,但多了彰显妇人养蚕功绩的作用,以及夏至日吃粽子时亦用“练叶插五彩系臂”的提法(练叶即白绢做成叶形)。也就是说,五色丝要从五月初五用到夏至。据说,今日一些地方仍有类似风俗,戴一段时间后烧掉或者抛入河中。古代没有化工产业,彩丝染料取自天然,制作颇费人工。制作出来的彩丝纯粹为了装饰,之后又白白损耗,是有浪费之嫌。然而,民间风俗流传已久,以国家强力手段禁止又稍嫌苛刻,自然不会成功。但是,这一禁令将皇帝反对奢侈浪费的态度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天下人和各级官吏,有一定积极意义。
其四,推荐了一批隐世的人才,特别是文化人才。明据可查的便有雷次宗、陶潜、刘凝之、宗彧之。雷次宗是儒学大师,对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和《毛诗》(《诗经》)特别有研究。陶潜就是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刘凝之以德闻名,与富户出身的妻子甘贫乐道,乐善好施,妻子丰厚的嫁妆都分给了亲朋好友,有余钱或地方官给予的钱都用来周济穷苦人。宗彧之亦以德行和文章著称。虽然这四位都谢绝出仕,但反映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