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整个人生社会万种世态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分析,饱含着作者企图拯救社会、劝人为善的一片苦心,显示了他对儒、释、道三教思想融会贯通的灵活运用。本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促人警觉,言近旨远,趣味盎然,富有哲理,颇多独特见解。其儒家的道德,佛道的妙理,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此书文笔优美、比喻生动、对仗工整,情文并茂,反复阅读,意味无穷。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修省①
【注释】①修省(xǐng):修身反省。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易·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一
【原文】欲做①精金美玉的人品②,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③,须向薄冰上履过④。
【注释】①做:在此为涵养修炼之意。②人品:人的品质、品格。③事功:事业和功绩。王巾《头陀寺碑文》:“夫民劳事功,即镂文于钟鼎。”④“须向”句:《诗经·小雅·小旻》中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句子,原诗描写周王朝下层官吏的戒惧心理。这儿是谨慎从事的意思。履:走。
\\t【译文】如果想要涵养修炼成精金美玉那样完好的品质,一定要经过熊熊烈火和千锤百炼的考验;如果想要建立震天动地的事业和功绩,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就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走过。
\\t
二
【原文】一念①错,便觉百行②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③漏;万善④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⑤,须假⑥众木以撑持。
【注释】①一念:佛学术语,思念对境一次叫一念。但其义甚多,各宗不一。此处可理解为一动念或一个念头。②百行:多方面的品行。《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戒子书:“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③罅(xià):瓦器的裂缝,引申为凡物的缝隙。④万善:佛学术语,一切善事。⑤凌云宝树: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物体升向空中,离地面很远。宝树,佛学杂名,指珍宝的树林,谓净土之草木,《法华经·寿量品》曰:“宝树多华树,众生所乐游。”⑥假:借。
\\t【译文】一个念头错了,便会觉得各种品行都错了,防止它,要像检查渡海所用的气袋,容不得针眼大小的裂缝;一切善事都做,才能一生没有愧悔,坚持它,要像直冲云霄的宝树,必须借助其他树木的撑持。
\\t
三
【原文】忙处事为①,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②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注释】①事为(wéi):做事,作为。②动:事物发展行进,与静相对。
\\t【译文】匆忙之时做事,如能在空闲时预先查点准备,那么错误的行为自会减少;行动之时的想法,如能在安静时先细密考虑,那么不对的想法自会平息。
\\t
四
【原文】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①恩而欲要名②结好;修业③而欲惊世骇俗;植节④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⑤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⑥。
【注释】①施:施予,给予。②要名:要,通“徼”,求取名声。③修业:修营功业,《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孔颖达疏:“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④植节:培植节操,修养品德。见:同“现”,显示。⑤理路:理,治玉,对玉进行加工,这里指修行的道路。⑥本来真体:佛学称无物之始谓之本来。本来真体,简称本体,或称真身,谓诸法之根本自体。在此指未被诸般恶念浸染的思想原貌。
【译文】做了好事却想胜过别人以己为高,给人恩惠却想求取名声结好别人,修营功业却想使世俗大众惊怪骇异,培植节操却要显示异常表现奇特,这些都是善良愿望中的刀枪,修行道路上的荆棘,最容易夹杂,也最难于拔除的。必须把这些私心杂念彻底洗涤干净,把萌发的芽头全部斩尽,才能显现出未被诸般恶念浸染的思想原貌。
\\t
\\t五
【原文】能轻①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②,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③未扫,而心境芥蒂④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注释】①轻:看轻。②重:看重。名义:身份、资格、名分,又指名誉、名节。③事境:处事范围。尘氛:尘俗气氛。④心境:思想境界。芥蒂:亦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后用“